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织袜机的密度控制组件,包括底盘、密度控制圈、伺服电机、控制轴承,所述密度控制圈位于所述底盘内侧,所述伺服电机水平放置于工作平台上,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密度控制圈连接,所述密度控制圈上设置有3个凹槽,所述控制轴承滑动连接有气缸,3个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所述气缸,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密度控制圈摆动,同时密度控制圈上的凹槽控制所述气缸的摆动,从而能控制编制袜的密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密度控制组件结构简单,且袜子密度的均匀性易于控制。且袜子密度的均匀性易于控制。且袜子密度的均匀性易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袜机的密度控制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织袜机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织袜机的密度控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织物针织机械中,为了调节形成的织物的密度,往往需要密度调节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密度调节装置通常将密度调节结构直接与伺服电机连接,且伺服电机与工作台面垂直放置,由于伺服电机的电机端较重朝下,输出轴较轻在上,电机长时间工作时,会导致与工作台面连接不稳定,无法准确控制织物的密度。
[0003]公开号为CN204474882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织袜机针筒控制装置,包括台面、共轴伺服电机、针筒安装座套轴承、针筒安装座套、针筒、升降盘、电机、密度调节机构和平面轴承,所述台面的通孔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插入有针筒安装座套,所述针筒安装座套上设有连接键,所述升降盘套在针筒安装座套上并通过万向轴承安装在选针器台面座上,所述升降盘内设有平面轴承,所述针筒套在针筒安装座套上并插入平面轴承,现有技术中将伺服电机垂直悬挂于工作平台放置,伺服电机长时间工作会使伺服电机与工作平台连接不稳定,无法准确控制编织物的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织袜机的密度控制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将伺服电机垂直于工作平台放置,伺服电机长时间工作会使伺服电机与工作平台连接不稳定,无法准确控制编织物的密度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织袜机的密度控制组件,包括底盘、密度控制圈、伺服电机、控制轴承,所述密度控制圈位于所述底盘内侧,所述伺服电机水平放置于工作平台上,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密度控制圈连接,所述密度控制圈上设置有3个凹槽,所述控制轴承滑动连接有气缸,3个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所述气缸,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密度控制圈摆动,同时密度控制圈上的凹槽控制所述气缸的摆动,从而准确控制编织袜的密度。
[0007]该设置可以提高电机的稳定性,能够准备控制袜子密度的均匀性,该密度控制组件结构简单,易于拆卸,成本低,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底盘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底盘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底盘垂直。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底盘中心的一端与所述密度控制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底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所述控制轴承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气缸位于第二凹槽上,
所述第三气缸位于第三凹槽上。
[0011]该设置可以通过凹槽的转动使气缸转动,使编制袜松紧一致。
[0012]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安装在所述底盘上。
[0013]该设置可以是伺服电机连接的更牢固,提高编制袜子的编织效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安装在伺服电机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安装在底盘的下端。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底盘平行,所述第四连接杆与所述底盘垂直。
[0016]该设置可将伺服电机放置工作平台,且拆卸方便,易于控制编制袜子的紧密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底盘中心的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盘的底端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电机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电机端的底端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插入所述输出端上,所述连接套上设有第五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六孔,所述第五孔与第六孔通过螺钉连接。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密度控制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0021]1)本技术的密度控制组件的袜子编织密度通过密度控制圈的摆动实现,伺服电机驱动通过控制密度控制圈的摆动,使密度控制圈的三个凹槽上的气缸摆动,能够使得织袜机的密度随着针筒高度的改变,从而控制袜子的编织密度。
[0022]2)本技术的伺服电机水平放置于工作平台上,且通过第二连接部固定在底盘上,使得伺服电机与底盘连接的更稳定,提高伺服电机的使用效率,使编织得到袜子的松紧性一致。
[0023]3)本技术所述密度控制组件结构简单,易于拆卸,制作成本低,且袜子密度的均匀性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织袜机的密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织袜机的密度调节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密度控制圈与电机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织袜机的密度调节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底盘,11
‑
底盘支撑架,2
‑
密度控制圈,21
‑
第一凹槽,22
‑
第二凹槽,23
‑
第三凹槽,3
‑
伺服电机,31
‑
电机端,32
‑
输出端,33
‑
连接套,4
‑
控制轴承,41
‑
气缸,5
‑
第一连接部,51
‑
第一连接杆,52
‑
第二连接杆,6
‑
第二连接部,61
‑
第三连接杆,62
‑
第四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另外,对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方位作简要说明:在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上”、“下”、“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指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0032]如图1
‑
5所示,一种织袜机的密度控制组件,包括底盘1、密度控制圈2、伺服电机3、控制轴承4,工作平台(图中未显示),所述密度控制圈2位于所述底盘1内侧,所述伺服电机3水平放置于工作平台(图中未显示)上,所述伺服电机3通过第一连接部5与所述密度控制圈2连接,所述密度控制圈2上设置有3个凹槽,所述控制轴承4滑动连接有气缸41,3个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所述气缸41,所述伺服电机3控制密度控制圈2摆动,同时密度控制圈2上的凹槽控制气缸的摆动,从能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袜机的密度控制组件,包括底盘(1)、密度控制圈(2)、伺服电机(3)、控制轴承(4),工作平台,所述密度控制圈(2)位于所述底盘(1)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3)水平放置于工作平台上,所述伺服电机(3)通过第一连接部(5)与所述密度控制圈(2)连接,所述密度控制圈(2)上设置有3个凹槽,所述控制轴承(4)滑动连接有气缸(41),3个所述凹槽上均设置有所述气缸(41),所述伺服电机(3)控制所述密度控制圈(2)摆动,同时密度控制圈(2)上的凹槽控制所述气缸(41)的摆动,从而能控制编织袜的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度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位于所述底盘(1)的下端,所述第一连接部(5)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与所述第二连接杆(5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与所述底盘(1)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与所述底盘(1)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度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1)靠近底盘中心的一端与所述密度控制圈(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5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5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所述伺服电机(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度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23),所述控制轴承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位于第一凹槽(21)上,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孝君,孙亿航,陈方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叶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