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30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柱,属于蒸汽热采采油技术领域,该管柱包括抽油泵、第一套管和滑套。其中,第一套管的外周设置有出液口,第一套管的外轴设置有阀门,阀门设置于第一套管的出液口上方,第一套管套设在抽油泵的油管周面外侧,第一套管的下端与油管外侧密封连接;滑套沿轴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套管内,以使第一套管内的出液口和阀门可切换的与第一套筒内的腔体连通,滑套间隙套设在抽油泵的油管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压裂防砂、注汽和投产三个阶段,不需要在进行下一阶段作业时更换管柱,降低了作业费,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不会产生热污水,避免了地层近井地带的污染问题;还可以同时实现酸化、注汽和投产一体化,以及调堵、注汽和投产一体化。产一体化。产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蒸汽热采采油
,具体涉及一种管柱。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吞吐是指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的一种开采稠油的增产方法,是我国目前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全国约有80%的稠油产量是靠蒸汽吞吐工艺获得的。
[0003]目前稠油吞吐井普遍进入开发中后期,存在吞吐轮次高,出砂严重等问题。常规的解决办法是在吞吐井注汽前进行压裂防砂

注蒸汽

投产三个阶段。现有工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压裂防砂、注汽、投产采用三套管柱,每更换一套管柱都需要一次作业,产生的作业费用高;二是在下注汽管柱和生产管柱过程中需要压井作业,虽然压井液以热污水为主(70

80℃),但是对井下地层近井地带仍有一定降温和污染的作用;三是这三套管柱施工过程中需要两次作业,停井时间长,降低了油井的生产时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柱,可以同时实现压裂防砂、注汽和投产三个阶段,不需要在进行下一阶段作业时更换管柱,降低了作业费,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不会产生热污水,避免了地层近井地带的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同时实现酸化、注汽和投产一体化,以及调堵、注汽和投产一体化。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柱,所述管柱包括:
[0007]抽油泵;
[0008]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连通的出液口,所述第一套管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连通的阀门,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出液口上方,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抽油泵的油管的周面外侧,所述第一套管的下端与所述油管外侧密封连接;
[0009]滑套,所述滑套沿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以使所述第一套管内的出液口和所述阀门可切换的与所述第一套筒内的内部连通,所述滑套间隙套设在所述抽油泵的油管外。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滑套和所述第一套管通过在高温下可熔化的销钉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出液口下方。
[0011]进一步地,所述销钉包括本体和包裹在所述本体外的橡胶。
[0012]进一步地,所述滑套设置有与所述销钉配合设置的阶梯孔,所述滑套的阶梯孔中的大孔靠近轴心设置,所述滑套的阶梯孔中的小孔靠近所述第一套筒设置,所述销钉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滑套的大孔内,所述螺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套的小孔插设在所述第一
套筒的内壁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套和所述第一套管通过多个所述销钉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阀门包括阀芯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内部连通的阀孔,所述套筒的阀孔内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弹性件、所述阀芯和所述密封部依次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设置于阀孔内且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芯可操作地与所述套筒的密封部抵紧或分离。
[0015]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阀孔内设置有环形的第二凸起,以形成所述密封部,所述阀芯为球形,所述阀芯的外周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二凸起抵紧或分离。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外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阀门设置有多个。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的出液口设置有多个。
[0019]进一步地,所述抽油泵包括所述油管、柱塞和筒体,其中:
[0020]所述油管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筒体内,所述柱塞具有腔室,所述柱塞的下端具有可开合的入油口,所述油管的下端与所述柱塞连连通,所述柱塞可沿轴向滑动的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的上端与所述套筒的下端连接,所述筒体的下端具有可开合的入油口。
[0021]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第一阀球,所述柱塞内设置有第二阀球。
[0022]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下端连接有筛管,所述筛管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筛孔,所述筛管的下端封闭设置。
[0023]进一步地,所述筛管的下端连接有丝堵。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的上端连接有隔热管,所述抽油泵的油管插设在所述隔热管内。
[0025]进一步地,所述隔热管外套设至有封隔器。
[0026]进一步地,所述管柱包括第二套管,所述封隔器、所述第一套管、所述抽油泵、所述筛管和所述丝堵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内。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管柱,该管柱包括抽油泵、第一套管和滑套。其中,第一套管的外侧设置有出液口,第一套管的外侧设置有阀门,阀门设置于第一套管的出液口上方,第一套管套设在抽油泵的油管外,第一套管的下端与油管外侧密封连接;滑套沿轴向滑动设置在第一套管内,以使第一套管内的出液口和阀门可切换的与第一套筒内的腔体连通,滑套间隙套设在抽油泵的油管外。需要对稠油吞吐井进行压裂防砂、注汽和投产时,先向滑套内注入压裂液,压力液在滑套和油泵的油管之间的空间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套筒的出液口流出至第一套筒外,并进入到地层中进行压裂防砂;压裂防砂作业结束后,滑动滑套,使第一套管的阀门与第一套筒内的腔体连通,第一套管的出液口被关闭,向第一套筒内通入蒸汽,蒸汽通过第一套筒侧部的阀门运动至第一套筒外,从而提高地层的温度;注入蒸汽阶段结束后,第一套管的储液罐处于关闭状态,阀门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操作抽油泵,可以将地层内的稠油送出吞吐井,完成采油;该结构可以同时实现压裂防砂、注汽和投产三个阶段,不需要在进行下一阶段作业时更换管柱,降低了作业费,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不会产生热污水,避免了地层近井地带的污染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同时实现酸化、注汽和投产一体
化,以及调堵、注汽和投产一体化。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的第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

抽油泵,101

油管,102

柱塞,103

筒体,104

第一阀球,105

第二阀球,2

第一套管,201

出液口,202

第一凸起,203

阀孔,204

第二凸起,3

阀门,301

阀芯,302

弹性件,4

滑套,401

阶梯孔,5

销钉,6

筛管,7

丝堵,8

隔热管,9

封隔器,10

第二套管,11

油层。
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包括:抽油泵;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周面设置有和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连通的出液口,所述第一套管的周面设置有可和所述第一套管的内部连通的阀门,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出液口上方,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抽油泵的油管的周面外侧,所述第一套管的下端与所述油管外侧密封连接;滑套,所述滑套沿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内,以使所述第一套管内的出液口和所述阀门可切换的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连通,所述滑套间隙套设在所述抽油泵的油管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和所述第一套管通过在蒸汽温度下可体积变小的销钉连接,所述第一套管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套管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出液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包括本体和包裹在所述本体外的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设置有与所述销钉配合设置的阶梯孔,所述滑套的阶梯孔中的大孔靠近轴心设置,所述滑套的阶梯孔中的小孔靠近所述第一套筒设置,所述销钉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所述滑套的大孔内,所述螺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滑套的小孔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和所述第一套管通过多个所述销钉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阀芯和弹性件,所述第一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内部连通的阀孔,所述套筒的阀孔内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弹性件、所述阀芯和所述密封部依次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设置于阀孔内且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芯可操作地与所述套筒的密封部抵紧或分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享远赵萌李鑫蔡龙浩李春绪刘海彬董畅夏进军吴迪杨盈盈方梁锋李红爽郭丁菲蒋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