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头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784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7
一种检查头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头托对患者头部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控制盒,控制盒上端后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支撑杆,支撑杆内滑动连接有L形且内部中空的连杆,连杆下端设有平板,连杆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杆,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压板,压板上端经多个弹簧与平板连接,控制盒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固定板设有气囊,控制盒内设有前后开口的矩形框,矩形框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夹板,两个夹板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矩形框内设有位于两个夹板之间的送气装置,送气装置前端连通有U形的送气管,送气管左右两侧的自由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查头托


[0001]本技术涉及CT检查
,特别是一种检查头托。

技术介绍

[0002]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且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以及γ射线CT等,CT检查设备在现如今已经十分广泛了,而患者在CT检查设备中一般头部枕在头托上,以便于患者平躺检查。
[0003]现有的CT检查头托存在以下问题:
[0004]现有的头托大小是相同的,而患者的头部差异较大,因此头托难以对不同患者的头部进行稳定且舒适的定位,进而可能影响到检测的精准性,不便于调节,容易对患者头部造成挤伤,且长时间会造成患者颈部疲劳,增加患者痛苦,不便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检查头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头托对患者头部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控制盒,控制盒上端后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支撑杆,支撑杆内滑动连接有L形且内部中空的连杆,连杆下端设有平板,连杆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杆,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压板,压板上端经多个弹簧与平板连接,控制盒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固定板设有气囊,控制盒内设有前后开口的矩形框,矩形框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夹板,两个夹板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矩形框内设有位于两个夹板之间的送气装置,送气装置前端连通有U形的送气管,送气管左右两侧的自由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气囊连通。
[000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可针对不同头部大小的患者进行固定,使患者在CT检查时更加舒适,避免了对患者头部造成挤压,更加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头部检查。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10]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0011]图3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0012]图4是本技术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0013]图5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控制盒1,控制盒1上端后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支撑杆,支撑杆
内滑动连接有L形且内部中空的连杆2,连杆2下端设有平板3,连杆2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杆4,滑杆4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压板5,压板5上端经多个弹簧与平板3连接,控制盒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固定板设有气囊6,控制盒1内设有前后开口的矩形框,矩形框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夹板7,两个夹板7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矩形框内设有位于两个夹板7之间的送气装置8,送气装置8前端连通有U形的送气管9,送气管9左右两侧的自由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气囊6连通。
[0016]为了使连杆2与支撑杆实现滑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上开设有开口朝前且上下方向的滑槽,连杆2与滑槽滑动连接,连杆2上端经复位弹簧与滑槽上侧壁连接。
[0017]为了对连杆2进行限位,所述的支撑杆上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布且开口朝前的限位槽10,连杆2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限位杆11,限位杆11前端为上高下低的倾斜面,连杆2上端开设有开口朝上的让位槽,限位杆11上端设有伸出让位槽的拉杆,滑杆4上端可与限位杆11的倾斜面接触。
[0018]为了使两个夹板7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控制盒1内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2,电机12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夹板7之间且椭圆形的凸轮13,两个夹板7相背端分别经弹簧与矩形框侧壁连接。
[0019]为了使送气装置8的气体能够顺利送入气囊6内,所述的送气装置8左端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内设有开口朝向送气装置8的第一单向阀14,送气装置8内设有开口朝向气管的第二单向阀15,气囊6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气孔,气孔内设有密封塞。
[0020]为了使患者在检查时更加舒适,所述的控制盒1上端设有开口朝上且弧形的软垫。
[0021]本技术在使用时,使患者头部及脖子躺在软垫上,患者脸部朝向压板5,推动连杆2向下移动并拉伸复位弹簧,连杆2带动平板3及压板5向下移动,当压板5与患者头部接触时,随着连杆2继续向下移动,压板5相对于平板3向上移动,使弹簧被压缩,滑杆4相对于连杆2向上滑动,滑杆4上端推动限位杆11向左插入至对应的限位槽10内,此时压板5将患者头部与控制盒1完成固定;
[0022]开启电机12,电机12带动凸轮13转动,两个夹板7在压簧的作用力下始终盒凸轮13外缘面保持接触,当凸轮13转动至水平位置时,两个夹板7相对移动至极限位置,两个夹板7推动送气装置8压缩,因进气管内设有开口朝向送气装置8的第一单向阀14,送气装置8内设有开口朝向送气管9的第二单向阀15,送气装置8内的气体经送气管9流入气囊6内,使左右两个气囊6进行充气,随着电机12带动凸轮13转动使两个夹板7相对往复移动,使送气装置8将空气中的气体输送至气囊6内,当两个气囊6与患者头部左右两侧接触时,关闭电机12,此时两个气囊6将患者头部左右两侧包裹,即实现了头部的固定,但不会夹伤患者,对患者头部起到固定效果的同时时患者更加舒适;
[0023]检查结束后,拔出密封塞,气囊6中的气体经气孔流出,两个气囊6收缩,然后拉动拉杆向前移动,拉杆带动限位杆11向前移出限位槽10,限位杆11推动滑杆4相对于连杆2向下移动,此时解除对连杆2的限位,连杆2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连杆2带动平板3及压板5向上移动至初始位置,将患者头部从软垫中移出即可。
[0024]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有支撑杆、连杆、平板、滑杆、压板、限位槽及限位杆,便于对患者头部上方进行初步固定,当压板与患者头部接触并将患者头部压紧时,可自动对压板进行限位,放置患者被压板压伤,设置有电机、凸轮、送
气装置、送气管及气囊,可使气囊充气,可将患者头部左右两侧包裹,即实现了头部的固定,但不会夹伤患者,对患者头部起到固定效果的同时时患者更加舒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查头托,包括控制盒(1),其特征在于,控制盒(1)上端后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支撑杆,支撑杆内滑动连接有L形且内部中空的连杆(2),连杆(2)下端设有平板(3),连杆(2)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滑杆(4),滑杆(4)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压板(5),压板(5)上端经多个弹簧与平板(3)连接,控制盒(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经固定板设有气囊(6),控制盒(1)内设有前后开口的矩形框,矩形框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夹板(7),两个夹板(7)可相对或相背移动,矩形框内设有位于两个夹板(7)之间的送气装置(8),送气装置(8)前端连通有U形的送气管(9),送气管(9)左右两侧的自由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气囊(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上开设有开口朝前且上下方向的滑槽,连杆(2)与滑槽滑动连接,连杆(2)上端经复位弹簧与滑槽上侧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头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上开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力田小旬温庭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