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015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包括:壳体,其内设有若干储料腔,储料腔内装有能够挥发的固态抗菌剂;若干气流通道,其贯穿开设于壳体上,气流通道的侧面与储料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加快储料腔内气态抗菌剂的输出,从而保障了对外部环境的空气抗菌效果。菌效果。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装料容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抗菌是指抗各种微生物的功能,包括抗细菌、霉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是一种广义的抗菌概念,比较准确地说应该叫“抗微生物”功能。它包括灭菌、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等。抗菌技术是能使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死亡或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技术。
[0003]病毒和致病菌通常以飞沫、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等方式在环境中传播,因此通过空气消毒能够阻断其传播途径,有效地阻止疾病的发生和扩散。日常使用的消毒抑菌剂多为乙醇消毒液、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等液态消毒抑菌剂,这些液态消毒抑菌剂不仅在运输、使用和贮存方面存在一定的不便,而且抑菌效果短暂,需要频繁操作才能保持抑菌效果。
[0004]目前,采用挥发性抑菌液作为主药成分,以超高分子材料作为载体来制备出长效的固体缓释抑药剂。通过半熔融烧结技术制得的超高分子材料具有特殊的分子微观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超高分子材料内部相互堆砌形成微孔,能够很好地吸附抑菌液,超高分子材料通过空间位阻作用对抑菌液进行缓释,延缓抑菌液的扩散和挥发速率,延长抑菌时,同时抑菌液能够挥发并随空气流动分布于周围环境的空气中来保持长时间的持续抑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该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能够利于加快储料腔内气态抗菌剂的输出,从而保障了对外部环境的空气抗菌效果。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包括:
[0008]壳体,其内设有若干储料腔,储料腔内装有能够挥发的固态抗菌剂;
[0009]若干气流通道,其贯穿开设于壳体上,气流通道的侧面与储料腔相连通。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结构的管状结构,壳体的空腔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容纳腔,容纳腔内插设有储料壳,储料壳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储料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第一延伸管插设于储料壳的顶端的开口上,第二延伸管的底端的边沿水平延伸并一体式连接于储料壳的底端的开口的边沿上,储料壳、连接管以及两个第一延伸管之间形成储料腔,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之间通过连接管实现连接并形成气流通道,连接管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气流通道和储料腔之间通过第一通孔实现连通,壳体的顶端插设并固定有用于壳体的顶端的开口封闭的封盖,封盖上与第一延伸管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上设有两端开口的定位管,定位管的顶端的边沿水平延伸并一体式连接于第二通孔的边沿上,容纳腔
的底端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三延伸管,第三延伸管的外边沿水平延伸并一体式连接于容纳腔的底端的开口的边沿上,储料壳位于容纳腔内时,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分别套设于定位管和第三延伸管上。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延伸管的空腔呈漏斗状,第二延伸管和第三延伸管的空腔均呈圆台状。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料腔的数量与气流通道的数量相同,储料腔呈环绕气流通道设置且两者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顶端的边沿上两个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凹槽。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所述容纳腔之间的隔板有两块,两块隔板之间存在间隙。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正面上设有指向标记。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背面上固定有若干呈竖直直线排布的磁铁。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储料腔内存放的固态抗菌剂挥发成气体,结合气流通道内的空气流动过程中对气态抗菌剂的输送效果,使得气态抗菌剂能够被流动的空气从储料腔内带出并沿气流通道输送,从而加快了储料腔内气态抗菌剂的输出,提高了外部环境中气态抗菌剂的排放量,保障了对外部环境的抗菌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视角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视角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0022]其中,壳体1,储料腔11,凹槽12,气流通道2,隔板3,间隙31,容纳腔4,第三延伸管41,储料壳5,第一延伸管51,第二延伸管52,连接管53,第一通孔54,封盖6,第二通孔61,定位管62,指向标记7,磁铁8。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4]参见图1

图3,本实施例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包括壳体1和若干气流通道2,壳体1内设有若干储料腔11,储料腔11内装有能够挥发的固态抗菌剂,气流通道2贯穿开设于壳体1上,气流通道2的侧面与储料腔11相连通。
[0025]其中,所述壳体1为两端开口结构的管状结构,壳体1的空腔通过隔板3分隔成若干容纳腔4,容纳腔4内插设有储料壳5,储料壳5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储料壳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延伸管51和第二延伸管52,第一延伸管51插设于储料壳5的顶端的开口上,第二延伸管52的底端的边沿水平延伸并一体式连接于储料壳5的底端的开口的边沿上,储料壳5、连接管53以及两个第一延伸管51之间形成储料腔11,第一延伸管51和
第二延伸管52之间通过连接管53实现连接并形成气流通道2,连接管53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54,气流通道2和储料腔11之间通过第一通孔54实现连通,壳体1的顶端插设并固定有用于壳体1的顶端的开口封闭的封盖6,封盖6上与第一延伸管51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61,第二通孔61上设有两端开口的定位管62,定位管62的顶端的边沿水平延伸并一体式连接于第二通孔61的边沿上,容纳腔4的底端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三延伸管41,第三延伸管41的外边沿水平延伸并一体式连接于容纳腔4的底端的开口的边沿上,储料壳5位于容纳腔4内时,第一延伸管51和第二延伸管52分别套设于定位管62和第三延伸管41上。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53的顶端插设于第一延伸管51的底端上,,连接管53的底端套设于第二延伸管52的顶端上。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封盖6和壳体1之间可采用过盈连接或卡扣结构的方式实现固定。
[0028]参见图1,所述壳体1的正面上设有指向标记7,利于保障装料容器组件在空气抗菌仪上安装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0029]参见图1、图2,所述壳体1的顶端的边沿上两个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凹槽12,使得封盖6的顶端的侧面能够外露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内设有若干储料腔,储料腔内装有能够挥发的固态抗菌剂;若干气流通道,其贯穿开设于壳体上,气流通道的侧面与储料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抗菌仪的装料容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两端开口结构的管状结构,壳体的空腔通过隔板分隔成若干容纳腔,容纳腔内插设有储料壳,储料壳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储料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第一延伸管插设于储料壳的顶端的开口上,第二延伸管的底端的边沿水平延伸并一体式连接于储料壳的底端的开口的边沿上,储料壳、连接管以及两个第一延伸管之间形成储料腔,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之间通过连接管实现连接并形成气流通道,连接管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气流通道和储料腔之间通过第一通孔实现连通,壳体的顶端插设并固定有用于壳体的顶端的开口封闭的封盖,封盖上与第一延伸管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上设有两端开口的定位管,定位管的顶端的边沿水平延伸并一体式连接于第二通孔的边沿上,容纳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峥涛叶嘉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古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