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173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包括连接在变速器上,由阀芯和阀体组成的温控阀;阀芯包括可轴向移动的感应器总成;所述感应器总成中的推杆底端固定在推杆座上,推杆座安装在阀体内腔一端;所述感应器总成的另一端通过大弹簧与阀体内腔的另一端抵接;阀体内腔中的腔壁上设有四个与阀体内腔相通的阀口以及流道;推杆状态改变时,控制其导通关闭以开启大、小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针对蜡式温控阀,通过调整温控阀内部感温区间位置,减少外界环境对温控阀开启的影响,避免在温控阀初开期间感温蜡包由于冷热冲击导致的失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变速器失效风险,提升了可靠性。提升了可靠性。提升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和阀口Ⅲ以及阀口Ⅱ和阀口Ⅳ导通,大循环打开;
[0012]所述阀体内还装有接头。
[0013]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总成为阶梯状圆柱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阀芯位于阀体中部的内腔中,阀芯内设有可沿内腔轴向移动的感应器总成。
[0014]进一步地,阀口Ⅰ和阀口Ⅲ位于阀体内腔靠近推杆的一端,阀口Ⅱ和阀口Ⅳ位于阀体内腔另一端靠近感应器总成上端。
[0015]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总成位于阀口Ⅲ的腔壁上设有下凹部分,阀口Ⅲ位于下凹部分处。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流道位于阀口Ⅰ和阀口Ⅲ以及阀口Ⅱ和阀口Ⅳ之间。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阀口Ⅰ、阀口Ⅱ、阀口Ⅲ和阀口Ⅳ处阀体内腔处分别装有向外伸出穿过阀体的接头。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座上装有O型圈,所述O型圈安装在推杆座上开有的推杆凹槽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内腔底部与推杆座底端抵接处开有垂直于内腔轴线的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设置有弹性挡圈。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针对蜡式温控阀,通过调整温控阀内部感温区间位置,减少外界环境对温控阀开启的影响,避免在温控阀初开期间感温蜡包由于冷热冲击导致的失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变速器失效风险,提升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温控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小循环示意图;
[0025]图3大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蜡式温控阀主要通过内部的蜡包的热胀冷缩原理来控制温控阀的开闭,通过调整蜡包的材料的配比,可以控制温控阀的开启与关闭温度。
[0030]本专利技术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针对蜡式节温器的蜡式温控阀安装方式进行调整。为避免油冷却系统大循环失效,保证油冷系统低温时的冷却能力,需要通过优化温控阀内部结构,避免温控阀失效。
[0031]通过低温实验得出,温控阀开启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可以从减小外界环境干扰方面来改善问题,即感温蜡包附近的温度波动越小,越接近变速器出油真实温度,温控阀的状态就越理想。
[0032]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调整了温控阀内部感温区间的位置。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此时感温区正对温控阀进油口,此时油温最高、流量最大,越贴近变速器出油温度。
[0033]本专利技术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包括连接在变速器上,由阀芯和阀体组成的温控阀。
[0034]所述阀芯位于阀体中部的内腔中,阀芯内设有可沿内腔轴向移动的感应器总成。所述感应器总成为阶梯状圆柱形结构。所述感应器总成中的推杆底端固定在推杆座上,推杆座安装在阀体内腔一端;所述感应器总成的另一端通过大弹簧与阀体内腔的另一端抵接。
[0035]所述阀体内腔中的腔壁上设有四个与阀体内腔相通的阀口,其中,阀口Ⅰ和阀口Ⅲ位于阀体内腔靠近推杆的一端,阀口Ⅱ和阀口Ⅳ位于阀体内腔另一端靠近感应器总成上端。
[0036]所述感应器总成位于阀口Ⅲ的腔壁上设有下凹部分,阀口Ⅲ位于下凹部分处。所述阀体内腔中还设有流道,其位于阀口Ⅰ和阀口Ⅲ以及阀口Ⅱ和阀口Ⅳ之间。所述感应器总成在轴向移动时可以将阀口Ⅰ和阀口Ⅱ封闭。
[0037]具体地,所述推杆处于收缩状态时,感应器总成将阀口Ⅰ和阀口Ⅱ封闭,阀口Ⅲ和阀口Ⅳ以及流道导通,使小循环打开。
[0038]所述推杆处于膨胀状态时,感应器总成将流道封闭,所述阀口Ⅰ和阀口Ⅲ以及阀口Ⅱ和阀口Ⅳ导通,大循环打开。
[0039]所述阀口Ⅰ、阀口Ⅱ、阀口Ⅲ和阀口Ⅳ处阀体内腔处分别装有向外伸出穿过阀体的接头。
[0040]所述推杆座上装有O型圈,具体地,所述O型圈安装在推杆座上开有的推杆凹槽内。
[0041]所述阀体内腔底部与推杆座底端抵接处开有垂直于内腔轴线的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设置有弹性挡圈。
[0042]本专利技术调整温控阀内部感温区间的位置后,此时热油会直接冲击感温区,而旧状态下变速器油需要流经一段距离才会到达感温区,此时出口热油已经与冷端油相混合,温度会远低于真实的仅有温度,此时不但会滞后温控阀的开启时间,严重的话就会造成冷热冲击,温控阀无法开启。
[0043]当油温达到温控阀设定开启温度时,大循环逐渐打开,与原状态相比,感温区在温控阀打开期间,受冷却后低温油液影响减小,温控阀能够达到全开状态;当温度低于温控阀开启温度时,又会逐渐关闭。这种安装方式可以避免低温油液对温控阀开度造成影响,导致整个变速箱升温过快。
[0044]注意,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
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变速器上,由阀芯和阀体组成的温控阀;所述阀芯包括可轴向移动的感应器总成;所述感应器总成中的推杆底端固定在推杆座上,推杆座安装在阀体内腔一端;所述感应器总成的另一端通过大弹簧与阀体内腔的另一端抵接;所述阀体内腔中的腔壁上设有与阀体内腔相通的阀口Ⅰ、阀口Ⅱ、阀口Ⅲ和阀口Ⅳ;所述阀体内腔中还设有流道;所述感应器总成在轴向移动时可以将阀口Ⅰ和阀口Ⅱ封闭;所述推杆处于收缩状态时,感应器总成将阀口Ⅰ和阀口Ⅱ封闭,阀口Ⅲ和阀口Ⅳ以及流道导通,使小循环打开;所述推杆处于膨胀状态时,感应器总成将阀口

封闭,所述阀口Ⅰ和阀口Ⅲ以及阀口Ⅱ和阀口Ⅳ导通,大循环打开;所述阀体内还装有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总成为阶梯状圆柱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冷热冲击致失效的温控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位于阀体中部的内腔中,阀芯内设有可沿内腔轴向移动的感应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雨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