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08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包括:咬合桩、灌注桩和连板,咬合桩包括第一冠梁、配筋咬合桩体和素桩咬合桩体,灌注桩包括第二冠梁和配筋桩体;若干所述咬合桩竖直纵向排布于基坑边,若干所述灌注桩竖直纵向排布于所述咬合桩外、迎土一侧,所述第一冠梁、第二冠梁分别水平位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配筋桩体顶端,所述连板水平连接所述第一冠梁与所述第二冠梁,所述素桩咬合桩体竖直位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之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支护结构防渗性好,耗材低,经济性好,施工快捷,适用范围广,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支护结构。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支护结构。是一种技术先进的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基坑工程的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工程是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空间在运行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采取的挡土、止水和环境保护等措施的总称。常用于止水的桩(墙)体有钢板桩、水泥土桩(墙)、地下连续墙和咬合桩等,其中前三者在基坑工程中广泛应用,而咬合桩应用较少。咬合桩通过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切割咬合,凝结后形成密实的防渗体,具有场地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好,防渗性好的优点,用于涌水量大、补给迅速,流土流沙对环境影响严重,排水引起的沉降防控要求高,深度在20米以内的基坑工程中。同时由于咬合桩存在以下不足限制其应用与发展:

由于桩端需穿过含水层进入隔水层,桩长较长,钢筋混凝土桩下部仅用于隔水部分的配筋使得材料浪费,成本升高。

由于咬合桩垂直度控制要求高,使得工效低、工期长。

与其他止水措施相比造价高,经济性差,应用较少。
[0003]因此,亟需研究一种咬合桩结构来解决咬合桩材料浪费、经济性差、应用较少等局限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咬合桩应用面临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咬合桩材料浪费、经济性差和应用少的问题,为基坑工程提供了一种技术先进的组合咬合桩结构,包括:若干咬合桩,所述咬合桩包括第一冠梁、配筋咬合桩体和素桩咬合桩体。
[0005]若干所述咬合桩竖直纵向排布于基坑边,所述第一冠梁水平位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顶端,所述素桩咬合桩体竖直位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之下。
[0006]进一步地,该组合咬合桩结构还包括若干灌注桩和若干连板,所述灌注桩包括第二冠梁和配筋桩体;若干所述灌注桩竖直纵向排布于所述咬合桩外、迎土一侧,所述第二冠梁水平位于所述配筋桩体顶端,所述连板连接所述第一冠梁与所述第二冠梁。
[0007]进一步地,所述配筋咬合桩体为一个钢筋混凝土桩与一个素混凝土桩咬合组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素桩咬合桩体为二个素混凝土桩咬合组成。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冠梁、第二冠梁、连板及配筋桩体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板与第一冠梁、第二冠梁之间,及第二冠梁与配筋桩体(2.2)之间,均通过钢筋锚固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咬合桩的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及所述灌注桩的钢筋混凝土桩为等截面或非等截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咬合桩桩身垂直度不大于3

,所述灌注桩桩身垂直度不大于1%,桩身垂直度=桩身水平向偏离的距离/桩身长度。
[0013]进一步地,该组合咬合桩结构由咬合桩布置而成。
[0014]进一步地,该组合咬合桩结构为咬合桩与由咬合桩、灌注桩和连板组合而成的整体按一定间距交替布置。
[001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耗材少,经济性好,施工便利,工期快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更为先进。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的剖面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桩体的截面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桩体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0]附图中:1

咬合桩,2

灌注桩,3

连板,1.1

第一冠梁,1.2

配筋咬合桩体,1.3素桩咬合桩体,2.1

第二冠梁,2.2

配筋桩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的实施例邻近岸边,原始地貌为河岸一级阶地低洼地带,场地经回填整平形成,填土厚约18米,回填时间大于40年,距离河岸边最近3米,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岩土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基坑侧壁土层依为填土、一般粘性土、卵石和基岩,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需解决支护结构的稳定、有效的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留土流沙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具体包括:若干咬合桩1、若干灌注桩2和连板3,所述咬合桩1包括第一冠梁1.1、配筋咬合桩体1.2和素桩咬合桩体1.3,所述灌注桩2包括第二冠梁2.1和配筋桩体2.2。
[0024]若干所述咬合桩1竖直纵向排布于基坑边,若干所述灌注桩2竖直纵向排布于所述咬合桩1外、迎土一侧,所述第一冠梁1.1、第二冠梁2.1分别水平位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1.2、配筋桩体2.2顶端,即若干所述配筋咬合桩体1.2竖直位于所述第一冠梁1.1之下,所述配筋桩体2.2竖直位于所述第二冠梁2.1之下,所述连板3水平连接所述第一冠梁1.1与所述第二冠梁2.1,所述素桩咬合桩体1.3竖直位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1.2之下。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配筋咬合桩体1.2由一个钢筋混凝土桩与一个素混凝土桩咬合组成,所述素桩咬合桩体1.3由两个素混凝土桩咬合组成。所述第一冠梁1.1、第二冠梁2.1、连板3及配筋桩体2.2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0026]所述配筋桩体2.2与第二冠梁2.1之间,及连板3分别与第一冠梁1.1、第二冠梁2.1之间,均通过钢筋锚固连接。
[0027]所述咬合桩1的钢筋混凝土桩与素混凝土桩及所述灌注桩2的钢筋混凝土桩可为等截面或非等截面。本实施例采用等截面,均为0.9米。
[0028]桩身垂直度=桩身水平向偏离的距离/桩身长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咬合桩1桩身垂直度不大于3

,所述灌注桩2桩身垂直度不大于的1%。
[0029]应用时可为仅咬合桩1或咬合桩1与整体(咬合桩1、灌注桩2和连板3)按一定间距
交替布置。
[003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1、场地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适应性好,适用范围广。
[0032]2、防渗性好,可有效保护周边环境。
[0033]3、减少了耗材,提高了经济性,缩短了工期,改善了现有技术耗材高,经济性差,工效低的弊端,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实用性。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咬合桩(1),所述咬合桩(1)包括第一冠梁(1.1)、配筋咬合桩体(1.2)和素桩咬合桩体(1.3);若干所述咬合桩(1)竖直纵向排布于基坑边,所述第一冠梁(1.1)水平位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1.2)顶端,所述素桩咬合桩体(1.3)竖直位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1.2)之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咬合桩结构还包括若干灌注桩(2)和若干连板(3),所述灌注桩(2)包括第二冠梁(2.1)和配筋桩体(2.2);若干所述灌注桩(2)竖直纵向排布于所述咬合桩(1)外、迎土一侧,所述第二冠梁(2.1)水平位于所述配筋桩体(2.2)顶端,所述连板(3)连接所述第一冠梁(1.1)与所述第二冠梁(2.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筋咬合桩体(1.2)由一个钢筋混凝土桩与一个素混凝土桩咬合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咬合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素桩咬合桩体(1.3)由二个素混凝土桩咬合组成。5.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盼刘海涛石峰李坚徐杨青顾凤鸣杨国安赵洪峰周卫陈涛郑红卫赖光东文凤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