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电设备及灌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978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7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用电设备及灌胶方法,电池包括壳体、电芯组件、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第一粘接物质,电芯组件、第一电路板和第一结构件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一结构件和电芯组件,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件和电芯本体连接形成第一区域,第一电路板容置于第一区域。第一粘接物质的至少部分填充于第一区域,第一粘接物质连接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电芯本体,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抗震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抗震能力。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抗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用电设备及灌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用电设备及灌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包含多个电芯的电池内部集成度较高,为了提高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及减重,很多厂商选择灌注发泡胶进行填充,但由于发泡胶具有膨胀和边流动边固化的特性,可能出现挤压电池内部结构导致外溢以及填充不到的现象,影响电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提高抗震能力,提高电池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000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芯组件、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第一粘接物质,电芯组件、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设于壳体内。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单元,电芯单元包括电芯本体和电极端子,电极端子伸出于电芯本体。电芯组件与第一电路板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电极端子连接于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具有朝向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电芯本体。电芯组件、第一电路板和第一结构件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一结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电路板背离电芯本体的一侧,并与第二表面相面对,第一结构件连接于第一电路板。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一结构件和电芯组件,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件和电芯本体连接形成第一区域,电极端子伸出于电芯本体的部分和第一电路板容置于第一区域。第一粘接物质的至少部分填充于第一区域,第一粘接物质连接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电芯本体。
[0005]上述的电池中,通过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一结构件和电芯组件以形成第一区域,在往第一区域内灌注第一粘接物质时,第二结构件有利于减少第一粘接物质的外溢,提高第一电路板和电芯组件相对位置的稳定性。通过将电池翻转以侧放,有利于第一粘接物质在第一区域内流动、填充,提高第一粘接物质在第一区域内的填充效果,提高第一粘接物质连接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电芯本体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抗震性能,还有利于减少第一粘接物质的外溢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影响。
[000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物质具有孔隙,第一粘接物质的孔隙率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70%,有利于兼顾提高第一粘接物质在第一区域内的填充效果和减少第一粘接物质的自重对电池重量的影响,还有利于兼顾第一粘接物质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一粘接物质连接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电芯本体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抗震性能。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物质的密度大于等于0.15g/cm^3且小于等于0.25g/cm^3,有利于在保证第一粘接物质的流动性的情况下,兼顾降低第一粘接物质的重量,降低第一粘接物质的重量对电池的影响。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物质的邵氏硬度大于30HA且小于70HA,有利于第一粘接物质流动,进一步提高第一粘接物质在第一区域内的填充效果。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组件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位于电芯组件沿第二方向上的两端,第二结构件粘接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电芯组件还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位于电芯组件沿第三方向上的两端,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连接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二结构件粘接于第一侧面,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0010]上述的第二结构件粘接电芯组件的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电芯组件的第一侧面,使第一区域形成三面被包围的半封闭区域,在灌注第一粘接物质时,有利于减少第一粘接物质从第一区域流出,有利于第一粘接物质在第一区域内流动填充,提高第一粘接物质的填充效果,提高第一粘接物质连接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电芯本体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抗震性能,还有利于减少第一粘接物质的外溢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影响。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件包括底壁、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第一壁连接于底壁,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壁连接于底壁,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设置,沿第二方向,第一壁和第二壁排列设置。第三壁连接于底壁,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设置,第三壁连接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第一壁和第一端面,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第二壁和第二端面,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第三壁和第一侧面。底壁、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第二结构件和电芯本体形成第一区域。
[0012]上述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第一壁和第一端面,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第二壁和第二端面,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第三壁和第一侧面,以使第一区域形成三面被包围的半封闭区域,在灌注第一粘接物质时,有利于减少第一粘接物质从第一区域流出,有利于第一粘接物质在第一区域内流动填充,提高第一粘接物质在第一区域的填充效果,提高第一粘接物质连接第一电路板、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电芯本体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抗震性能,还有利于减少第一粘接物质的外溢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影响。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观察,第一壁与第一端面有重叠,第二壁与第二端面有重叠,有利于提高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一壁和第一端面的效果,提高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二壁与第二端面的效果,提高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一结构件和电芯本体的连接稳定性,减少第一粘接物质泄漏的风险。沿第三方向观察,第三壁与第一侧面有重叠,有利于提高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三壁和第一侧面的效果,提高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一结构件和电芯本体的连接稳定性,减少第一粘接物质泄漏的风险,减少第一粘接物质外溢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影响。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超出于第一电路板,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一壁超出于第一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有利于提高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一壁和电芯本体的连接稳定性,减少第一粘接物质泄漏的风险,减少第一粘接物质外溢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影响。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超出于第一电路板,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二壁超出于第一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有利于提高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二壁和电芯本体的连接稳定性,减少第一粘接物质泄漏的风险,减少第一粘接物质外溢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影响。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壁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超出于第一电路板,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三壁超出于第一电路板的至少部分,有利于提高第二结构件粘接第三壁和电芯本体的连接稳定性,减少第一粘接物质泄漏的风险,减少第一粘接物质外溢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影响。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第一电路板,有利于提高第一结构件连接第一电路板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抗震性能。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于第一电路板,有利于提高第一结构件连接第一电路板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抗震性能。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件还包括第四壁,第四壁连接于底壁,并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设置;沿第三方向上,第四壁与第三壁排列设置。
[0020]在本申请的一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单元,所述电芯单元包括电芯本体和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伸出于所述电芯本体;第一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电极端子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朝向相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电芯本体;第一结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组件、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结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结构件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表面相面对,所述第一结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第二结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结构件粘接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电芯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电芯本体连接形成第一区域,所述电极端子伸出于所述电芯本体的部分和所述第一电路板容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第一粘接物质,至少部分填充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粘接物质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结构件、所述第二结构件和所述电芯本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物质具有孔隙,所述第一粘接物质的孔隙率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7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物质的密度大于等于0.15g/cm^3且小于等于0.25g/cm^3。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物质的邵氏硬度大于30HA且小于70HA。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件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位于所述电芯组件沿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二结构件粘接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芯组件还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电芯组件沿第三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结构件粘接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包括:底壁,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背离所述电芯本体的一侧;第一壁,连接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壁,连接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设置,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排列设置;第三壁,连接于所述底壁,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壁连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结构件的部分粘接所述第三壁和所述第一侧面;所述底壁、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三壁、所述第二结构件和所述电芯本体形
成所述第一区域。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一端面有重叠,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二端面有重叠;沿所述第三方向观察,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一侧面有重叠。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超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结构件粘接所述第一壁超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至少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超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结构件粘接所述第二壁超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至少部分;和/或,所述第三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超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结构件粘接所述第三壁超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至少部分。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或,所述第二壁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权杨鹏程彭芳桂刘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