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340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分隔板横置分隔在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主轴竖直穿过分隔板,主轴与分隔板之间通过轴承支架设置轴承,轴承位于分隔板上方,轴承支架上开设有若干回流豁口,回流豁口开设的轴向位置位于轴承与分隔板之间,回流豁口连通分隔板的集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回流豁口开设在低于轴承的部位、连通分隔板的集油槽,上腔体内汇集到集油槽的机油直接从回流豁口流入到中央通道,回流路径避开了轴承,防止了回流机油中杂质粘附在轴承而对轴承造成损害,保证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保证油气分离器的正常运行。保证油气分离器的正常运行。保证油气分离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0001]本技术发动机曲轴箱的油气分离
,尤其是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时,活塞在气缸内上下运动时,不可避免会有少部分混合气会通过间隙窜出到曲轴箱内,导致曲轴箱内压力升高,容易使得密封处发生泄漏;而且窜出的混合气中夹杂的杂质进入机油内,也会污染机油,进而损坏发动机相关零部件;因此在发动机和曲轴箱之间需要采用油气分离器及时将曲轴箱内的窜气排出。
[0003]图1为一种现有的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上壳体1底部连接下壳体2,上壳体1的上腔体11与下壳体2的下腔体21之间由横置的分隔板3分隔;主轴4竖直穿设在上腔体11与下腔体21内,主轴4位于上腔体11的杆部上套设油气分离部件5,主轴4位于下腔体21的杆部上套设旋转部件6,主轴4与分隔板3之间通过轴承支架7设置有轴承8;轴承支架7与主轴4之间的环形间隙构成回流通道9,轴承支架7与旋转部件6之间的狭缝构成回流间隙10;分隔板3连接在轴承支架7上端部、靠近上端口部的位置。这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路线为:上腔体11内被旋转的油气分离部件5甩到上壳体1壁面上的机油、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到分隔板3上,当分隔板3上积存的机油没过轴承支架7上端口时,积存的机油从回流通道9向下流入轴承8内部,经轴承8滚珠之间的缝隙向下排出到旋转部件6上,然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回流间隙10流出到下腔体21内,从下壳体2的回油口返回发动机的油底壳内。由于机油中或多或少会含有油泥、酸性物质、乳化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在流经轴承8时,有可能会粘附在轴承8上,从而造成轴承8的堵塞、磨损、腐蚀等损害,进而降低轴承8的使用寿命、影响油气分离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容易造成轴承损害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回油避开轴承流回下腔体,防止轴承被损害。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分隔板横置分隔在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主轴竖直穿过分隔板,主轴与分隔板之间通过轴承支架设置轴承,轴承位于分隔板上方,轴承支架上开设有若干回流豁口,回流豁口开设的轴向位置位于轴承与分隔板之间,回流豁口连通分隔板的集油槽。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轴承底面高出分隔板内侧部一定距离。
[0009]分隔板为外高内底的板件,包括外圈部的高位段、中央部位的低位段、及连接高低段的斜面段;低位段及斜面段上侧形成的低洼区域构成集油槽。
[0010]分隔板的高位段上侧面与轴承底面平齐、或略低于轴承底面。
[0011]回流豁口的顶侧面与轴承底面平齐、或略低于轴承底面。
[0012]回流豁口的底侧面与低位段上侧面平齐、或略低于低位段上侧面。
[0013]轴承支架外壁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分隔板内侧边缘插装在安装槽内。
[0014]分隔板内侧设置有若干弯爪,弯爪嵌入在轴承支架内。
