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结构微针贴片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9328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针贴片包含基底部和由基底部凸设成型的多个针体部,基底部由阻隔层及针底层所形成,各针体部由针尖层、阻隔层及针底层所形成,各针体部的阻隔层形成在相应针体部的针尖层和针底层间,基底部的阻隔层与针体部的阻隔层、基底部的针底层与针体部的针底层皆为一体成型结构;针尖层包含HA、PVP及第一糖类,阻隔层包含第二糖类、PVA及H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结构微针贴片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微针贴片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尤指一种医美、医药或疫苗微针贴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经皮输药(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为近年来受到瞩目的一种投药方式,其能利用非侵入性的投药方式,让活性物质(例如:药物或疫苗)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药效。经皮输药虽能避免口服投药因消化系统及肝脏初级代谢的破坏,同时亦能免除皮下注射所造成的恐惧感及疼痛感,但由于皮肤的角质层同时具有疏水和带负电荷的性质,故不适合通过传统经皮输药系统传递水溶性药物或水溶性疫苗。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已发展出一种微针贴片,其基材上布满多个微米等级的针体,这些针体可刺穿皮肤的角质层,将药物或疫苗输送至表皮层而释放。利用微针贴片投药不仅能解决以往口服投药或皮下注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更能将欲投递的药物或疫苗的类型拓展为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范畴,使前述不同类型的药物和疫苗都能通过微针贴片上的针体直接输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释放药效,而不会有疼痛感产生。
[0004]基于微针贴片的诸多优点,目前业界已积极投入微针贴片的开发。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第201400140A号揭露一种镶嵌式经皮药物释放贴片的制作方法,其一方面需先将包含药物的生物可分解性高分子胶体灌膜,获得多个生物可分解性载体,另一方面需先制作形成有多个突状支持轴的支持基材,并于支持基材预先涂布黏合剂;而后,再设法对准支持基材表面上的突状支持轴与前述生物可分解性载体,并将其相互黏接,才能制得镶嵌式经皮药物释放贴片。
[0005]然而,上述制程方法必须额外考虑支持基材上的多个突状支持轴与多个载体之间的间距及对位问题,增加制程的困难度;且制作过程中另需预先经过涂布黏合剂的步骤才能黏合支持基材和载体,无不增加制程的复杂度与生产成本。
[0006]此外,当微针贴片特别用于传输医药活性成分或疫苗活性成分时,如何控制医药活性成分或疫苗活性成分的携带量就变得相当重要。一般而言,微针贴片的针体长度在100微米(μm)至1000μm之间,而依人体部位不同,皮肤的厚度并不均一,表皮层的厚度可仅为约30μm至300μm。若欲达成微针贴片的所携带活性物质量的预期效果,则需将所携带的活性物质局限在近针尖处,以将活性物质准确释放至欲作用的表皮层。若所携带的活性物质散布于整根针体,则无法达成预期效果,在此情况下,若想达成预定效果则需额外增加所携带的活性物质含量,但此举会造成活性物质的浪费。上述制程方法并未教示或暗示如何有效控制微针贴片中医药活性成分或疫苗活性成分的携带量,故现有的制程方法仍有其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有效局限活性成分于微针针尖层并精准
控制携带量,使其能用于制作医药微针贴片或疫苗微针贴片。
[0008]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其包含一基底部和由基底部凸设成型的多个针体部,该基底部由一阻隔层以及一针底层所形成,各针体部由一针尖层、一阻隔层以及一针底层所形成,所述各针体部的阻隔层形成在相应的针体部的针尖层和针体部的针底层之间,其中,该基底部的阻隔层与该多个针体部的阻隔层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该基底部的针底层与该多个针体部的针底层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中,各针体部的厚度为300μm至1000μm,该基底部的厚度为200μm至400μm;以该基底部的针底层朝向针体部的一尖端作为厚度量测线,该针体部的针底层和该针体部的阻隔层的厚度和相对于该针体部的厚度的比例为0.54至0.81;其中,该针尖层的材料包含玻尿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一第一糖类,其中该玻尿酸的分子量介于2千道尔顿至50万道尔顿,该玻尿酸相对于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重量比为1∶0.8至1∶2;该阻隔层的材料包含一第二糖类、聚乙烯醇及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其中该第二糖类相对于该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1.8至1∶3,该第二糖类相对于该2

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重量比为1∶1.8至1∶3;该针底层的材料包含一第三糖类、聚乙烯醇及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其中该第三糖类相对于该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1.8至1∶3,该第三糖类相对于该2

