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128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安全带装置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的车辆用座椅装置。车辆用座椅装置(S1)包括:座椅主体,具有座椅座垫(1)及座椅靠背(2);斜靠装置(30),将座椅靠背(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对于座椅座垫(1)连结,能够将座椅靠背(2)的转动动作锁定;以及安全带装置(40),用于对就座于座椅主体的乘员进行约束。安全带装置(40)包括:腰带(41b),对乘员的腰部或大腿部进行约束;带锚(44),安装于座椅主体的侧方位置,具有与设置于腰带(41b)的前端部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带卡合部(44d);锚移动装置(50),能够使带锚(44)的带卡合部(44d)相对于座椅主体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对于座椅主体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对于座椅主体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座椅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且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对就座于座椅主体的乘员进行约束的安全带装置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包括:座椅主体,具有座椅座垫(seat cushion)及座椅靠背(seat back);斜靠(reclining)装置,以相对于座椅座垫能够转动的方式将座椅靠背连结,能够将座椅靠背的转动动作锁定;以及安全带(seat belt)装置,用于对就座于座椅主体的乘员进行约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根据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包括:安全带,具有肩部及腰带(lap belt)部;带驱动部件,进行肩部的卷绕及输送;第一探测部件,对车辆的前方碰撞进行探测;第二探测部件,对乘员的就座状态的变化进行探测;以及控制部件,对带驱动部件的驱动进行控制。
[0004]对于所述控制部件,公开了如下情况:当由第一探测部件探测到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基于由第二探测部件探测到的就座状态的变化来对带驱动部件进行控制,进行安全带(肩部)的规定的卷绕动作及输送动作。
[0005]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可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具体而言,可尽量避免乘员穿过安全带而向前方移动、难以利用气囊(air bag)等进行冲击吸收的状态。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

1777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且说,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要求安全带装置能够更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的技术。
[0011]具体而言,要求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进一步抑制乘员穿过安全带而向前方移动的现象(也称为下潜现象)。
[0012]另外,可知在座椅主体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大幅后倾的状态(放松状态)的情况下,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容易产生乘员从安全带的下方穿过而向前方滑出的现象。
[0013]若详细地进行说明,则在座椅主体为放松状态时,就座的乘员的骨盆下降而成为放倒的姿势,从而成为安全带(腰带)跃上骨盆的状态。于是,容易产生所述下潜现象。因此,要求更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
[0014]此外,由于能够自动驾驶的车辆的普及,因此假定就座于座椅主体的乘员(驾驶员)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将座椅主体从通常状态切换为放松状态。因此,要求进一步避免产生所述下潜现象的技术。
[001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课题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安全带装置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进一步抑制乘员穿过安全带而向前方移动的现象(下潜现象)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在能够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座垫后倾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下潜现象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0018]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9]所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包括:座椅主体,具有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斜靠装置,将所述座椅靠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连结,能够将所述座椅靠背的转动动作锁定;以及安全带装置,用于对就座于所述座椅主体的乘员进行约束,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中,所述安全带装置包括:腰带,对所述乘员的腰部或大腿部进行约束;带锚(belt anchor),安装于所述座椅主体的侧方位置,具有与设置于所述腰带的前端部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带卡合部;以及锚移动装置,能够使所述带锚的所述带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座椅主体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
