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657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变形飞机,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包括机体以及倾转架,所述倾转架上设置有拉力组件,所述倾转架是铰接在所述机体上;机体和/或倾转架上设置有空气动力组件;倾转架上设置有变形驱动组件,变形驱动组件能使倾转架相对机体发生倾转,倾转角度大于或等于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飞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涉及航空
,尤其是一种可变形飞机。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固定翼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都需要一定的滑跑距离才能实现,因此需要有比较开阔的起降场以及较长的跑道。基于此,人们一直希望有一种能够在狭小空间起降的航空飞行器。随着直升机的诞生,人们的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由于直升机在前飞工作环境下,存在旋翼气流不对称情况,直升机最大前飞速度受到前行桨叶压缩性影响及后行桨叶气流分离的限制,常规直升机的最大巡航速度通常在300公里/小时左右。在许多场合,速度成了制约直升机应用的关键因素。
[0003]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不懈地探寻新的技术发展思路,力图创造一种新型飞行器,既能够保持直升机的垂直起降、悬停和经济性的优势,又能达到固定翼飞机的高速飞行性能。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创造实践形成了诸多既可实现垂直起降又可高速飞行的技术手段。
[0004]比较典型是V

22倾转旋翼机,是美国一型具备垂直起降和短距起降能力的倾转旋翼机,V

22倾转旋翼机在外形上与固定翼飞机相似,但翼尖的两台可旋转的发动机带动两具旋翼,在固定翼状态下,V

22像是一架在两侧翼尖有两个超大的螺旋桨的飞机;在直升机状态下是一架有两个偏小的旋翼的直升机,这样使其具备直升机的垂直升降能力,但又拥有固定翼螺旋桨飞机高速、航程远及油耗较低的优点,最大飞行速度达509千米,是世界上飞最快的直升机。
[0005]但由于该种飞机会存在构件多、控制复杂度高以及造价高昂等缺点,只适用于军用战斗机,不适合发展为轻小型飞机和无人飞行器。所以研制出一种可垂直起降的高速飞行器来避免上述飞机的缺点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一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一种可变形飞机,能克服
技术介绍
提到的技术缺陷。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变形飞机,包括机体以及倾转架,所述倾转架上设置有拉力组件,所述倾转架是铰接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机体和/或倾转架上设置有前行时提供升力的空气动力组件;所述倾转架上设置有变形驱动组件,所述变形驱动组件能使所述倾转架相对所述机体发生倾转,倾转角度大于或等于90
°
,以控制所述变形飞机的飞行姿态。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拉力组件至少包含以下结构的一种:a、不少于两个第一拉力器共轴连接在所述倾转架上;b、不少于两个第一拉力器规律地不共轴地分布在所述倾转架上。
[000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形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动力组件至少包
含以下结构的一种:a、动力旋翼器;所述动力旋翼器连接在所述机体上;b、自转旋翼器;所述自转旋翼器连接在所述机体上;c、机翼;所述机翼连接在所述倾转架上。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变形驱动组件至少包含以下结构的一种:a、人力推拉组件;所述人力推拉组件包括拉手以及加强杆,所述拉手连接在所述倾转架上,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拉手连接,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倾转架连接;b、电力驱动组件;所述电力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同步齿轮、第二同步齿轮以及同步带;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齿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二同步齿轮固定在转轴上;所述转轴是转动连接在机体上,所述倾转架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c、空气驱动组件;所述空气驱动组件包括两个背向设置的第二拉力器,所述第二拉力器位于所述倾转架的下端;或者,所述空气驱动组件包括第三拉力器,第三拉力器位于所述机翼上。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或倾转架设置有垂直尾翼。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装配块,所述装配块上设置有椭圆形孔;所述倾转架包括有支柱,所述支柱左右倾转连接在所述椭圆形孔中;所述第一拉力器位于所述支柱上。
