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69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电机主体、转轴和齿轮;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固定安装在电机主体外表面下侧;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座、两个第一支撑板、第二滑动座、第一丝杆、两个第一限位杆、第一摇把、两个第二支撑板、第二丝杆、两个第二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可以通过转动第一摇把和第二摇把的配合调整,可以完成对电机主体转轴轴心位置的调整,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调节完成后可以通过限位套环的安装固定将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位置锁死,对电机主体的位置起到了限位作用,提升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提升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提升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其上设有具有输出扭矩的输出轴。传统的输出轴包括有轴体,轴体的轴向一端为与电机内部部件联动的扭矩输入端,另一段为扭矩输出端,其扭矩输出端处设有传动齿轮。
[0003]现有技术中,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产生振动以及一些外界因素,长时间过后会发生位置偏移,从而会影响电机输出轴和配套联轴器的传动齿轮的位置精度,导致电机传动效率降低,而现有的电机安装结构缺乏调节功能,不方便对电机输出轴的轴心位置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产生振动以及一些外界因素,长时间过后会发生位置偏移,从而会影响电机输出轴和配套联轴器的传动齿轮的位置精度,导致电机传动效率降低,而现有的电机安装结构缺乏调节功能,不方便对电机输出轴的轴心位置进行调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包括:电机主体、转轴和齿轮;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固定安装在电机主体外表面下侧;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动座、两个第一支撑板、第二滑动座、第一丝杆、两个第一限位杆、第一摇把、两个第二支撑板、第二丝杆、两个第二限位杆、底板、第二摇把,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滑动座贯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左端面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右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支撑板滑动贯穿;润滑组件,所述润滑组件数量设为两个,所述润滑组件位于调节组件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右端面与电机主体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右端面与转轴左端面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主体会通过转轴的连接驱动齿轮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丝杆右端面与第一摇把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均与第一滑动座滑动贯穿,所述第二丝杆后端面与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前端面与另一个第二支撑板滑动贯穿,所述第二丝杆前端面与第二摇把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均与第二滑动座滑动贯穿。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摇把可以通过第一丝杆的转动带动第一滑动座沿着第一限位杆滑动,达到了调节电机主体纵向位置的目的,转动第二摇把可以通过第二丝杆的连接带动第二滑动座沿着第二限位杆滑动,达到了调节电机主体横向的位置的目
的,通过转动第一摇把和第二摇把的配合调整,可以完成对电机主体转轴轴心位置的调整。
[0010]进一步地,所述润滑组件包括储油盒、多个润滑管、多个滚珠和多个润滑套,两个所述储油盒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上表面,两组所述润滑管分别与两个储油盒呈连通设置,多个所述滚珠分别位于多个润滑管内部,多个所述润滑管分别与多个润滑套呈连通设置,多个所述润滑套内表面分别与第一丝杆、第一限位杆、第二丝杆和第二限位杆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移动带动润滑套移动时,会带动滚珠发生转动,滚珠在润滑管内转动时,通过类似圆珠笔出墨口的原理,滚珠在转动时会将润滑油从润滑管带出流到第一丝杆、第一限位杆、第二丝杆和第二限位杆表面,起到了自动润滑的作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外表面均开设有卡合槽,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限位套环,两个所述限位套环内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卡合块,两个所述限位套环外表面均对称开设有固定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从滑槽位置插入固定孔内后,拧紧螺母后,可以将限位套环的位置夹紧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卡合槽与卡合块呈配套设置,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和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外表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表面均对称滑动连接有螺栓,两组所述螺栓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栓外表面与固定孔内表面螺纹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套环位置固定后,由于卡合块插入卡合槽内,所以固定位置的限位套环可以阻止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转动,对电机主体的位置起到了限位作用,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7]1、本技术中,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可以通过转动第一摇把和第二摇把的配合调整,可以完成对电机主体转轴轴心位置的调整,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调节完成后可以通过限位套环的安装固定将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位置锁死,对电机主体的位置起到了限位作用,提升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0018]2、本技术中,通过润滑组件的设置,在装置进行调节时,滚珠在转动时会将润滑油从润滑管带出流到第一丝杆、第一限位杆、第二丝杆和第二限位杆表面,起到了自动润滑的作用,可以避免在调节电机主体位置发生卡住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的调节组件结构示意;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的限位套环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的润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例说明:1、调节组件;101、第一滑动座;102、第一支撑板;103、第二滑动座;104、
第一丝杆;105、第一限位杆;106、第一摇把;107、第二支撑板;108、第二丝杆;109、第二限位杆;110、底板;111、第二摇把;2、电机主体;3、转轴;4、齿轮;5、润滑组件;501、储油盒;502、润滑管;503、滚珠;504、润滑套;601、卡合槽;602、限位套环;603、卡合块;604、固定孔;605、螺栓;606、螺母;60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实施例1,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包括:电机主体2、转轴3和齿轮4;调节组件1,调节组件1固定安装在电机主体2外表面下侧;润滑组件5,润滑组件5数量设为两个,润滑组件5位于调节组件1上,转轴3右端面与电机主体2输出端固定连接,齿轮4右端面与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2)、转轴(3)和齿轮(4);调节组件(1),所述调节组件(1)固定安装在电机主体(2)外表面下侧;所述调节组件(1)包括第一滑动座(101)、两个第一支撑板(102)、第二滑动座(103)、第一丝杆(104)、两个第一限位杆(105)、第一摇把(106)、两个第二支撑板(107)、第二丝杆(108)、两个第二限位杆(109)、底板(110)、第二摇把(111),所述第一丝杆(104)与第一滑动座(101)贯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04)左端面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10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04)右端面与另一个第一支撑板(102)滑动贯穿;润滑组件(5),所述润滑组件(5)数量设为两个,所述润滑组件(5)位于调节组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右端面与电机主体(2)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齿轮(4)右端面与转轴(3)左端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104)右端面与第一摇把(106)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105)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102)之间,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105)均与第一滑动座(101)滑动贯穿,所述第二丝杆(108)后端面与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107)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轴心位置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杆(108)前端面与另一个第二支撑板(107)滑动贯穿,所述第二丝杆(108)前端面与第二摇把(1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109)固定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雄李大选高卫华秦俭徐哲豪陆凯杰张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海润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