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头,所述缸体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所述缸体内的冷却流道与缸头的冷却流道流通,所述缸头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通过水管与散热件流通,所述冷却水出口将引导冷却缸体后的冷却水从缸头的侧面直通流出,出水路径变短及省去弯曲路径,减少了水道阻力,提高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提高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及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就是将进入气缸中的燃料混合气点燃使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为机械能,并由曲轴将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给摩托车后轮而变为车辆行驶动力的机械。
[0003]现有的发动机水循环结构,因缸头水道出水口的位置受限,导致其散热能力不能满足提升功率后的发动机的需求,因此需对其水循环结构进行改良,以期达到提高其水循环散热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通过改变缸头水道出水口的位置,加大缸头水道出水口的截面积,降低水阻,使发动机水循环的流量得以提升,以期达到提高其水循环散热能力的目的;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的摩托车。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头,所述缸体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所述缸体内的冷却流道与缸头的冷却流道流通,所述缸头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通过水管与散热件流通,所述冷却水出口将引导冷却缸体后的冷却水从缸头的侧面直通流出。
[0007]可选的,所述冷却水出口对应开设在缸头侧面近似中间位置。
[0008]可选的,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器和油水热交换器,所述水管包括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所述冷却水出口流出的冷却水一部分通过第一水管流通到油水热交换器、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水管流通到散热器内。
[0009]可选的,还包括冷却泵,所述第一水管通过油水热交换器后的冷却水与第二水管通过散热器后的冷却水汇流后进入到冷却泵内,并被冷却泵引导到缸体的冷却流道内。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水管的流通面积与第二水管的流通面积比范围在0.35
‑
0.68。
[0011]可选的,所述冷却泵的传动比范围为1.1
‑
1.5。
[0012]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上述任一种发动机,由于上述的发动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发动机的摩托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降低了发动机水循环系统的水阻,提高的其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缸头俯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缸头;2、冷却水出口;3、第一水管;4、冷却水入口;5、第二水管;6、油水热交换器;7、冷却泵;8、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发动机。
[0020]参照图1、图2、图3,一种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头1,所述缸体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缸体内的冷却流道与缸头1的冷却流道流通,缸头1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2,冷却水出口2通过水管与散热件流通,冷却水出口2将引导冷却缸体后的冷却水从缸头1的侧面直通流出,通过侧面直通的设计使得出水路径变短并省去缸头1的冷却流道的弯曲路径,减少了水道阻力,提高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0021]在本实施例中,缸头的冷却水出口2对应开设在缸头的左侧且近似中间位置,出水路径变短及省去弯曲路径,减少了水道阻力,提高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0022]散热件包括散热器8、油水热交换器6和冷却泵7,水管包括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5,冷却水出口2流出的冷却水一部分通过第一水管3流通到油水热交换器6、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水管5流通到散热器8内。第一水管3通过油水热交换器6后的冷却水与第二水管5通过散热器8后的冷却水汇流后进入到冷却泵7内,并被冷却泵7引导到缸体的冷却流道内,在缸体的冷却流道内的冷却水对缸体进行冷却,然后流入到缸头1的冷却流道内。
[0023]冷却水出口2流出的冷却水被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5进行分流,其中,通过第一水管3与油水热交换器6连接,为小循环;冷却水入口4通过第二水管5与散热器8连接,为大循环。油水热交换器6的出水管和散热器8的出水管汇合后连接到冷却泵7的进水端,缸体的进水口与冷却泵7的出水端连接。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管3的流通面积与第二水管5的流通面积比范围在0.35
‑
0.68,通过调整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5之间的流通比例,调整大小循环的水量分配,缸头水道出口水面积增大,并且避免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5出现阻流现象,提高散热效果。
[0025]发动机的冷却泵7的传动比范围为1.1
‑
1.5,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冷却泵7的传动比为1.25,传动比越小水泵转得越快,通过提高发动机冷却泵7的转速,提升泵水能力,提高散热效果。
[0026]经过上述的改进,在发动机边界均有限制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单位时间通过散热器8的水流量、出水路径变短以及省去弯曲路径,发动机散热系统循环水阻显著降低,提升散热系统散热能力,提高了发动机的散热效果。
[002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由于该摩托车采用了上述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2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和缸头(1),所述缸体上设置有冷却水进口,所述缸体内的冷却流道与缸头(1)的冷却流道流通,所述缸头(1)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2),所述冷却水出口(2)通过水管与散热件流通,所述冷却水出口(2)将引导冷却缸体后的冷却水从缸头(1)的侧面直通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出口(2)对应开设在缸头(1)侧面近似中间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器(8)和油水热交换器(6),所述水管包括第一水管(3)和第二水管(5),所述冷却水出口(2)流出的冷却水一部分通过第一水管(3)流通到油水热交换器(6)、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水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翔,刘建宇,李维成,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