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导轨及静压导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8153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压导轨及静压导轨系统,涉及流体静压支承领域,静压导轨外接供油设备,包括:底座;滑块,与底座滑动连接,滑块设有多个油孔;多个静压油垫,安装于滑块的上、下面及侧面,适于将滑块划分为多个油腔,多个油腔包括主油腔和辅油腔,多个油孔被划分至主油腔或辅油腔,滑块下面的油腔与底座间形成油膜间隙;端部挡油板,固定于底座两端;侧挡油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两侧;溜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上方,溜板侧面设有液压油进油孔,液压油进油孔与进油管道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滑块中设置主油腔和辅油腔,液压油经由溜板从供油设备进入各油腔,在端部挡油板和侧挡油板的密封作用下,实现了闭式液压导轨的液压油流动。流动。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导轨及静压导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静压支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压导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精密与超精密机床的主线轴导向元件广泛使用液体静压导轨。液体静压导轨是通过使用供油设备往导轨和滑块间移动副房间隙内通油,从而使得滑块浮起的一种非接触式导轨,相较于传统接触式导轨如滚动导轨、滑动导轨等,具有高精度、低摩擦力等优点,相较于气体静压导轨又具有高承载、高刚度的特点。
[0003]传统的静压导轨采用节流器进行节流补偿,常用的有小孔节流器、毛细管节流器、薄膜反馈节流器等,其中,薄膜反馈节流器结构较为复杂,制作成本高,而小孔节流器与毛细管节流器在使用过程中,因其内孔尺寸较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寿命问题,内部小孔孔径在长期液压下发生改变,影响导轨刚度和承载能力,并且其动态性能较差,容易出现扰动现象。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静压导轨,以实现内部结构自节流补偿能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压导轨及静压导轨系统,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面存在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静压导轨,适于通过进油管道外接供油设备,包括:底座;滑块,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设有多个油孔;多个静压油垫,安装于所述滑块的上、下面及侧面,适于将滑块划分为多个油腔,所述多个油腔包括主油腔和辅油腔,所述多个油孔被划分至所述主油腔或辅油腔,其中所述滑块下面的油腔与底座间形成油膜间隙;端部挡油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两端,以便防止液压油从底座两端飞溅出去;侧挡油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两侧,以便防止液压油从底座两侧飞溅出去;溜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上方,所述溜板侧面设有液压油进油孔,所述液压油进油孔与所述进油管道连接,以便所述供油设备提供的液压油经由所述进油管道和液压油进油孔进入,并沿所述溜板进入各油腔。
[0007]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其中,所述滑块与底座之间形成封油面,所述底座相对于所述滑块运动方向的侧面设有油槽,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适于外接供油设备;划分至所述辅油腔的油孔包括辅油腔进油孔和辅油腔出油孔,所述辅油腔进油孔与所述滑块的内部通路连通,且与所述液压油进油孔连接,以便将液压油引入所述辅油腔,并在所述辅油腔的封油面形成油膜;划分至所述主油腔的油孔包括主油腔进油孔,所述主油腔进油孔与对侧的所述辅助腔出油孔连接,以便将所述辅油腔内的液压油引入所述主油腔,并在所述主油腔的封油面形成油膜;多余的液压油适于从封油面溢出并进入所述油槽,以及,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所述底座的底部,并经由所述回油孔回流至所
述供油设备,以形成液压油的循环流通。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货物分播系统中,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链条,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链轮,与所述链条相连,适于为所述链条提供动力,以便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升降机构水平运动。
[0008]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其中,未承受负载时,各对侧的所述油腔压强相等,所述滑块处于平衡状态;承受负载后,承受负载侧的所述油腔的封油面的间隙减小,液压油液阻增大,流入该侧所述辅油腔的液压油减少,以使流入未承受负载侧的所述主油腔的液压油减少,压强减小;未承受负载侧的所述油腔的封油面的间隙增大,液压油液阻减小,流入该侧的所述辅油腔的液压油增多,且增多的液压油从辅油腔出油孔流入承受负载侧的所述主油腔,使得承受负载侧的所述主油腔的压强增大,以便形成两对侧的所述油腔的内压差,产生承载力,所述承载力适于抵抗负载,直至达到负载平衡。
[0009]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其中,所述滑块下部和所述底座间设有口字形闭合台阶,适于安装驱动部件。
[0010]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其中,所述驱动部件为丝杆或直线电机。
