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72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频炉排灰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所述压紧阀包括双作用气缸和底板,所述双作用气缸竖直安装在高频炉的侧壁上,所述底板安装在位于双作用气缸正下方的高频炉的底部;所述双作用气缸中贯穿有可活动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下端设置有凹腔;排灰管从所述压块与所述底板之间走线,通过所述推杆活动带动压块靠近底板以压紧排灰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双作用气缸的设置,能够代替传统的弹簧复位结构,提高推杆和压块复位精确度;压块上凹腔的设置,能够保证排灰管压紧的同时避免压紧过度损坏排灰管;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用性高。实用性高。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


[0001]本技术涉及高频炉排灰
,具体涉及一种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

技术介绍

[0002]碳硫分析仪由“燃烧”和“检测”两部分组成。燃烧是将待测样品在高温炉中和纯氧介质中进行燃烧,样品中的碳和硫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由氧气为载体,导入红外检测系统加以测定,从而确定碳和硫在样品中的含量。
[0003]已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开化号CN2833354Y,公开了一种高频感应燃烧炉的炉灰的排灰装置。弹簧复位时,不易发生歪斜,保证活塞可以及时复位,确保排灰的正常进行。其包括汽缸,所述汽缸的缸壁与压紧阀的阀体连接,排灰软管横向穿过所述压紧阀的阀壁,并与压紧阀的阀腔内的压块接触,在所述压紧阀的外部,所述排灰管设置有空气进气口,在所述阀腔内,所述压块通过连接件与汽缸的推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四周设置有弹簧。
[0004]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是存在如下问题:
[0005]1、使用弹簧拉动推杆复位存在弹簧的复位太快,蓄存的能量会以回弹形式迅速释放出来,造成反弹,因此,弹簧复位的精确度不高;并且,弹簧在长久使用过程中其弹力相会逐渐衰减,复位效果不佳;
[0006]2、压块在压紧排灰软管的过程中如果力度过大就会压坏排灰软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弹簧拉动推杆复位精确度不高和压块在压紧排灰软管的过程中如果力度过大就会压坏排灰软管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所述压紧阀包括:
[0009]双作用气缸,所述双作用气缸竖直安装在高频炉的侧壁上;
[0010]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位于双作用气缸正下方的高频炉的底部;
[0011]所述双作用气缸中贯穿有可活动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底板的正上方,排灰管从所述压块与所述底板之间走线,通过所述推杆活动带动压块靠近底板以压紧排灰管;
[0012]所述压块下端设置有凹腔,用于防止压块相对底板压紧过度损坏排灰管。
[001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作用气缸中设置有内腔,所述推杆穿接在内腔中的杆身上设置有柱塞,通过所述柱塞将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
[0014]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双作用气缸的侧端上设置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上腔,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下腔。
[0015]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凹腔的高度与所述排灰管上下侧叠合后的管壁厚度相同。
[0016]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凸缘,用于对排灰管走线限位,以及用于对排灰管被压紧预定位。
[0017]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通过设置双作用气缸,该双作用气缸通过压力空气使柱塞移动,通过改变进气方向,从而改变推杆的移动方向;当从第一端口向双作用气缸的上腔输入压缩空气,并从双作用气缸的下腔排气时,气缸腔内的压力差作用在柱塞上所形成的力克服阻力负载推动柱塞运动,使推杆伸出,带动压块向底板靠近压紧排灰管;当下腔进气,上腔排气时,使推杆缩回;能够代替传统的弹簧复位结构,提高推杆和压块复位精确度,并且能够避免弹簧弹力衰减的问题,保证双作用气缸驱动推杆和压块长久使用的复位效果;
[0019]2、通过在压块下端设置有凹腔,推杆带动压块下压触碰到底板时,凹腔能够适时的将排灰管压紧同时又能够避免压紧过度损坏排灰管的问题;
[0020]3、本技术提供的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双作用气缸的设置,能够代替传统的弹簧复位结构,提高推杆和压块复位精确度;压块上凹腔的设置,能够保证排灰管压紧的同时避免压紧过度损坏排灰管;整体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显示为本技术公开的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元件标号说明
[0023]双作用气缸1;第一端口11;第二端口12;底板2;凸缘21;推杆3;压块4;凹腔41;柱塞5;内腔a;上腔a1;下腔a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5]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所述压紧阀包括双作用气缸1和底板2,所述双作用气缸1竖直安装在高频炉的侧壁上,所述底板2安装在位于双作用气缸1正下方的高频炉的底部;所述双作用气缸1中贯穿有可活动推杆3,所述推杆3的下端设置有压块4,所述压块4位于所述底板2的正上方,排灰管从所述压块4与所述底板2之间走线,通过所述推杆3活动带动压块4靠近底板2以压紧排灰管;所述双作用气缸1中设置有内腔a,所述推杆3穿接在内腔a中的杆身上设置有柱塞5,通过所述柱塞5将内腔a分为上腔
a1和下腔a2;所述双作用气缸1的侧端上设置有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所述第一端口11连通所述上腔a1,所述第二端口12连通所述下腔a2;通过设置双作用气缸1,该双作用气缸1通过压力空气使柱塞5移动,通过改变进气方向,从而改变推杆3的移动方向;当从第一端口11向双作用气缸1的上腔a1输入压缩空气,并从双作用气缸1的下腔a2排气时,气缸腔内的压力差作用在柱塞5上所形成的力克服阻力负载推动柱塞5运动,使推杆3伸出,带动压块4向底板2靠近压紧排灰管;当下腔a2进气,上腔a1排气时,使推杆3缩回;上述结构能够代替传统的弹簧复位结构,提高推杆3和压块4复位精确度,并且能够避免弹簧弹力衰减的问题,保证双作用气缸1驱动推杆3和压块4长久使用的复位效果。
[0027]所述压块4下端设置有凹腔41,所述凹腔41的高度与所述排灰管上下侧叠合后的管壁厚度相同,用于防止压块4相对底板2压紧过度损坏排灰管;所述底板2的两侧均设置有凸缘21,用于对排灰管走线限位,以及用于对排灰管被压紧预定位;通过在压块4下端设置有凹腔41,推杆3带动压块4下压触碰到底板2时,凹腔41能够适时的将排灰管压紧同时又能够避免压紧过度损坏排灰管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阀包括:双作用气缸,所述双作用气缸竖直安装在高频炉的侧壁上;底板,所述底板安装在位于双作用气缸正下方的高频炉的底部;所述双作用气缸中贯穿有可活动推杆,所述推杆的下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位于所述底板的正上方,排灰管从所述压块与所述底板之间走线,通过所述推杆活动带动压块靠近底板以压紧排灰管;所述压块下端设置有凹腔,用于防止压块相对底板压紧过度损坏排灰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炉排灰管用压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作用气缸中设置有内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云峰沈永水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杰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