[0013]更进一步地,包括横滚控制组件;所述横滚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操控杆、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牵引杆;所述机翼包括机翼杆,所述机翼杆连接在所述支柱上;所述第一支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机体上,所述第二支杆与牵引杆的下端铰接,所述牵引杆的上端与机翼杆铰接;所述第一操控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杆上。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尾翼上设置有可折叠或伸缩的第二操纵杆。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倾转架连接有角度牵引机构。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设置有座位,所述座位旁设置有电池,所述座位的前方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机体的下方设置有起落架,所述起落架设置有滚轮。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池采用锂电池或氢燃料电池。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可变形飞机包括机体以及倾转架,倾转架上设置有拉力组件,并设置有变形驱动组件使倾转架相对机体发生倾转;在垂直起降时,拉力组件形成的风力是往下吹送从而形成升力;当处于空中时,变形驱动组件通过控制倾转架相对机体发生倾转角度,以控制变形飞机的飞行姿态;此外,在机体和/或倾转架上设置有空气动力组件,以保证该变形飞机在前行时具有升力不会发生下坠,安全性高,结构简单,操作便利,构思巧妙。
附图说明
[00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可变形飞机的结构示意图一(处于垂直升降状态);
图2是实施例一所述可变形飞机的机体、倾转架以及横滚控制组件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所述可变形飞机的结构示意图二(处于往前飞行状态);图4是装配块与支柱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电力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所述可变形飞机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垂直升降状态);图7是实施例三所述可变形飞机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垂直升降状态);图8是实施例四所述可变形飞机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垂直升降状态);图9是实施例五所述可变形飞机的结构示意图(处于往前飞行状态)。
[0020]图中:1、机体;101、座位;102、挡风板;103、把手;104、起落架;105、滚轮;106、电池;2、倾转架;201、支柱;3、空气动力组件;301、动力旋翼器;302、自转旋翼器;303、机翼;3031、机翼杆;4、变形驱动组件;401、拉手;402、加强杆;403、电机;404、第一同步齿轮;405、第二同步齿轮;406、同步带;407、转轴;408、第二拉力器;409、第三拉力器;5、第一拉力器;6、垂直尾翼;601、第二操纵杆;7、装配块;701、椭圆形孔;702、销钉孔;8、横滚控制组件;801、第一操控杆;802、第一支杆;803、第二支杆;804、牵引杆;9、角度牵引机构。
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以及倾转架(2),所述倾转架(2)上设置有拉力组件,所述倾转架(2)是铰接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机体(1)和/或倾转架(2)上设置有前行时提供升力的空气动力组件(3);所述倾转架(2)上设置有变形驱动组件(4),所述变形驱动组件(4)能使所述倾转架(2)相对所述机体(1)发生倾转,倾转角度大于或等于90
°
,以控制所述变形飞机的飞行姿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组件至少包含以下结构的一种:a、不少于两个第一拉力器(5)共轴连接在所述倾转架(2)上;b、不少于两个第一拉力器(5)规律地不共轴地分布在所述倾转架(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形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动力组件(3)至少包含以下结构的一种:a、动力旋翼器(301);所述动力旋翼器(301)连接在所述机体(1)上;b、自转旋翼器(302);所述自转旋翼器(302)连接在所述机体(1)上;c、机翼(303);所述机翼(303)连接在所述倾转架(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形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驱动组件(4)至少包含以下结构的一种:a、人力推拉组件;所述人力推拉组件包括拉手(401)以及加强杆(402),所述拉手(401)连接在所述倾转架(2)上,所述加强杆(402)的一端与所述拉手(401)连接,所述加强杆(402)的另一端与所述倾转架(2)连接;b、电力驱动组件;所述电力驱动组件包括电机(403)、第一同步齿轮(404)、第二同步齿轮(405)以及同步带(406);所述电机(403)与所述第一同步齿轮(404)连接,所述第一同步齿轮(404)通过所述同步带(406)与所述第二同步齿轮(405)连接;所述电机(403)固定在所述机体(1)上,所述第二同步齿轮(405)固定在转轴(407)上;所述转轴(407)是转动连接在机体(1)上,所述倾转架(2)是连接在所述转轴(407)上;c、空气驱动组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神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