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加湿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233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1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氧气加湿罐,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氧气加湿罐在使用过程中,若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补充清水,则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使患者在进行输养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包括加湿罐本体,补水调节板固定连接在加湿罐本体内部的右侧;遮尘盖卡接连接在加湿罐本体的顶部端面;第一滤芯设置在加湿罐本体内部左端的下侧;进气管固定连接在加湿罐本体左侧端面的中心位置;出气管螺纹连接在遮尘盖顶部端面左侧的中心位置;当氧气加湿区的清水低于最低水位时,实现对氧气加湿区内部清水的自动补水,降低了医护人员对本氧气加湿罐的补水频率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在对患者进行输氧时的安全性。了在对患者进行输氧时的安全性。了在对患者进行输氧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加湿罐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氧气加湿罐。

技术介绍

[0002]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为了使病人进行良好的呼吸,进行疾病的缓和治愈,需要使病人长期进行吸氧,通过吸氧可以改善身体的供氧状况,达到补养保健的目的,氧气在长期的存储情况下会较为干燥,需要对氧气进行加湿处理,再对患者进行输氧,大多进行湿化处理,能够降低干燥氧气对患者产生的不适感。
[0003]申请号CN201920579209.6,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氧气加湿加温罐,至少包括罐体、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滤芯主体。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滤芯主体均设置于罐体的内部,其中:第一套筒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罐体的内壁,第二套筒设置于罐体的底部,第二套筒的第一端嵌套于第一套筒的内部,滤芯主体嵌套安装于第二套筒的内部,其中:由第二套筒与滤芯主体限定而成的区域构成第一加湿区,由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限定而成的区域构成加热区,由第一套筒与罐体限定而成的区域构成第二加湿区,第一加湿区与加热区彼此连通,加热区与第二加湿区彼此连通,该技术能够对氧气进行二次加湿,便于调节氧气流量。
[0004]基于上述,氧气加湿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向加湿罐中及时的补充清水,以便加湿罐对氧气进行加湿,保证患者在进行输氧时的正常使用,由于在氧气罐的应用过程大都是通过人工对加湿罐进行清水的补充,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人工添加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若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补充清水,则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使患者在进行输养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氧气加湿罐,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氧气加湿罐,以解决现有的氧气加湿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向加湿罐中及时的补充清水,以便加湿罐对氧气进行加湿,保证患者在进行输氧时的正常使用,由于在氧气罐的应用过程大都是通过人工对加湿罐进行清水的补充,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人工添加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若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补充清水,则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使患者在进行输养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7]本技术一种氧气加湿罐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氧气加湿罐,包括加湿罐本体、补水调节板、遮尘盖、第一滤芯、进气管、出气管;所述补水调节板固定连接在加湿罐本体内部的右侧;所述遮尘盖卡接连接在加湿罐本体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一滤芯设置在加湿罐本体内部左端的下侧;所述进气管固定连接在加湿罐本体左侧端面的中心位置,进气管位于第一滤芯的上端;所述出气管螺纹连接在遮尘盖顶部端面左侧的中心位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补水调节板包括有:限位槽、漂浮块、配重块、通水槽;所述限位槽
