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盖板结构及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118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行李箱盖板拉手总成及行李箱盖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行李箱盖板拉手盒存在的组件较多、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操作异响及成本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行李箱盖板结构包括行李箱盖板主体,所述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拉手组件,所述拉手组件固定于所述行李箱盖板主体上,所述拉手组件包括拉带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拉带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拉带不突出于所述第一凹槽通过上述结构省却了拉手结构的零件数量,简化了拉手结构,并具有拉手操作方便的技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李箱盖板结构及盖板


[0001]本实用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行李箱盖板结构及盖板。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行李箱盖板(备胎盖板)是放置在行李箱底部,用于遮挡备胎,同时可以放置行李及工具的部件,在需要使用备胎时或其它工具时,将行李箱盖板掀开,即可拿出备胎或工具,根据行李箱的功能设置以及用户取放行李箱物品的需求,通常会在行李箱盖板上设置拉带提手或者拉手盒,随着用户对内饰件功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行李箱盖板拉手也需要更具有美观性、易用性和功能可靠等特性。
[0003]目前市场中高端车型的行李箱盖板多为塑料拉手盒设计,首先拉手盒存在的组件较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其次拉手开启多为按压式,容易夹手,使得用户操作较为不便,同时也存在操作异响等问题。
[000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行李箱盖板拉手盒存在的组件较多、结构复杂、操作不便、操作异响及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此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李箱盖板结构,所述行李箱盖板结构包括:行李箱盖板主体,所述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拉手组件,所述拉手组件固定于所述行李箱盖板主体上,所述拉手组件包括拉带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拉带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拉带不突出于所述第一凹槽。
[0007]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固定件安装于第一凹槽中,拉带固定在固定件与第一凹槽之间,且拉带与固定件不突出于第一凹槽,使得本技术在实现简化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同时,还能够使行李箱盖板的上表面更美观,并且,由于拉带自身带有弹性,在用户使用拉带掀起行李箱盖板后,由于拉带受到固定件的挤压,能够使拉带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回归原位,进而使行李箱盖板的拉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0008]在上述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拉带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拉带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09]在上述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中,以使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0010]在上述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下表面的固定柱,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上的固定孔。
[0011]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固定件上设置有固定柱,第一凹槽上设置有固定
孔,使得固定件与行李箱盖板主体通过固定柱与固定孔连接,简化了固定件与行李箱盖板主体的连接结构,降低了行李箱盖板结构的成本。
[0012]在上述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为通孔,所述拉手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通孔中,以使所述固定件的下表面压紧所述第一凹槽,从而使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0013]在上述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六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固定柱与所述背板连接,且所述背板的上表面紧压所述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下表面。
[001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将连接件设置成背板,该背板设置在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下表面,背板与固定孔中的固定柱连接,使得固定件固定在第一凹槽中,通过设置的背板能够使得固定件被稳定的固定在第一凹槽中,提高了行李箱盖板结构的稳定性。
[0015]在上述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且所述拉手组件位于安装位置时,所述固定件压紧所述第一凹槽,所述背板压紧所述第二凹槽,所述背板不突出于所述第二凹槽。
[00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使得当拉手组件位于安装位置时,背板的表面不突出于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下表面,提高了行李箱盖板下表面的平整度,使行李箱盖板主体更加整洁美观。
[0017]在上述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卡筋,所述第一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卡筋,所述背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定位凸起,当所述拉手组件位于安装位置时,所述第一卡筋与所述第二卡筋卡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通孔卡接,以使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六连接部顺利连接。
[0018]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固定件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卡筋,第一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卡筋,背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使得当拉手组件位于安装位置时,第一卡筋与第二卡筋卡接,第一定位凸起与固定孔卡接,使得固定件与背板均能够准确的放置在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固定柱上的第六连接部能够顺利的与背板上的第五连接部连接,提高了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安装效率。
[0019]在上述行李箱盖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连接孔,所述第五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的螺纹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拉手组件还包连接在所述连接孔中的堵盖。
[0020]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该拉手组件还包括能够连接在连接孔上的堵盖,使得当堵盖连接在连接孔中时,能够将螺钉的螺钉头遮挡在堵盖与连接孔形成的空间中,在使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下表面能够具有更好的整体性的基础上,还能够减小螺帽因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而生锈的风险。
[0021]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盖板,所述盖板采用了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行李箱盖板结构。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23]图1是本技术的行李箱盖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C

C剖视图。
[0025]图3是图1的A

A剖视图。
[0026]图4是图1的B

B剖视图。
[0027]图5是本技术的拉手组件的爆炸视图。
[0028]附图标记列表:
[0029]1、行李箱盖板结构;11、固定件;111、固定柱;112、螺孔;113、第一圆环形凸起;114、第一卡筋;115、定位柱;12、拉带;121、定位孔;13、行李箱盖板主体;131、第一凹槽;132、第二凹槽;133、第二卡筋;14、背板;141、连接孔;142、第二圆环形凸起;143、第一定位凸起;144、卡孔;15、堵盖;151、第二卡子;1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箱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盖板主体,所述行李箱盖板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拉手组件,所述拉手组件固定于所述行李箱盖板主体上,所述拉手组件包括拉带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拉带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拉带不突出于所述第一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拉带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拉带与所述固定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凹槽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中,以使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下表面的固定柱,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上的固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通孔,所述拉手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通孔中,以使所述固定件的下表面压紧所述第一凹槽,从而使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元清缪士林王平张天河李康文靳干彭超陈玲朱强魏风熊康周辉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