[0020]根据所述结构,可实现能够通过安全带装置适当地对乘员进行约束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0021]特别是,可实现能够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进一步抑制下潜现象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0022]若详细进行叙述,则安全带装置包括能够使带锚的带卡合部相对于座椅主体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的锚移动装置。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例如可根据乘员的就座姿势使对乘员的腰部或大腿部进行约束的腰带的位置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移动至适当的位置。即,可使腰带的位置与乘员的骨盆一致地移动。
[0023]此时,可为:所述锚移动装置包括:可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座椅座垫,为了使所述带卡合部向比通常位置更靠座椅前方侧移动而可动;以及连结构件,介隔存在于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带锚之间,为了将所述可动构件的可动动作转换为所述带锚的移动动作而运行。
[0024]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包括可动构件,构成为例如通过就座于座椅主体(座椅座垫)的乘员的就座载荷而可动构件可动,能够使带锚(腰带)的位置移动。
[0025]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能够设定与乘员的就座载荷(就座姿势)相应的腰带的适合的位置。
[0026]此时,可为:所述可动构件为可动板或可动杆,所述可动板或可动杆以根据就座的所述乘员的行为向座椅前方侧和/或下方侧可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座椅座垫,所述连结构件为为了将所述可动构件的可动动作转换为所述带锚的移动动作而转动的连结连杆。
[0027]通过所述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设定与就座的乘员的行为相应的带锚(腰带)的适合的位置,使腰带移动至适当的位置。
[0028]具体而言,能够使腰带移动至适当的位置,以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抑制乘员穿过安全带而向前方移动的现象(下潜现象)。此外,为了抑制下潜现象,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可使腰带移动至比通常位置更靠座椅前方位置。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腰带可将乘员的大腿部向下方按压,由此可使乘员的骨盆从放倒的状态(向上方进行前方旋转)立起。
[0029]另外,根据所述结构,可实现即使在通过斜靠装置使座椅靠背后倾的状态(放松状
态)下,也能够适当地抑制下潜现象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0030]此时,可为:所述座椅座垫包括:成为骨架的座垫框架;垫材,载置于所述座垫框架上;以及表皮材,从上方包覆所述座垫框架及所述垫材,所述座垫框架具有:侧框架,配置于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侧方,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前方连结框架,将左右的所述侧框架的前方部分连结;以及后方连结框架,将左右的所述侧框架的后方部分连结,所述可动构件在所述座垫框架的框内安装于所述前方连结框架及所述后方连结框架上所钩挂的支撑构件,或者在所述座垫框架的框内安装于所述座垫框架,配置于支撑所述垫材的位置。
[0031]根据所述结构,可在座椅座垫的内部利用现有的框架将可动构件安装于适当的位置。
[0032]另外,可在座椅座垫的内部在空间比较空闲的位置配置可动构件。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可抑制可动构件与现有零件的干涉。
[0033]此时,可为:所述锚移动装置包括:驱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座椅主体的侧方位置,为了使所述带锚向比通常位置更靠座椅前方侧移动而驱动;以及传递构件,介隔存在于所述驱动构件与所述斜靠装置之间,为了将使所述座椅靠背后倾的所述斜靠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辆用座椅装置,包括:座椅主体,具有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斜靠装置,将所述座椅靠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座椅座垫连结,能够将所述座椅靠背的转动动作锁定;以及安全带装置,用于对就座于所述座椅主体的乘员进行约束,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装置包括:腰带,对所述乘员的腰部或大腿部进行约束;带锚,安装于所述座椅主体的侧方位置,具有与设置于所述腰带的前端部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带卡合部;以及锚移动装置,能够使所述带锚的所述带卡合部相对于所述座椅主体沿座椅前后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移动装置包括:可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座椅座垫,为了使所述带卡合部向比通常位置更靠座椅前方侧移动而可动;以及连结构件,介隔存在于所述可动构件与所述带锚之间,为了将所述可动构件的可动动作转换为所述带锚的移动动作而运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构件为可动板或可动杆,所述可动板或可动杆以根据就座的所述乘员的行为向座椅前方侧和/或下方侧可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座椅座垫,所述连结构件是为了将所述可动构件的可动动作转换为所述带锚的移动动作而转动的连结连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座垫包括:成为骨架的座垫框架;垫材,载置于所述座垫框架上;以及表皮材,从上方包覆所述座垫框架及所述垫材,所述座垫框架具有:侧框架,配置于座椅宽度方向的左右侧方,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前方连结框架,将左右的所述侧框架的前方部分连结;以及后方连结框架,将左右的所述侧框架的后方部分连结,所述可动构件是在所述座垫框架的框内安装于所述前方连结框架及所述后方连结框架上所钩挂的支撑构件,或者在所述座垫框架的框内安装于所述座垫框架,配置于支撑所述垫材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移动装置包括:驱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座椅主体的侧方位置,为了使所述带锚向比通常位置更靠座椅前方侧移动而驱动;以及传递构件,介隔存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辺仁一野中达树山部笃史远藤昌二矶村雄也
申请(专利权)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