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342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4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该组合装置包括:用于将自铜冶炼净化工序产生的废酸中二氧化硫脱却的脱却单元和用于回收自铜冶炼净化工序产生的废酸硫化处理工序中硫化氢气体的回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将硫化氢的吸收和二氧化硫的脱除结合在一起,确保废酸硫化工序的正常运行,设备占地面积小,使用后没有增加废气量,没有单独的尾气排放,既环保又经济。既环保又经济。既环保又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涉及铜冶炼烟气制酸领域中的废酸硫化处理工序,特别是用硫氢化钠作为硫化剂的废酸处理工序。

技术介绍

[0002]铜冶炼烟气制酸中的废酸硫化处理工序通常是使用硫化钠作为硫化剂沉降废酸中的铜、砷等金属元素,由于净化系统产出的废酸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因此在进行硫化反应时,硫化钠与废酸中溶解的二氧化硫反应导致硫化钠消耗量大,成本高。
[0003]硫化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与铜、砷反应,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则从液相中逸散出来,环集系统收集后,对硫化氢气体进行吸收,但传统的填料塔吸收效果差,仍有硫化氢未完全吸收,从环集烟囱冒出,作业现场环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的任意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所述组合装置包括:用于将自铜冶炼净化工序产生的废酸中二氧化硫脱却的脱却单元和用于回收自铜冶炼净化工序产生的废酸硫化处理工序中硫化氢气体的回收单元;
[0006]其中,所述脱却单元包括脱却塔和酸储槽;
[0007]所述回收单元包括反应槽、分酸塔、沉降槽、除害塔、储槽和废酸储槽;
[0008]所述脱却塔与所述废酸储槽连接,所述废酸储槽通过输送泵与所述分酸塔连接,所述分酸塔分别与所述反应槽和沉降槽连接,所述沉降槽与所述除害塔连接,所述除害塔分别与所述脱却塔和储槽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脱却塔包括第一主体、第一进气管、第一隔板、第一出气管、第一喷头、出酸管和排污口,
[0010]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顶部,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部,所述出酸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一隔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内部的下端,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喷头的上方,所述第一喷头位于所述排污口的上方;
[0011]所述第一隔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多层,且层与层之间等距设置。
[0013]进一步,所述分酸塔包括第二主体、第二喷头、第二出气管、第二隔板、第二进气管、进酸管、第二出酸管和溢流管;
[0014]其中,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顶部,并与所述沉降槽连接,所述第二喷头和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内部的上端,且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喷头的下方,所述进酸管与所述第二喷头连接;
[0015]所述第二进气管、第二出酸管和溢流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的下端,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酸管之间,所述第二进气管位于靠近所述第二主体的中间位置;
[0016]所述第二隔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
[0017]进一步,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为多层,且层与层之间等距设置。
[0018]进一步,所述除害塔包括第三主体、逆喷管、第三喷头、第三出气管、第三进液管和回流管,
[0019]其中,所述第三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三主体的顶部,所述逆喷管和第三喷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三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三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喷头连接,所述第三喷头与所述逆喷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的第三进液管另一端通过输送泵与所述储槽连接;
[0020]所述回流管设置在所述第三主体的下端,并与所述储槽连接;
[0021]所述第三出气管通过风机与所述第一喷头连接。
[0022]进一步,所述第三主体的材质为玻璃钢,所述储槽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输送泵为耐腐化工离心泵。
[0023]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一隔板的材质均为玻璃钢;废酸储槽7的材质为玻璃钢。
[0024]进一步,所述第二主体和第二隔板的材质均为玻璃钢。
[0025]进一步,所述反应槽的材质为普通钢衬胶。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将硫化氢的吸收和二氧化硫的脱除结合在一起,确保废酸硫化工序的正常运行,设备占地面积小,使用后没有增加废气量,没有单独的尾气排放,既环保又经济。
附图说明
[0027]图 1 为本技术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脱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技术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分酸塔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的除害塔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反应槽、2.分酸塔、21.第二主体、22.第二隔板、221.第二隔板通孔、23.第二喷头、24.第二出气管、25.溢流管、26第二进酸管、27.第二进气管、28.第二出酸管、3.沉降槽、4.除害塔、41.第三主体、42.逆喷管、43.第三进气管 、44.第三出气管、45进液管、46.回流管、47.第三喷头、5.脱却塔、51.第一主体、52.第一隔板、521.第一隔板通孔、53.第一喷头、54.进酸管、55.第一出气管、56第一进气管、57.排污口、58.第一出酸管、6储槽、7.废酸储槽、9.输送泵、10.风机。
[0035]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37]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所述组合装置
包括:用于将自铜冶炼净化工序产生的废酸中二氧化硫脱却的脱却单元和用于回收自铜冶炼净化工序产生的废酸硫化处理工序中硫化氢气体的回收单元;
[0038]其中,所述脱却单元包括脱却塔5和废酸储槽7;
[0039]所述回收单元包括反应槽1、分酸塔2、沉降槽3、除害塔4和储槽6;
[0040]所述脱却塔5与所述废酸储槽7连接,所述废酸储槽7通过输送泵9与所述分酸塔2连接,所述分酸塔2分别与所述反应槽1和沉降槽3连接,所述沉降槽3与所述除害塔4连接,所述除害塔4分别与所述脱却塔5和储槽6连接。
[0041]如图2所示,所述脱却塔5包括第一主体51、第一进气管56、第一隔板51、第一出气管55、第一喷头53、第一出酸管58和排污口57,
[0042]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56和第一出气管57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51顶部,所述排污口57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51的底部,所述第一出酸管58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51上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喷头53和第一隔板52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51内部的下端,所述第一隔板52位于所述第一喷头53的上方,所述第一喷头53位于所述排污口57的上方;
[0043]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隔板5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隔板通孔521。
[00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化氢吸收及二氧化硫脱却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装置包括:用于将自铜冶炼净化工序产生的废酸中二氧化硫脱却的脱却单元和用于回收自铜冶炼净化工序产生的废酸硫化处理工序中硫化氢气体的回收单元;其中,所述脱却单元包括脱却塔和酸储槽;所述回收单元包括反应槽、分酸塔、沉降槽、除害塔、储槽和废酸储槽;所述脱却塔与所述废酸储槽连接,所述废酸储槽通过输送泵与所述分酸塔连接,所述分酸塔分别与所述反应槽和沉降槽连接,所述沉降槽与所述除害塔连接,所述除害塔分别与所述脱却塔和储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却塔包括第一主体、第一进气管、第一隔板、第一出气管、第一喷头、出酸管和排污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顶部,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部,所述出酸管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喷头和第一隔板均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内部的下端,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喷头的上方,所述第一喷头位于所述排污口的上方;所述第一隔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多层,且层与层之间等距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酸塔包括第二主体、第二喷头、第二出气管、第二隔板、第二进气管、进酸管、第二出酸管和溢流管;其中,所述第二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顶部,并与所述沉降槽连接,所述第二喷头和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君朱国荣吴锦龙周志宏刘亮汪永杜小慧付圣江胡薪源钟瑞晨鞠林林苏峰胡庆保陈士杰周维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