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裂缝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243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裂缝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隧道,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伺服电机在PLC模块的作用下做正反转运动,导块在丝杆的作用下顺着导块做往复运动,主摄像头朝向隧道的竖侧壁并拍摄隧道竖侧壁的图像,摆臂往复摆动,副摄像头朝向隧道的顶壁并拍摄隧道顶壁的图像,并实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传送至使用者驾驶的车辆中,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丝杆和导块配合,主摄像头的运动行程大,覆盖面广,能够拍摄到较为全面完整的隧道侧壁图像,底座和万向轮的整体高度不高,使得导块和主摄像头能够移动到靠近底座处,拍摄到较为完整的隧道侧壁的图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术中存在的问题。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裂缝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检测
,特别是一种隧道裂缝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路隧道断面大,受力复杂,需要通过各种检查来保证隧道的运营安全,隧道检查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异常检查。隧道裂缝如不及时发现修补,将会严重威胁隧道的运营安全;隧道裂缝检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人工检测,人工检查是目前常用的裂缝检查方式,适用于中短隧道,但是人工检查存在诸多弊端,人工检查无法对隧道路面进行完全检查,运营的隧道车速较高,对路面裂缝检测影响较大,并且人工检查存在主观因素,容易漏检;第二种是隧道裂缝检测车,目前国外某些国家已经采用裂缝检测车,然而进口的检测车价格昂贵,并且实用性不强,并不适用于我国国情。
[0003]现有技术CN201620595355.4一种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检测装置,包括弧形轨道,该弧形轨道上设有移动平台,移动平台上设有工业相机和照明灯;在检测车的驾驶舱内设有数据接收端和控制中心。本技术通过检测车在隧道中行进的同时进行检测,通过移动平台在弧形轨道上移动,使移动平台上的工业相机能够进行全断面的拍摄,并实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中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后,给出裂缝检测结论。此装置对隧道内壁两侧和顶部的部分拍摄图像,从而拍摄到隧道内壁的清晰图像,从而对隧道内壁进行裂缝检测。
[0004]但此现有技术,采用了弧形轨道结构,弧形轨道底端距离地面还有较高的高度,此高度对应的隧道侧壁不便被摄像头完整的拍摄到,检测具有局限性,从而其是无法拍摄到较为全面的隧道内壁图像的,从而检测效果不够全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0006]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隧道裂缝检测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裂缝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和隧道,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梁,所述下梁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牵引杆;
[0008]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导轨,所述导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机座,所述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
[0009]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导块,所述导块与导轨活动连接,所述导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导块的一侧安装有主摄像头;
[0010]所述机座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梁,所述上梁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副摄像头,所述底座通过万向轮行走在隧道内侧。
[0011]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底座和万向轮的总高度为20

25厘米,所述下梁位于上梁的下方。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和万向轮的整体高度不高,使得导块和主摄像头能够移动到靠近底座处,拍摄到较为完整的隧道侧壁的图像。
[0013]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下梁与底座焊接,所述牵引杆的端部设置有销孔。
[0014]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牵引杆的端部可通过销子连接牵引车辆的尾勾,所述导轨位于丝杆的两侧。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采用龙门结构,配置有万向轮,可通过牵引杆,挂载在检测车辆的后方,跟随检测车辆移动,需要注意的是,检测车辆需要慢速移动,保证主摄像头和副摄像头能够拍摄到完整、全面的的隧道内壁图像。
[0016]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丝杆活动连接在底座上方和机座下方,所述伺服电机在PLC模块的作用下做正反转运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装置工作过程为,本装置通过牵引杆和销子等结构挂载在检测车辆的后方,跟随检测车辆移动,此过程中,伺服电机在PLC模块的作用下做正反转运动,导块在丝杆的作用下顺着导块做往复运动,主摄像头朝向隧道的竖侧壁并拍摄隧道竖侧壁的图像,采用丝杆和导块配合,主摄像头的运动行程大,覆盖面广,能够拍摄到较为全面完整的隧道侧壁图像,同时,摆臂往复摆动,副摄像头朝向隧道的顶壁并拍摄隧道顶壁的图像,并实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传送至使用者驾驶的车辆中,车辆电脑中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后,给出裂缝检测结论。
[0018]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导块在丝杆的作用下顺着导块做往复运动,所述主摄像头朝向隧道的竖侧壁并拍摄隧道竖侧壁的图像。
[0019]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电机通过PLC模块的作用其输出端做往复运动并使摆臂往复摆动并摆动幅度为一百八十度。
[0020]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副摄像头朝向隧道的顶壁并拍摄隧道顶壁的图像。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22]该隧道裂缝检测装置,本装置通过牵引杆和销子等结构挂载在检测车辆的后方,跟随检测车辆移动,此过程中,伺服电机在PLC模块的作用下做正反转运动,导块在丝杆的作用下顺着导块做往复运动,主摄像头朝向隧道的竖侧壁并拍摄隧道竖侧壁的图像,同时,摆臂往复摆动,副摄像头朝向隧道的顶壁并拍摄隧道顶壁的图像,并实时将拍摄的图像数据传送至使用者驾驶的车辆中,车辆电脑中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后,给出裂缝检测结论,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丝杆和导块配合,主摄像头的运动行程大,覆盖面广,能够拍摄到较为全面完整的隧道侧壁图像,底座和万向轮的整体高度不高,使得导块和主摄像头能够移动到靠近底座处,拍摄到较为完整的隧道侧壁的图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23]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4]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流程框图。
[0029]图中:1

底座,2

隧道,3

下梁,4

牵引杆,5

导轨,6

机座,7

伺服电机,8

丝杆,9

导块,10

照明灯,11

主摄像头,12

上梁,13

电机,14

减速机,15

摆臂,16

副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裂缝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隧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梁(3),所述下梁(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牵引杆(4);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导轨(5),所述导轨(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机座(6),所述机座(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8);所述丝杆(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导块(9),所述导块(9)与导轨(5)活动连接,所述导块(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10),所述导块(9)的一侧安装有主摄像头(11);所述机座(6)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梁(12),所述上梁(12)的一侧安装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机(14),所述减速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摆臂(15),所述摆臂(1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副摄像头(16),所述底座(1)通过万向轮行走在隧道(2)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裂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万向轮的总高度为20

25厘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闫戈杨剑孙志强李维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