[0011]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还包括:侧导轨立柱,固定于所述底座上,适于与所述滑块侧面的油腔形成油膜间隙;上导轨盖板,固定于所述侧导轨立柱上,适于与所述滑块上面的油腔形成油膜间隙。
[0012]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液压缓冲垫或聚氨酯缓冲垫,安装于所述端部挡油板,以便防止滑块刚性撞击。
[0013]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还包括:风琴罩,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端部挡油板与所述侧挡油板之间,以便防止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灰尘和碎屑进入液压油内。
[0014]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其中,所述溜板的两侧设有溜板侧挡板,所述溜板侧挡板与所述侧导轨立柱间设有位移反馈元件。
[0015]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其中,所述底座设有安装孔,适于安装于工作台上。
[0016]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其中,所述溜板适于承载移动部件。
[0017]可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静压导轨中,其中,所述静压导轨一体成型。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静压导轨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静压导轨;供油设备,与所述静压导轨连接,适于提供液压油。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静压导轨,可通过进油管道外接供油设备,包括:底座、与底座滑动连接的滑块、多个静压油垫,其中,多个静压油垫并将滑块划分为包括主油腔和辅油腔在内的多个油腔,且滑块上设有与主油腔或辅油腔相配合的油孔,其中滑块下面的油腔与底座间形成油膜间隙;通过在底座两端固定设置端部挡油板,可用于防止液压油从底座两端飞溅出去;通过在底座两侧固定设置侧挡油板,可以防止液压油从底座两侧飞溅出去。另外,滑块上方固定设置有溜板,溜板侧面设有液压油进油孔,液压油进油孔与进油管道连接,这样,供油设备提供的液压油可经由进油管道和液压油进油孔进入,并沿溜板进入各油腔。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滑块中设置主油腔和辅油腔,液压油经由溜板从供油设备进入各油腔,在端部挡油板和侧挡油板的密封作用下,实现了闭式液压导轨的液压油流动。
[0020]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供油设备提供的液压油从溜板的液压油进油孔进入滑块的内部通路,再流向辅油腔的辅油腔进油孔,进入后从辅油腔出油孔流入主油腔,多余的液压油从封油面溢出至底座上的油槽,再经由回流孔回流至供油设备,实现了液压油的循环流通。其中,在滑块承受负载时,随着液压油液阻的改变,液压油在辅油腔和主油腔间流通,形成油腔的内压差,产生承载力能够抵抗负载,达到新平衡,实现了滑块内部的自补偿,,而无需节流器,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液压导轨的使用寿命和刚性。
[0021]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2]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文结合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来描述某些说明性方面,这些方面指示了可以实践本文所公开的原理的各种方式,并且所有方面及其等效方面旨在落入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导轨,适于通过进油管道外接供油设备,包括:底座;滑块,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块设有多个油孔;多个静压油垫,安装于所述滑块的上、下面及侧面,适于将滑块划分为多个油腔,所述多个油腔包括主油腔和辅油腔,所述多个油孔被划分至所述主油腔或辅油腔,其中所述滑块下面的油腔与底座间形成油膜间隙;端部挡油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两端,以便防止液压油从底座两端飞溅出去;侧挡油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两侧,以便防止液压油从底座两侧飞溅出去;溜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块上方,所述溜板侧面设有液压油进油孔,所述液压油进油孔与所述进油管道连接,以便所述供油设备提供的液压油经由所述进油管道和液压油进油孔进入,并沿所述溜板进入各油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导轨,其中,所述滑块与底座之间形成封油面,所述底座相对于所述滑块运动方向的侧面设有油槽,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适于外接供油设备;划分至所述辅油腔的油孔包括辅油腔进油孔和辅油腔出油孔,所述辅油腔进油孔与所述滑块的内部通路连通,且与所述液压油进油孔连接,以便将液压油引入所述辅油腔,并在所述辅油腔的封油面形成油膜;划分至所述主油腔的油孔包括主油腔进油孔,所述主油腔进油孔与对侧的所述辅助腔出油孔连接,以便将所述辅油腔内的液压油引入所述主油腔,并在所述主油腔的封油面形成油膜;多余的液压油适于从封油面溢出并进入所述油槽,以及,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所述底座的底部,并经由所述回油孔回流至所述供油设备,以形成液压油的循环流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压导轨,其中,未承受负载时,各对侧的所述油腔压强相等,所述滑块处于平衡状态;承受负载后,承受负载侧的所述油腔的封油面的间隙减小,液压油液阻增大,流入该侧所述辅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韶辉吴书昊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锡山区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