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8218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当前建筑的用途确定当前建筑的产业类型;根据当前建筑的产业类型配置产业类型对应的产业数据库以及碳核算数据库从而生成碳排因子算法模型;获取当前建筑的历史碳排放数据,根据历史碳排放数据以及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估算当前建筑的碳排放量,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的建筑建立不同的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从而根据建筑的产业类型估算建筑的碳排放量,提高了不同产业类型的建筑的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业类型的建筑的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业类型的建筑的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测算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建筑领域碳排放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
[0003]目前在建筑运营维护的碳核查阶段,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筑运营能耗或区域内碳排放项来评估核算,但建筑有不同产业类别,能耗也有不同的种类,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核算标准也不同,因此如何对不同产业类别的建筑的碳排放量进行估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的建筑建立不同的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从而根据建筑的产业类型估算建筑的碳排放量,提高了不同产业类型的建筑的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具体方案如下: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根据当前建筑的用途确定当前建筑的产业类型;
[0007]根据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产业类型配置产业类型对应的产业数据库以及碳核算数据库从而生成碳排因子算法模型;
[0008]获取所述当前建筑的历史碳排放数据,根据所述历史碳排放数据以及所述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估算所述当前建筑的碳排放量。
[0009]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产业类型配置产业类型对应的产业数据库以及碳核算数据库从而生成碳排因子算法模型包括:
[0010]根据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产业类型配置对应的产业数据库,所述产业数据库中包括产业类型对应的能耗属性以及能耗结构,能耗结构包括消耗的不同种类的能源;
[0011]对所述当前建筑配置不同的统计口径,将所述当前建筑产业的所述历史碳排数据按照所述统计口径进行统计并得到所述统计口径对应的碳排放种类,不同的所述统计口径对应不同的所述排放种类,并且所述排放种类与所述产业数据库中的所述能耗属性一一对应,从而实现所述碳核算数据库的配置;
[0012]将所述产业数据库与所述碳核算库根据所述能耗属性进行关联生成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碳排因子算法模型。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4]根据所述当前建筑中的企业的与碳排放相关的记录数据配置所述统计口径,其中所述记录数据包括能源消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定期检测值。
[0015]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产业数据库与所述碳核算库根据所述能耗属性进行关联生成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碳排因子算法模型包括:
[0016]将所述碳核算数据库中所述排放种类对应的所述碳排放量换算为所述产业数据
库中的所述能耗属性对应的所述能耗结构中不同能源的消耗量;
[0017]根据碳核算数据库中的所有排放种类对应的能耗结构中不同能源的消耗量建立碳因子算法公式。
[0018]进一步地,所述碳因子算法公式为:
[0019][0020]其中,C为所述碳排放量,j表示能源品种,所述能源品种包括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和天然气;E
j
为j能源的消耗量;W
j
为j能源的平均低位发热量;F
j
为j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0021]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当前建筑的历史碳排放数据,根据所述历史碳排放数据以及所述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估算所述当前建筑的碳排放量包括:
[0022]根据历史碳排放数据以及碳排因子算法模型计算出每个统计口径对应的碳排放量;
[0023]将所有统计口径对应的碳排放量相加得到总碳排放量。
[0024]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5]将所述当前建筑按照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0026]根据所述功能区域配置相应的所述统计口径,将所述当前建筑产业的所述历史碳排数据按照所述统计口径进行统计得到每个所述功能区域的所述碳排放量。
[0027]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8]将所述碳排放量与所述历史碳排放数据进行对比,将所述碳排放量超出预期范围的数据进行显示并生成告警信息,同时生成相应的节能减排策略。
[0029]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0]调整对所述产业数据库以及所述碳核算数据库的配置直至在所述碳排放量在预期范围内。
[003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
[0032]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前所述的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当前建筑的用途确定当前建筑的产业类型,根据当前建筑的产业类型配置产业类型对应的产业数据库以及碳核算数据库从而生成碳排因子算法模型,获取当前建筑的历史碳排放数据,根据历史碳排放数据以及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估算当前建筑的碳排放量,针对不同产业类型的建筑建立不同的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从而根据建筑的产业类型估算建筑的碳排放量,提高了不同产业类型的建筑的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进一步地,碳排放量超标则对产业数据库以及碳核算数据库进行配置,从而重新建立碳排因子算法模型,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配置相应的能耗属性、能耗结构以及统计口径从而迭代出满足碳排放量的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从而使得在未来时间段内的当前建筑的碳排放量在预期范围内,从而做到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方式”、“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实施方式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产业能源结构的碳排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当前建筑的用途确定当前建筑的产业类型;根据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产业类型配置产业类型对应的产业数据库以及碳核算数据库从而生成碳排因子算法模型;获取所述当前建筑的历史碳排放数据,根据所述历史碳排放数据以及所述碳排因子算法模型估算所述当前建筑的碳排放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产业类型配置产业类型对应的产业数据库以及碳核算数据库从而生成碳排因子算法模型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产业类型配置对应的产业数据库,所述产业数据库中包括产业类型对应的能耗属性以及能耗结构,能耗结构包括消耗的不同种类的能源;对所述当前建筑配置不同的统计口径,将所述当前建筑产业的所述历史碳排数据按照所述统计口径进行统计并得到所述统计口径对应的碳排放种类,不同的所述统计口径对应不同的所述排放种类,并且所述排放种类与所述产业数据库中的所述能耗属性一一对应,从而实现所述碳核算数据库的配置;将所述产业数据库与所述碳核算库根据所述能耗属性进行关联生成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碳排因子算法模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建筑中的企业的与碳排放相关的记录数据配置所述统计口径,其中所述记录数据包括能源消费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定期检测值。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产业数据库与所述碳核算库根据所述能耗属性进行关联生成所述当前建筑的所述碳排因子算法模型包括:将所述碳核算数据库中所述排放种类对应的所述碳排放量换算为所述产业数据库中的所述能耗属性对应的所述能耗结构中不同能源的消耗量;根据碳核算数据库中的所有排放种类对应的能耗结构中不同能源的消耗量建立碳因子算法公式。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勇敏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绿瓴数字城市与智能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