[0015]轴承支架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0016]主轴上套设油气分离部件与旋转部件,油气分离部件位于上腔体内,旋转部件位于下腔体内;轴承支架与旋转部件之间的狭缝构成回流间隙,轴承支架的中央通道连通回流间隙。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的回流豁口开设在低于轴承的部位、连通分隔板的集油槽,上腔体内汇集到集油槽的机油直接从回流豁口流入到中央通道,回流路径避开了轴承,防止了回流机油中杂质粘附在轴承而对轴承造成损害,保证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保证油气分离器的正常运行。
[0019]本技术的回流豁口的底侧面与分隔板上侧面平齐、或略低于分隔板上侧面,有利于集油槽内的机油彻底排出,避免机油在集油槽上沉积。回流豁口的顶侧面及分隔板高位段上侧面与轴承底面平齐、或略低于轴承底面,保证回流的机油可以完全避开轴承,防止轴承被损害。
[0020]本技术的分隔板中央部设置有集油槽,利于将流到分隔板上的机油汇集到集油槽内,斜面段对机油有一个导流作用,利于将高位段的机油导流到集油槽内。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现有的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4]图4为轴承支架的立体图。
[0025]图5为分隔板与轴承支架配合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上壳体;11、上腔体;2、下壳体;21、下腔体;3、分隔板;31、高位段;32、低位段;33、斜面段;34、集油槽;35、弯爪;4、主轴;5、油气分离部件;6、旋转部件;7、轴承支架;70、中央通道;71、轴承安装部;72、安装槽;73、回流豁口;74、加强筋;8、轴承;9、回流通道;10、回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基本结构与图1现有的油气分离器结构基本相同,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连接,分隔板3横置分隔在上腔体11与下腔体21之间,主轴4竖直穿过分隔板3、穿设在上腔体11与下腔体21内,主轴4上套设油气分离部件5与旋转部件6,油气分离部件5位于上腔体11内,旋转部件6位于下腔体21内,主轴4与分隔板3之间通过轴承支架7设置轴承8,轴承支架7与旋转部件6之间的狭缝构成回流间隙10。
[0029]如图2、图5所示,分隔板3为外高内底的板件,包括外圈部的高位段31、中央部位的
低位段32、及连接高低段的斜面段33,在分隔板3中央部位、位于低位段32及斜面段33上侧形成低洼的集油槽34;分隔板3中央部设置有集油槽34,利于将流到分隔板3上的机油汇集到集油槽34内,斜面段33对机油有一个导流作用,利于将高位段31的机油导流到集油槽34内。分隔板3的低位段32内侧设置有若干弯爪35,弯爪35嵌入在轴承支架7内,可以防止轴承支架7与分隔板3之间的相对转动,同时也提供更好的支撑。
[0030]如图3至图5所示,轴承支架7中央具有轴向贯通的中央通道70,中央通道70连通回流间隙10。中央通道70上部为轴承安装部71,轴承8插装在轴承安装部71内。轴承支架7中部外壁面上开设有一圈安装槽72,分隔板3内侧边缘插装在安装槽72内;轴承安装部71底侧高于安装槽72顶侧,分隔板3与轴承8安装后,轴承8位于分隔板3上方,其底面高出分隔板3内侧部上侧面一定距离。轴承支架7中部壁面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贯通中央通道70的回流豁口73,回流豁口73开设的轴向位置位于轴承安装部71与安装槽72之间,即回流豁口73开设在低于轴承8的部位、连通分隔板3的集油槽34,上腔体11内汇集到集油槽34的机油直接从回流豁口73流入到中央通道70、位于轴承8下方的区域内,从回流间隙10排出,回流路径避开了轴承8,防止了回流机油中杂质粘附在轴承8而对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分隔板(3)横置分隔在上腔体(11)与下腔体(21)之间,主轴(4)竖直穿过分隔板(3),主轴(4)与分隔板(3)之间通过轴承支架(7)设置轴承(8),其特征在于:轴承(8)位于分隔板(3)上方,轴承支架(7)上开设有若干回流豁口(73),回流豁口(73)开设的轴向位置位于轴承(8)与分隔板(3)之间,回流豁口(73)连通分隔板(3)的集油槽(3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8)底面高出分隔板(3)内侧部一定距离。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分隔板(3)为外高内底的板件,包括外圈部的高位段(31)、中央部位的低位段(32)、及连接高低段的斜面段(33);低位段(32)及斜面段(33)上侧形成的低洼区域构成集油槽(34)。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分隔板(3)的高位段(31)上侧面与轴承(8)底面平齐、或略低于轴承(8)底面。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民王飞马顺成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