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吸收频段吸波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936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吸收频段吸波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1)将铁氧体粉和碳化硅陶瓷粉按照(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吸收频段吸波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波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多吸收频段吸波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吸波电磁膜是一种以片状膜形式存在的吸波材料,具体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的一类膜材料,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从而耗散掉电磁波能量。基于其电磁波耗散的特性,其在军事装备和民用装备隐身技术、改善通信性能、微波暗室、治理电磁污染和电磁安全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0003]传统的吸波电磁膜往往是采用单一组分的铁氧体混合树脂材料制备而成,但生活中的单一吸波物质很难同时达到高匹配和强吸收的特性,因此,现在商用的吸波膜往往只能在某个单一频段实现吸波特性,而且吸波效率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频段吸波膜及其制备方法,所得到的吸波膜具有多吸收频段吸收,且吸波强度高的优点。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0006](1)将铁氧体粉和碳化硅陶瓷粉按照(1

6):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0007](2)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环氧树脂按照(3

10):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浆料;
[0008](3)将所述浆料压延成型,得到多吸收频段吸波膜成品;
[0009]其中,所述碳化硅陶瓷粉通过烧结法制成,其平均粒径为0.2

100μm;
[0010]所述铁氧体粉通过喷雾热解法制成,其平均粒径为1

100μm。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氧树脂选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氧树脂选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的混合物,三者的重量比为(6.5

8.5):(3.5

5.5):1。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选用E51、E55、E44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所述脂环族环氧树脂选用CY186和/或S06

E;
[0015]所述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六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3)中,先将所述浆料在50

90℃预热10

60min,然后进行压延成型;
[0017]压延成型时,相邻压延辊之间辊缝的距离为10

5000μm。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压延辊表面设有多个呈周期性分布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为5

600μm,相邻凸起之间的距离为5

50mm。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压延成型的速度为0.2

15m/min。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3)中,将压延成型得到的薄膜塑形后固化;
[0021]其中,固化温度为150

270℃。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铁氧体粉和碳化硅陶瓷粉的重量比为(2

5):1;
[0023]其中,所述铁氧体粉的流动性f
i
与所述碳化硅陶瓷粉的流动性f
s
符合下述关系:f
s

f
i
≥0.2f
i

[0024]所述铁氧体粉的粒径与所述碳化硅陶瓷粉的粒径符合下述关系:
[0025][0026]其中,D
90s
为碳化硅陶瓷粉颗粒累计分布为90%的粒径,D
50s
为碳化硅陶瓷粉颗粒累计分布为50%的粒径,D
10s
为碳化硅陶瓷粉颗粒累计分布为10%的粒径,D
90i
为铁氧体粉颗粒累计分布为90%的粒径,D
50i
为铁氧体粉颗粒累计分布为50%的粒径,D
10i
为铁氧体粉颗粒累计分布为10%的粒径,k为系数,其取值为0.5

0.8。
[0027]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多吸收频段吸波膜,其通过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
[0028]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的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中,采用碳化硅和铁氧体作为吸波材料,有效实现了多频段吸收。同时,通过碳化硅、铁氧体的制备方法、平均粒径的控制,使得吸波膜膜厚均匀,吸收强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0032](1)将铁氧体粉和碳化硅陶瓷粉按照(1

6):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
[0033]其中,铁氧体粉通过喷雾热解法制成,这种铁氧体粉微观上主要呈球形,流动性强。具体的,其平均粒径(D
50
)为1

100μm,示例性的为5μm、12μm、18μm、25μm、40μm、54μm、68μm、72μm或88μm,但不限于此。优选的,铁氧体粉的平均粒径为10

20μm。
[0034]其中,碳化硅陶瓷粉通过烧结法制成,烧结后破碎。这种碳化硅晶格结构好,介电性能优良,但其流动性相对较差。为此,控制其平均粒径为0.2

100μm,示例性的为1μm、10μm、30μm、50μm、70μm或90μm,但不限于此。优选的,碳化硅陶瓷粉的平均粒径为30

50μm,过细的破碎粒径耗能过高,且可能引入较多的杂质(如氧化铝、氧化锆等)。
[0035]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之中,铁氧体粉与碳化硅陶瓷粉的重量比为(2

5):1,基于这种重量比,可进一步提升吸波效率。
[0036]优选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之中,铁氧体粉的流动性f
i
与碳化硅陶瓷粉的流动性f
s
符合下述关系:f
s

f
i
≥0.2f
i

[0037]其中,流动性的测试方法为:
[0038]将直径为30mm、高度为50mm的光滑金属筒放置在玻璃板上,用粉体(碳化硅陶瓷粉或铁氧体粉)装满刮平,然后提起玻璃圆筒,金属板粉料自然流散后记录料堆的最大高度H
s
,则流动性按照下式计算:
[0039]f=50

H
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铁氧体粉和碳化硅陶瓷粉按照(1

6):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2)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环氧树脂按照(3

10):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浆料;(3)将所述浆料压延成型,得到多吸收频段吸波膜成品;其中,所述碳化硅陶瓷粉通过烧结法制成,其平均粒径为0.2

100μm;所述铁氧体粉通过喷雾热解法制成,其平均粒径为1

100μ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选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选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的混合物,三者的重量比为(6.5

8.5):(3.5

5.5):1。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选用E51、E55、E44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脂环族环氧树脂选用CY186和/或S06

E;所述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选择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六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先将所述浆料在50

90℃预热10

60min,然后进行压延成型;压延成型时,相邻压延辊之间辊缝的距离为10

5000μm。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吸收频段吸波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延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朋飞王锋李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