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及其组成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11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及其组成的固定结构,属于竹材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的圆竹套筒,圆竹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扁平连接部,扁平连接部为平行设置的两个金属片,两个金属片上均设置有相应的第一螺纹孔;连接部为一个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包括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柱体,两个半圆柱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空的用于插接圆竹的插接部,插接部朝向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部,定位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通过第一螺栓与相应的第一螺纹孔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小径级圆竹的标准化多样连接,且力学强度高,不易在径向方向产生破损。向方向产生破损。向方向产生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及其组成的固定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材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及其组成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竹材作为一种生长周期短、可再生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绿色资源,在家具方面有替代木质材料的巨大潜力;当前采用的大多是直径大于50mm的大口径竹,但是对于小径竹即直径小于50mm的竹子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直径以及竹材壁厚问题使得小径级竹材在建筑及园林景观中的使用量大大降低;
[0003]另外,小径圆竹的使用由于其本身所携带的长度,直径,壁厚等多种不均匀性会导致其在应用过程中受限,例如,圆竹的连接方式主要是以竹钉或者金属钉,在圆竹表面进行打孔后进行钉入进行固定连接,但是由于圆竹内部中空且竹材纤维多为纵向排列的原因,使用竹钉或金属钉易会导致圆竹产生开裂,并且竹钉会随时间松动或者因为潮湿而腐朽;也有使用藤材表皮或者尼龙绳将圆竹的连接部位辅以竹钉进行缠绕连接,捆绑连接的缺陷是未能完全满足今天的要求和规范。捆绑材料在使用过程当中,由于气候的影响,材料本身会出现松散、断裂以及腐蚀等现象,并且捆绑材料的荷载能力有限,材料的耐久性和刚度难以保证,加之人为因素较大,造成捆绑连接的节点耐久性缩短,直接影响圆竹的使用周期。还有将圆竹两端进行斜削使得两根圆竹可以互相贴合,再使竹材弯曲成圈,在使用竹销钉固定;然而,销连接在圆竹构件连接应用中较少,原因是竹材腹中空,且顺纹易劈裂等缺陷,导致销连接的使用受到限制。另外,还有使用连接件连接圆竹的方,例如使用T型连接件及螺栓,辅以高强度砂浆用于圆竹连接,具体的为将T型连接件放于圆竹端口,使用螺栓将圆竹横向贯穿连接,再往竹筒中灌入高强度砂浆以增加强度,此种方法费时费力且生产效率低下;又例如由于连接件的原因需要对圆竹本身进行一定的加工,同样使得整体制造过程耗时过长,程序过多。
[0004]另外,目前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竹木结构进行连接时,需要借助连接件将其连接为一体,而目前的连接件通常是固定角度的,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节角度,无法适应不同的施工需求。由此可见,通过改进传统圆竹的连接方式来达到圆竹景观设施以及圆竹家具生产的零部件标准化、家具的可拆装化、产品的系列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小径级圆竹尺寸较小,竹壁较薄,无法批量选出完全一样形态、一样尺寸的圆竹材料,且内部中空的竹材特征也导致后期产品容易发生破损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及其组成的固定结构,实现了小径级圆竹的标准化多样连接,且力学强度高,不易在径向方向产生破损。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固定有第一小径竹,连接部连接有第二小径竹,通过固定部和连接部将第一小径竹与第二
小径竹连接成一个整体,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的圆竹套筒,圆竹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套筒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扁平连接部,扁平连接部为平行设置的两个金属片,两个金属片上均设置有相应的第一螺纹孔;
[0007]连接部为一个连接套筒,连接套筒包括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柱体,两个半圆柱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空的用于插接圆竹的插接部,插接部朝向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部,定位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通过第一螺栓与相应的第一螺纹孔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定位部包括两个分别与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柱体连接的长方体连接部,长方体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0009]进一步地,套筒本体的侧壁上具有供第二螺栓5穿过的第二螺纹孔,用于调整套筒本体的直径,当圆竹直径略小于套筒本体的直径时,可以通过第二螺栓插入套筒本体的侧壁以固定圆竹直径。
[0010]进一步地,扁平连接部在套筒本体的外壁上呈垂直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扁平连接部在套筒本体的外壁上呈对称设置。
[0012]一种包含上述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的固定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小径竹的连接座。
[0013]进一步地,连接座包括圆盘形底座,圆盘形底座的上表面平行设置有两个半圆形连接部,半圆形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第三螺栓,圆盘形底座的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一组朝外的底座定位部。
[0014]进一步地,底座定位部通过螺栓与连接套筒的定位部固定连接。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圆竹套筒和连接套筒,将圆竹套筒和连接套筒不同方向拼接,形成“一”字型连接,“L”型连接、“T”型连接和三维连接结构,从而实现小径竹的标准化多样连接;
[0017](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连接套筒在与小径竹端头连接的时候,可以采取注胶法,不仅可以将小径竹结构尺寸标准化,而且可以提高力学性能;
[0018](3)本专利技术在套接圆竹端部的时候,对圆竹端头中空的部分进行注入环氧树脂AB胶增强力学性能后,便于难以标准化的圆竹材料可以进行机器车削形成标准化尺寸,且不会因为小径级竹材较薄而造成的材料破坏的情况,再采用专用铝合金连接件,能实现小径级圆竹的多项相连以及可调节连接。在传统圆竹连接中连接结构通常采用包接、缠接、嵌接或榫接,这些都存在结构稳定性差,制作工艺较复杂,不适合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等缺点。但通过采用多项连接以及可调节铝合金连接件结构,能够产生更好的承载力强度,制作工艺上也更加便利、简单,同时又能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和可拆装化,大大降低成本,更适合当下对圆竹家具结构以及园林小品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字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螺栓应用图示;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L”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T”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三维式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座的俯视图。
[0026]图中:1 圆竹套筒,11 套筒本体,12扁平连接部,2 连接套筒,21 插接部,22 定位部,221 长方体连接部,3 连接座,31 圆盘形底座,32 半圆形连接部,33 底座定位部,4 圆竹,51 第一螺栓,52 第二螺栓,53 第三螺栓,6 金属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
一”字型连接
[0029]如图1所示的“一”字型连接,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的圆竹套筒1,圆竹套筒1包括套筒本体11,套筒本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扁平连接部12,扁平连接部12在套筒本体11的外壁上呈对称设置,扁平连接部12为平行设置的两个金属片,两个金属片上均设置有相应的第一螺纹孔;当扁平连接部各自与圆竹4插接时,展开的连接结构即为“一”字型。
[0030]连接部为一个连接套筒2,连接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有第一小径竹,所述连接部连接有第二小径竹,通过固定部和连接部将第一小径竹与第二小径竹连接成一个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一体成型的圆竹套筒(1),所述圆竹套筒(1)包括套筒本体(11),所述套筒本体(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对扁平连接部(12),所述扁平连接部(12)为平行设置的两个金属片,所述两个金属片上均设置有相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部为一个连接套筒(2),所述连接套筒(2)包括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柱体,两个半圆柱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空的用于插接圆竹的插接部(21),所述插接部(21)朝向固定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部(22),所述定位部(2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通过第一螺栓与相应的第一螺纹孔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小径竹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2)包括两个分别与所述两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圆柱体连接的长方体连接部(221),所述的长方体连接部(22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恒王海娜孙小雨牛思杰杨健王子豪陈子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