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件及烧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33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3
本申请涉及电池片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件及烧结炉。上述加热件及烧结炉中,加热件包括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通过将两个边缘部分的首端彼此相向设置,两个边缘部分的末端构造为朝向加热件的第一侧以彼此远离的方式延伸,使得边缘部分相较于中间部分而言是倾斜且向外设置的。由于边缘部分对应于电池片的边缘区域,使得能够有更多的热量集中于电池片的边缘区域,进而提高电池片的边缘区域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电池片烧结的良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件及烧结炉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片生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件及烧结炉。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通常会在烧结炉内设置加热灯管,将电池片放置于烧结炉的炉带上,利用加热件对电池片进行高温烧结。在此过程中,受限于烧结炉的布局构造设计的制约,炉带的边缘与烧结炉的内壁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隔空间,使电池片的边缘区域的温度低于电池片的中间区域的温度,进而导致电池片烧结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热件及烧结炉,以提高电池片烧结的良率。
[000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热件,加热件包括中间部分和沿加热件的延伸方向位于中间部分两端的边缘部分;
[0005]边缘部分具有与中间部分连接的首端,以及远离中间部分的末端;
[0006]两个边缘部分的末端构造为朝向加热件的第一侧以彼此远离的方式倾斜延伸设置。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缘部分构造为朝向加热件的第一侧弯曲地延伸设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部分构造为朝向加热件的第二侧凸状设置,以使加热件在第一侧形成凹状的包围空间;
[0009]第一侧与第二侧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部分在第一侧的表面,和边缘部分在第一侧的表面平滑过渡。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具有平行于第二方向的对称面;
[0012]加热件在第一侧的表面具有位于对称面且沿加热件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对称中心线;
[0013]第一对称中心线与边缘部分的末端的端面具有第一交点,第一交点与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中点的连线为第一连接线;
[0014]第一连接线与经过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直线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
[0015]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75度。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具有平行于第二方向的对称面;加热件在第一侧的表面具有位于对称面且沿加热件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对称中心线,第一对称中心线与边缘部分的交线为第一交线,第一交线关于参考面对称,参考面垂直于对称面;
[0017]中间部分与对应的边缘部分的交界处具有交界线;第一对称中心线与交界线具有第二交点,第二交点与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中点的连线为第二连接线;
[0018]第二连接线与经过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中点且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直线呈第二预设
角度设置;
[0019]第一对称中心线与参考面的交点,与第二交点的连线为第三连线;
[0020]第三连线与参考面呈第三预设角度设置;
[0021]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等于第三预设角度。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等于75度且小于90度;和/或
[0023]第三预设角度为50度至75度。
[0024]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烧结炉,包括:
[0025]如以上任一项中的加热件;
[0026]炉体,加热件设于炉体内;及
[0027]炉带,穿设于炉体且沿输送方向布置,用于放置电池片;
[0028]其中,加热件布置于炉带沿竖直方向上相对的两侧。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烧结炉还包括设于炉体内的导热件;
[0030]导热件布置于炉带沿竖直方向上的至少一侧,且位于对应侧的加热件与炉带之间。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件与对应侧的加热件沿竖直方向间隔布置,每一加热件对应至少一个导热件;
[0032]每一导热件沿加热件的延伸方向布置于对应的加热件的第二对称中心线的一侧,第二对称中心线平行于竖直方向。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两个导热件对应一加热件,且该两个导热件沿加热件的延伸方向分居于加热件的第二对称中心线的两侧。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边缘部分的布置方向,导热件与其中一个末端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0035]其中一个末端为导热件对应的加热件的末端中更靠近该导热件的末端。
[00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
[0037]预设间距与第一投影沿边缘部分的布置方向上的尺寸的比值为0.25。
[00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件构造为纵长件,导热件的纵长方向与竖直方向彼此平行;和/或
[0039]导热件被配置为金属件。
[00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件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电池片在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
[0041]第一投影沿边缘部分的布置方向的尺寸,与第二投影沿边缘部分的布置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1.2至1.5。
[0042]上述加热件及烧结炉中,加热件包括中间部分和边缘部分,通过将两个边缘部分的首端彼此相向设置,两个边缘部分的末端构造为朝向加热件的第一侧以彼此远离的方式延伸设置,使得边缘部分相较于中间部分而言是倾斜且向外设置的。由于边缘部分对应于电池片的边缘区域,使得能够有更多的热量集中于电池片的边缘区域,进而提高电池片的边缘区域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电池片烧结的良率。
[0043]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4]通过阅读对下文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45]在附图中:
[0046]图1为相关技术一实施例中烧结炉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边缘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另一个视角下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加热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1]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另一个视角下加热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2]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加热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4]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另一个视角下加热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5]图10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个视角下烧结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7]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另一个视角下烧结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8]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9]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0060]烧结炉1,炉体1a,加热灯管1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100)包括中间部分(101)和沿所述加热件(100)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中间部分(101)两端的边缘部分(102);所述边缘部分(102)具有与所述中间部分(101)连接的首端(102a),以及远离所述中间部分(101)的末端(102b);两个所述边缘部分(102)的所述末端(102b)构造为朝向所述加热件(100)的第一侧以彼此远离的方式延伸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部分(102)构造为朝向所述加热件(100)的第一侧(s1)弯曲地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101)构造为朝向所述加热件(100)的第二侧(s2)凸状设置,以使所述加热件(100)在所述第一侧(s1)形成凹状的包围空间;所述第一侧(s1)与所述第二侧(s2)在第一方向(F1)上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分(101)在所述第一侧(s1)的表面,和所述边缘部分(102)在所述第一侧(s1)的表面平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100)具有平行于第二方向(F2)的对称面(R);所述加热件(100)在所述第一侧(s1)的表面具有位于所述对称面(R)且沿所述加热件(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对称中心线(C);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C)与所述边缘部分(102)的所述末端(102b)的端面具有第一交点(p1),所述第一交点(p1)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C)的中点(x1)的连线为第一连接线(L1);所述第一连接线(L1)与经过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C)的中点(x1)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F1)的直线呈第一预设角度(α1)设置;所述第一预设角度(α1)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75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100)具有平行于第二方向(F2)的对称面(R);所述加热件(100)在所述第一侧(s1)的表面具有位于所述对称面(R)且沿所述加热件(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对称中心线(C),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C)与所述边缘部分(102)的交线为第一交线(J),所述第一交线(J)关于参考面(r)对称,所述参考面(r)垂直于所述对称面(R);所述中间部分(101)与对应的所述边缘部分(102)的交界处具有交界线(j);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C)与所述交界线(j)具有第二交点(p2),所述第二交点(p2)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C)的中点(x1)的连线为第二连接线(L2);所述第二连接线(L2)与经过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C)的中点(x1)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F1)的直线呈第二预设角度(α2)设置;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C)与所述参考面(r)的交点,与所述第二交点(p2)的连线为第三连线(L3);所述第三连线(L3)与所述参考面(r)呈第三预设角度(α3)设置;所述第二预设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飞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太阳能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