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14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涉及自动识别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输送带,输送带倾斜设置在底座上,输送带的下方两侧通过支架设置在底座上,输送带的下端正上方和上端正上方分别设有上料架和卸料架,上料架和卸料架结构相同,上料架和卸料架上均通过驱动机构设有隔板,隔板的下方与输送带表面可拆卸卡合设置,上料架的内侧设有红外扫描设备,底座上设有控制台,红外扫描设备分别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红外扫描设备、上料架和卸料架的配合,实现对不同状态的包裹进行自动扫描分析,避免出现包裹放置在输送带上不稳定,导致包裹滚落或是影响其他包裹正常运行的情况。正常运行的情况。正常运行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识别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WSN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
[0003]物流件在进入仓储或分发过程中,需要对物流件上的条形码或其他识别标签,进行扫描,以得到物流件的分类信息,对物流件进行分类存储与分发,其中用于物流中自动识别货物功能是通过无线传感网络进行控制。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物料包裹进行打包输送时,需要一些倾斜向上的传送带将包裹向上方的设备进行运输,但一些传送带坡度较大,且对一些不规则包裹进行打包时,将包裹打包成接近球状或是容易滚动的结构时,包裹会容易由于重力作用在传送带上不断向下翻滚,配合输送带向上运输移动,使得包裹难以通过输送带被运输至输送带上方的设备,甚至会阻碍后方包裹的输送,此时一般需要一旁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工输送操作,由于缺乏对包裹运输的自动识别功能,使得在输送带运输包裹时需要有工作人员一直在旁边监视,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缺乏对包裹运输的自动识别功能,使得在输送带运输包裹时需要有工作人员一直在旁边监视,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劳动力。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包括底座和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倾斜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输送带的下方两侧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输送带的下端正上方和上端正上方分别设有上料架和卸料架,所述上料架和卸料架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架和卸料架上均通过驱动机构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方与所述输送带表面可拆卸卡合设置,所述上料架的内侧设有红外扫描设备,所述底座上设有控制台,所述红外扫描设备分别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架呈开口向下的U型架体结构,所述上料架的下方两端与所述输送带两侧装配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滑动调节设置在所述上料架内侧上方,通过对驱动机构滑动设置在上料架内,便于对设置在输送带上任意位置处的包裹进行支撑。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块、第一气缸和机械夹,所述滑块滑动设置的所述上料架内部上方,所述第一气缸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滑块下方和所述机械夹装配连接,所述机械夹的下方与所述隔板的上方可拆卸夹持设置,对隔板与输送带
之间进行卡合设置时,可通过将滑块移动至合适位置,进而驱动第一气缸,带动设有隔板的机械夹进行下移,直到隔板的下方与输送带表面卡合装配即可,反之则反向操作上述步骤。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架的内部上方设有滑轨,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的一侧通过第二气缸与所述滑轨装配连接,所述隔板的宽度为所述上料架内部宽度的三分之一,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便于对滑块的位置进行移动,通过将隔板宽度设置为上料架内宽的三分之一,避免隔板较宽,造成对相邻位置的包裹运行造成阻碍。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架与所述卸料架之间设有传送带,所述第一气缸的上端与所述滑块的下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电机驱动设置,卸料架上的隔板通过驱动机构回收时,通过对电机进行驱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气缸和设置在下方的机械夹和隔板进行向传送带位置处转动,配合第一气缸的伸缩,当隔板转动至传送带上后,对隔板进行松开,使得隔板在传送带上向上料架处移动,移动至上料架处时,对上料架上的电机和第一气缸进行驱动,实现对该隔板进行夹持,并转动移动至上料架的下方,实现重复利用。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红外扫描设备设置在所述上料架靠外一侧,所述上料架的内部上方设有安装架,所述红外扫描设备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通过将红外扫描设备设置在上料架外侧,避免驱动机构的驱动操作对红外扫描设备造成影响。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送带上设有条形槽,所述隔板的下端设有卡合条,所述卡合条与条形槽卡合装配设置,通过条形槽与条形槽的卡合装配设置,便于对隔板进行限位处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当有包裹经过上料架下方时,红外扫描设备对经过的包裹进行全方位扫描,若是包裹为棱角不分明的不规则状态,可在包裹刚穿过上料架后,通过驱动上料架上的驱动机构,通过隔板对包裹进行支撑,使其顺利移动至输送带上端的其他设备上,当包裹穿过卸料架后,且隔板移动至卸料架正下方时,对设置在卸料架上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使得对隔板进行拆卸,便于输送带的正常运行,通过红外扫描设备、上料架和卸料架的配合,实现对不同状态的包裹进行自动扫描分析,避免出现包裹放置在输送带上不稳定,导致包裹滚落或是影响其他包裹正常运行的情况。
[0015]2、本技术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便于对滑块的位置进行移动,通过将隔板宽度设置为上料架内宽的三分之一,避免隔板较宽,造成对相邻位置的包裹运行造成阻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的上料架立体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的驱动机构与隔板装配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的传送带示意图。
[0020]图例说明:
[0021]1、底座;2、输送带;3、上料架;4、卸料架;5、隔板;6、红外扫描设备;7、控制台;8、滑
块;9、第一气缸;10、机械夹;11、滑轨;12、传送带;13、转轴;14、安装架;15、条形槽;16、卡合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包括底座1和输送带2,输送带2倾斜设置在底座1上,输送带2的下方两侧通过支架设置在底座1上,输送带2的下端正上方和上端正上方分别设有上料架3和卸料架4,上料架3和卸料架4结构相同,上料架3和卸料架4上均通过驱动机构设有隔板5,隔板5的下方与输送带2表面可拆卸卡合设置,上料架3的内侧设有红外扫描设备6,底座1上设有控制台7,红外扫描设备6分别与控制台7电性连接。
[0024]如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包括底座(1)和输送带(2),所述输送带(2)倾斜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的下方两侧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输送带(2)的下端正上方和上端正上方分别设有上料架(3)和卸料架(4),所述上料架(3)和卸料架(4)结构相同,所述上料架(3)和卸料架(4)上均通过驱动机构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下方与所述输送带(2)表面可拆卸卡合设置,所述上料架(3)的内侧设有红外扫描设备(6),所述底座(1)上设有控制台(7),所述红外扫描设备(6)分别与所述控制台(7)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3)呈开口向下的U型架体结构,所述上料架(3)的下方两端与所述输送带(2)两侧装配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滑动调节设置在所述上料架(3)内侧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传感网络自动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块(8)、第一气缸(9)和机械夹(10),所述滑块(8)滑动设置的所述上料架(3)内部上方,所述第一气缸(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滑块(8)下方和所述机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良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