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换装置及变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313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1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换装置及变电设备,快换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布线盒,第一布线盒安装于支架上,第一布线盒沿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布线盒,第二布线盒安装于支架上,且第二布线盒沿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空开组件,空开组件安装于支架上;以及,预置配线,包括用于连接空开组件与外部端子排的第一预置线和用于连接外部模块的第二预置线,第一预置线布设于第一布线盒中,第二预置线布设于第二布线盒中。本申请提供的快换装置及变电设备,能够利用支架将预置配线和空开组件快速装配到机柜中,以便于减少布线和接线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实现快速配线,减少原屏改造时间,有利于缩短停电时间,以满足停电时间的规定和要求。以满足停电时间的规定和要求。以满足停电时间的规定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换装置及变电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变电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快换装置及变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保护综自设备使用年限超过12年,质量将难以保证,存在关键插件缺陷率升高、核心元器件停产、技术支持不足等突出问题,运行可靠性急剧下降,成为威胁电网安全运行的突出隐患。
[0003]变电站超期服役保护综自设备占比高,改造工作亟待推进完成,而技改项目实施时又面临资金短缺、人员紧张、设备停电时间紧、现场作业风险管控难度大、外部单位支撑不足等困难。推进变电站保护综自设备改造技术的创新,是解决超期服役设备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题的有效途径,屏柜原屏改造技术应运而生。原屏改造是指在二次屏体、外回路控制电缆等利旧的前提下,对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屏内配线及其附属件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进行原屏置换的改造方式。
[0004]现有的屏柜原屏改造是由供应商提供固定长度的接线,现场逐一确认每根接线的布置位置及接线长度,再进行线头端子制作,这种原屏改造方式配线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变电站停电时间的规定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原屏改造方式配线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变电站停电时间的规定和要求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换装置,包括:
[0007]支架,用于与机柜可拆卸连接;
[0008]第一布线盒,所述第一布线盒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布线盒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
[0009]第二布线盒,所述第二布线盒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二布线盒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
[0010]空开组件,所述空开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以及,
[0011]预置配线,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空开组件与外部端子排的第一预置线和用于连接外部模块的第二预置线,所述第一预置线布设于所述第一布线盒中,所述第二预置线布设于所述第二布线盒中。
[0012]通过采用支架能够与机柜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将快换装置整体固定在机柜;通过采用第一布线盒能够布置第一预置线,以便于通过第一预置线连接外部端子排和空开组件;通过采用第二布线盒能够布置第二预置线,以便于连接外部模块;从而能够利用支架将预置配线和空开组件快速装配到机柜中,以便于减少布线和接线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实现快速配线,减少原屏改造时间,有利于缩短停电时间,以满足停电时间的规定和要求。
[001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竖梁、两端分别
连接两个所述竖梁的多个横梁和支撑所述空开组件的导轨,所述导轨位于两个所述竖梁的顶端,且所述导轨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横梁沿所述竖梁的长度方向布局,所述第一布线盒与所述竖梁相连,所述第二布线盒与所述横梁相连。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便于第一布线盒和第二布线盒的固定。
[001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布线盒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预置线的端部伸出的多个第一开孔,于所述第一布线盒的各侧:多个所述第一开孔沿所述第一布线盒的长度方向布局。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方便控制第一预置线的出线和散热。
[001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布线盒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预置线的端部伸出的多个第二开孔,于所述第二布线盒的各侧:多个所述第二开孔沿所述第二布线盒的长度方向布局。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方便控制第二预置线的出线和散热。
[001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一开孔靠近相邻所述竖梁的一端呈圆弧形。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便于第一预置线的出线。
[002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孔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二开孔靠近相邻所述横梁的一端呈圆弧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便于第二预置线的出线。
[002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梁包括与所述第一布线盒相连的第一支撑板、由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布线盒的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支撑板和由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横梁的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一加强条,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增强竖梁的结构强度。
[002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一预置线穿入的理线管,所述理线管的一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布线盒中,所述理线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布线盒的上端,并与所述导轨相连。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引导第一预置线与空开组件连接。
[002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两个所述竖梁的下端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增强支架的结构强度。
[002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第三支撑板、分别由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两侧朝向靠近所述空开组件的方向折弯形成的侧板和分别由各所述侧板朝向背离另一所述侧板的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二加强条,所述空开组件靠近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条滑动插入的滑槽。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方便调节空开组件的安装位置。
[003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布线盒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第一连接件插入的多个第一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孔沿所述第一布线盒的长度方向布局,所述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件插入的第二连接
孔。
[00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方便第一布线盒与支架连接固定。
[003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布线盒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供第二连接件插入的多个第三连接孔,多个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第二布线盒的长度方向布局,所述支架上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件插入的第四连接孔。
[00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方便第二布线盒与支架连接固定。
[0035]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置线伸出所述第一布线盒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预置线伸出所述第二布线盒侧边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子。
[00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有利于提高接线效率。
[003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变电设备,包括机柜,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快换装置,所述支架与所述机柜可拆卸连接。
[00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减少布线时间,提高接线效率,实现快速配线,减少原屏改造时间,有利于缩短停电时间,以满足停电时间的规定和要求。
附图说明
[00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用于与机柜可拆卸连接;第一布线盒,所述第一布线盒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布线盒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布线盒,所述第二布线盒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二布线盒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设置;空开组件,所述空开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以及,预置配线,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空开组件与外部端子排的第一预置线和用于连接外部模块的第二预置线,所述第一预置线布设于所述第一布线盒中,所述第二预置线布设于所述第二布线盒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并列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竖梁、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竖梁的多个横梁和支撑所述空开组件的导轨,所述导轨位于两个所述竖梁的顶端,且所述导轨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横梁沿所述竖梁的长度方向布局,所述第一布线盒与所述竖梁相连,所述第二布线盒与所述横梁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盒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预置线的端部伸出的多个第一开孔,于所述第一布线盒的各侧:多个所述第一开孔沿所述第一布线盒的长度方向布局;所述第二布线盒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预置线的端部伸出的多个第二开孔,于所述第二布线盒的各侧:多个所述第二开孔沿所述第二布线盒的长度方向布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一开孔靠近相邻所述竖梁的一端呈圆弧形;和/或,所述第二开孔呈长条状,且所述第二开孔靠近相邻所述横梁的一端呈圆弧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包括与所述第一布线盒相连的第一支撑板、由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第一布线盒的方向折弯形成的第二支撑板和由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晓杰冯亮石磊宋晓亮邹一锐余灿钧王作梁蒋明洋王斌袁海汪凯刘明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