开设在补水调节板左侧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漂浮块滑动连接在限位槽的外侧;所述配重块固定连接在漂浮块右侧端面的中心位置;所述通水槽开设在配重块的内侧。
[0010]进一步的,所述补水调节板还包括有:补水孔、弹性连接件、补水调节块;所述补水孔开设在补水调节板的下端,补水孔贯穿补水调节板;所述弹性连接件固连接在补水调节板内部的底端;所述补水调节块固定连接在弹性连接件的顶部端面,补水调节块位于补水孔的内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湿罐本体包括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固定连接在加湿罐本体左侧底部端面的中心位置;
[0012]进气管包括有:锥形进气盘,所述锥形进气盘固定连接在进气管的内端。
[0013]进一步的,所述遮尘盖包括:进水孔和卡接块,所述进水孔开设在遮尘盖顶部端面的右侧;所述卡接块有两个,两个卡接块分别固定连接在遮尘盖底部端面的左右两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包括有:收集头和第二滤芯,所述收集头固定连接出气管的底部端面;所述第二滤芯有两个,两个第二滤芯均匀排布固定连接在收集头的内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在使用时,实现了遮尘盖的快速拆卸,提高了本加湿罐本体在进行清洁维护时的便捷性;通过加热板对氧气加湿区内部的水进行加热,通过氧气在氧气加湿区内的均匀分布提高了对氧气进行加湿时的加湿效率与加湿充分性,进一步的提升了在对患者进行输氧时患者的舒适度;
[0017]当氧气加湿区的水量低于指定的最低水位线时,通过配重块和漂浮块的向下滑动挤压弹性连接件,使补水调节块向下滑动,通过补水调节块的向下滑动,实现了补水孔的打开,补水孔打开后清水储存区的水通过补水孔和通水槽的配合实现了向氧气加湿区内的布水,通过补水调节板对氧气加湿区和清水储存区的水进行有效分隔,提高了在对氧气加湿区内部的水进行加热时的加热效率,通过漂浮块和补水调节块的配合,实现了当氧气加湿区内部的清水低于最低水位时对氧气加湿区的清水进行及时补充,降低了医护人员对本氧气加湿罐的补水频率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18]通过收集头对加湿后的氧气进行收集后由出气管对患者实现输氧,通过第二滤芯和第一滤芯的配合对氧气内的多余水分和水珠进行过滤,通过对氧气内的多余水分和水珠的过滤,有效的避免了因加湿后的氧气会携带少量的水珠,患者吸入水珠后会对患者的鼻腔产生刺激的问题,进一步的提高了在对患者进行输氧时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通过第二滤芯的螺纹连接提高了在对第二滤芯进行更换时的便捷度;
[0019]本技术在使用时,当氧气加湿区的清水低于最低水位时,实现对氧气加湿区内部清水的自动补水,降低了医护人员对本氧气加湿罐的补水频率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在对患者进行输氧时的安全性,极大的避免了因无法对氧气加湿区进行及时补水产生的麻烦以及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对氧气内的多余水分和水珠的过滤,进一步的提高了在对患者进行输氧时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遮尘盖与加湿罐本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补水调节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出气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6]1、加湿罐本体;101、加热板;2、补水调节板;201、限位槽;202、补水孔;203、漂浮块;204、配重块;205、通水槽;206、弹性连接件;207、补水调节块;3、遮尘盖;301、进水孔;302、卡接块;4、第一滤芯;5、进气管;501、锥形进气盘;6、出气管;601、收集头;602、第二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加湿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湿罐本体(1)、补水调节板(2)、遮尘盖(3)、第一滤芯(4)、进气管(5)、出气管(6);所述补水调节板(2)固定连接在加湿罐本体(1)内部的右侧;所述遮尘盖(3)卡接连接在加湿罐本体(1)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一滤芯(4)设置在加湿罐本体(1)内部左端的下侧;所述进气管(5)固定连接在加湿罐本体(1)左侧端面的中心位置,进气管(5)位于第一滤芯(4)的上端;所述出气管(6)螺纹连接在遮尘盖(3)顶部端面左侧的中心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氧气加湿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尘盖(3)包括:进水孔(301)和卡接块(302),所述进水孔(301)开设在遮尘盖(3)顶部端面的右侧;所述卡接块(302)有两个,两个卡接块(302)分别固定连接在遮尘盖(3)底部端面的左右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氧气加湿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罐本体(1)包括有:加热板(101),所述加热板(101)固定连接在加湿罐本体(1)左侧底部端面的中心位置;进气管(5)包括有:锥形进气盘(501),所述锥形进气盘(501)固定连接在进气管(5)的内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氧气加湿罐,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馨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