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21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环形主体;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包括多个设置在环形主体的同一端的插柱,插柱第一卡接用于与粗纱管底部的安装槽卡接;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包括多个周向设置在环形主体的内壁上的齿牙,齿牙远离第一插接部,任意相邻的两个齿牙之间具有凹槽,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止转销能够与凹槽卡接;钩状体,钩状体的第一端与环形主体的外侧壁固连,且钩状体的第二端与环形主体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钩状体用于钩住粗纱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粗纱管齿形转换器使得半自动纺织机器上所使用的粗纱管能够适用于全自动纺织机器,实现了现有粗纱管在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快速转换。了现有粗纱管在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快速转换。了现有粗纱管在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快速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纺织工厂所使用的半自动纺织机器在逐渐改造为全自动纺织机器,以降低人工劳动成本。
[0003]然而,半自动纺织机器上所使用的粗纱管即现有粗纱管由于齿形的不同和不具有风轮结构的原因并不能适用于全自动纺织机器,全自动纺织机器通常需要使得粗纱管与止转销插接,而半自动纺织机器上所使用的粗纱管是平底状,底平面上相邻两个内齿之间的安装槽为矩形,当现有粗纱管的底部与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止转销插接时入位很困难,需要人工进行协助,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全自动纺织机器需要粗纱管上设置钩纱齿,钩纱齿的作用在于钩住余留的粗纱尾,以防止余留的粗纱尾随意漂浮,而现有粗纱管的底部的外壁为光面,并不具备风轮结构,不能够满足全自动纺织机器的需要。
[0004]所以,纺织工厂只能将现有粗纱管弃用,并重新购买具有风轮的新型粗纱管用于全自动纺织机器;由于纺织工厂中粗纱管的用量很大,所以这种方式不仅造成浪费,也极大地增加了纺织工厂的制造成本,降低了纺织工厂的经济效益。
[0005]因此,如何使得半自动纺织机器上所使用的粗纱管能够适用于全自动纺织机器,从而实现现有粗纱管的继续利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半自动纺织机器上所使用的粗纱管能够适用于全自动纺织机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包括:
[0009]环形主体;
[0010]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的同一端的插柱,所述插柱用于与粗纱管底部的安装槽卡接;
[0011]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多个周向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的内壁上的齿牙,所述齿牙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齿牙之间具有凹槽,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止转销能够与所述凹槽卡接;
[0012]钩状体,所述钩状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主体的外侧壁固连,且所述钩状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环形主体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钩状体用于钩住粗纱尾。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与粗纱管齿形转换器在工作状态下的旋转方向相同。
[0014]优选的,所述插柱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8个所述插柱,全部所述插柱沿所述环形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5]优选的,所述齿牙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端的棱角设置为倒角。
[0016]优选的,所述齿牙的数量为14个,所述钩状体的数量为6个。
[0017]优选的,全部所述钩状体沿所述环形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8]优选的,所述环形主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环形主体的轴向平行。
[001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本技术的粗纱管齿形转换器使得半自动纺织机器上所使用的粗纱管能够适用于全自动纺织机器,实现了现有粗纱管在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快速转换。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粗纱管齿形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粗纱管齿形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粗纱管齿形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全自动纺纱机器中驱动轴和止转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环形主体;2、插柱;3、钩状体;4、齿牙;5、凹槽;6、驱动轴;7、止转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半自动纺织机器上所使用的粗纱管能够适用于全自动纺织机器。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如图1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包括环形主体1、第一插接部、第二插接部和钩状体3。
[0031]环形主体1是粗纱管齿形转换器的主体,起到支撑其它部件的作用。
[0032]第一插接部包括多个设置在环形主体1的同一端的插柱2,插柱2用于与粗纱管底部的安装槽卡接;由于现有的粗纱管的底部通常都是具有8个安装槽,所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插接部包括8个插柱2,全部插柱2沿环形主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插柱2与安装槽一一对应,插柱2能够与对应的安装槽卡接。
[0033]第二插接部包括14个周向设置在环形主体1的内壁上的齿牙4,齿牙4远离第一插接部,任意相邻的两个齿牙4之间具有凹槽5,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止转销7能够与凹槽5卡接。
[0034]于本实施例中,插柱2呈长方体状,齿牙4远离第一插接部的一端的棱角设置为倒角,倒角的设置在粗纱管齿形转换器与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止转销7连接时,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止转销7能够快速地进入相邻两个齿牙4之间的凹槽5中,不需要人工加以协助,从而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0035]钩状体3的第一端与环形主体1的外侧壁固连,且钩状体3的第二端与环形主体1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钩状体3用于钩住粗纱尾。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与粗纱管齿形转换器在工作状态下的旋转方向相同,这样在粗纱管齿形转换器转动的过程中,钩状体3就能够钩住粗纱尾。
[0036]于本实施例中,钩状体3的数量为6个,全部钩状体3沿环形主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
[0037]环形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通孔,通孔的轴向与环形主体1的轴向平行;两个通孔的设置是为了当有需要时,通过通孔注入胶水或穿入螺栓从而提高环形主体1与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驱动轴6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8]本实施例粗纱管齿形转换器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39]首先将本实施例的粗纱管齿形转换器与现有粗纱管装配在一起,然后再将得到的组合体装配到全自动纺织机器的驱动轴6上,使得驱动轴6上的止转销7与粗纱管齿形转换器上第二插接部中的凹槽5卡接;
[0040]钩状体3的作用:粗纱转运到细纱车间再去纺制细纱,粗纱管上粗纱的纱线一圈一圈地退出,在细纱的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主体;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的同一端的插柱,所述插柱用于与粗纱管底部的安装槽卡接;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多个周向设置在所述环形主体的内壁上的齿牙,所述齿牙远离所述第一插接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齿牙之间具有凹槽,全自动纺织机器上的止转销能够与所述凹槽卡接;钩状体,所述钩状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环形主体的外侧壁固连,且所述钩状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环形主体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钩状体用于钩住粗纱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管齿形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与粗纱管齿形转换器在工作状态下的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敏戴云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友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