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重量比为1∶1.8至1∶3。
[0009]借由同时控制微针贴片的针尖层、阻隔层及针底层等三层的成分、针体部的厚度、基底部的厚度以及针体部的针底层与阻隔层的厚度和相对于针体部的厚度的比例,能使阻隔层发挥阻隔效果,将活性成分局限于针尖层、避免针尖层的活性成分扩散至针底层,故有利于控制微针贴片中活性成分的携带量,以达到预期效果。
[0010]依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以该基底部的针底层朝向针体部的一尖端作为厚度量测线」指针体部的尖端投影至基底部的投影点往针体部的尖端延伸的最短距离作为厚度量测线。更具体而言,基底部具有一相对于针体部的底面,而针体部的尖端投影至所述底面的投影点往针体部的尖端延伸的最短距离即为所述厚度量测线,应理解的是,于本说明书中所述基底部的针底层的厚度、针体部的针底层的厚度、针体部的阻隔层的厚度以及所述针尖层的厚度皆为沿着所述厚度量测线进行量测而得。
[0011]依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针尖层更包含甘油及聚山梨醇酯二十。
[0012]依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针尖层的第一糖类选自于下列所组成的群组: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海藻糖、麦芽糖、乳糖、糊精、麦芽糊精、β

环糊精、2

羟丙基

β

环糊精、葡聚糖及其组合物。
[0013]依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阻隔层的第二糖类选自于下列所组成的群组:海藻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甲壳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明胶、几丁聚糖及其组合物。
[0014]依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针底层的第三糖类选自于下列所组成的群组:海藻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甲壳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明胶、几丁聚糖及其组合物。
[0015]依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针尖层更包含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可为医药活性成分或疫苗活性成分。具体而言,医药活性成分可为小分子化合物、生物制剂、生物相似药、蛋白质药物、植物药等。具体而言,疫苗活性成分可为减毒疫苗(attenuated vaccine)、去活化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类病毒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VLP)、纯化的次单位抗原
(purified subunit antigen)、基因重组表现的抗原(recombinant antigen)、合成胜肽(synthetic peptid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基底部和由基底部凸设成型的多个针体部,该基底部由一阻隔层以及一针底层所形成,各针体部由一针尖层、一阻隔层以及一针底层所形成,所述各针体部的阻隔层形成在相应的针体部的针尖层和针体部的针底层之间,其中,该基底部的阻隔层与该多个针体部的阻隔层为一体成型的结构,该基底部的针底层与该多个针体部的针底层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中,各针体部的厚度为300微米至1000微米,该基底部的厚度为200微米至400微米;以该基底部的针底层朝向针体部的一尖端作为厚度量测线,该针体部的针底层和该针体部的阻隔层的厚度和相对于该针体部的厚度的比例为0.54至0.81;其中,该针尖层的材料包含玻尿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一第一糖类,其中该玻尿酸的分子量介于2千道尔顿至50万道尔顿,该玻尿酸相对于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重量比为1∶0.8至1∶2;该阻隔层的材料包含一第二糖类、聚乙烯醇及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其中该第二糖类相对于该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1.8至1∶3,该第二糖类相对于该2

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重量比为1∶1.8至1∶3;该针底层的材料包含一第三糖类、聚乙烯醇及2

羟丙基

β

环糊精,其中该第三糖类相对于该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1.8至1∶3,该第三糖类相对于该2

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重量比为1∶1.8至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该针尖层进一步包含甘油及聚山梨醇酯二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糖类选自于下列所组成的群组: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海藻糖、麦芽糖、乳糖、糊精、麦芽糊精、β

环糊精、2

羟丙基

β

环糊精、葡聚糖及其组合物;该第二糖类选自于下列所组成的群组:海藻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甲壳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明胶、几丁聚糖及其组合物;该第三糖类选自于下列所组成的群组:海藻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甲壳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明胶、几丁聚糖及其组合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该针尖层包含一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包含减毒疫苗、去活化疫苗、类病毒颗粒、纯化的次单位抗原、基因重组表现的抗原、合成胜肽、基因重组载体、基因疫苗、核酸疫苗、黏膜免疫或组合疫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该玻尿酸相对于该第一糖类的重量比为1∶5至1∶8。6.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贴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提供一母模,该母模具有一基准面及多个孔洞,该多个孔洞自该基准面向下凹设成型;步骤(b):将一针尖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多个孔洞内,其中该针尖混合液的固含量大于5重量百分比且小于40重量百分比,该针尖混合液包含玻尿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及一第一糖类,该玻尿酸的分子量介于2千道尔顿至50万道尔顿,该玻尿酸相对于该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重量比为1∶0.8至1∶2;步骤(c):将该针尖混合液干燥为一针尖层,该针尖层的表面低于该母模的该基准面;步骤(d):将一阻隔混合液填入该母模的该多个孔洞内,覆盖该针尖层及该母模的该基
准面以使该阻隔混合液的液面高度与该母模的该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为600微米至1500微米,其中该阻隔混合液的固含量大于30重量百分比且小于或等于45重量百分比,该阻隔混合液包含一第二糖类、聚乙烯醇及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佼李婉华郑涵尹廖怡君尹心怡连玟絮徐英华叶修锋
申请(专利权)人:怡定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