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27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包括机身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四个拐角处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机翼,所述机身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机身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升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动推杆启动,通过电动推杆的启动可以带动底座一同下降,直至底座底部的点触开关与地面相接触挤压打开为止,当点触开关开启时电动推杆关闭,从而能够使无人机在降落时保持稳定,避免无人机在坑洼不平的地面降落导致侧翻的情况发生,实现了无人机的自适应起降。起降。起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回收时,可用与普通飞机着陆过程一样的方式自动着陆,也可通过遥控用降落伞或拦网回收。可反复使用多次。广泛用于空中侦察、监视、通信、反潜、电子干扰等。
[0003]现今,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和农业领域,经常需要到山区或田野进行作业任务,因此,无人机就需要在一些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或者田埂里起飞着陆,由于起降路面凹凸不平,无人机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起飞,而且当无人机降落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危险,造成无人机在起降时刮碰损坏。因此,亟需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
[0005]本技术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0006]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包括机身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四个拐角处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机翼,所述机身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机身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杆一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向组件。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身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机身的竖直夹角为50
°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的导向块,所述圆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向块的一端从所述通孔的内部穿过。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块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导向块的一端焊接在所述固定筒的底部内壁上。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底座的中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点触开关。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点触开关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外部,所述点触开关与所述控制面板形成电性连接。
[0013]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4]在无人机降落至凹凸不平的地面时,位于底座内部的点触开关未与地面相接触时,点触开关向控制面板发出电信号,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电动推杆启动,通过电动推杆的启动可以带动底座一同下降,直至底座底部的点触开关与地面相接触挤压打开为止,当点触开关开启时电动推杆关闭,从而能够使无人机在降落时保持稳定,避免无人机在坑洼不平的地面降落导致侧翻的情况发生,实现了无人机的自适应起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组件和导向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升降组件和导向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机身;2、连接臂;3、机翼;4、转动轴;5、支撑杆;6、电动推杆;7、圆板;8、控制面板;9、固定座;10、安装槽;11、点触开关;12、连接板;13、固定筒;14、导向块;15、弹簧;16、通孔;1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和固定连接在机身1四个拐角处的连接臂2,连接臂2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机翼3,机身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8,机身1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一端设置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圆板7,圆板7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底座17,底座17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由于底座17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因此可以使无人机在降落的过程中更好的与地面接触,避免无人机发生侧歪。
[0023]优选的,升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一端的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向组件,通过电动推杆6的启动,可以使底座17始终与地面相接触,保证了无人机的稳定性。
[0024]优选的,机身1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支撑杆5与固定座9固定连接,支撑杆5与机身1的竖直夹角为50
°
,支撑杆5呈倾斜设置,从而能够提供更强的支撑能力。
[0025]优选的,导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电动推杆6输出端的导向块14,圆板7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13,固定筒13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6,导向块14的一端从通孔16的内部穿过,通过导向块14在固定筒13内部的移动,可以保证底座17在进行升降工作时始终保持在同一竖直面。
[0026]实施例2
[0027]所述导向块14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远离导向块14的一端焊接在固定筒13的底部内壁上,通过弹簧15的作用,可以避免无人机在降落时产生的作用力过大对起落架造成损伤。
[0028]优选的,底座17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位于底座17的中部,安装槽10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点触开关11。
[0029]优选的,点触开关11的底端延伸至安装槽10的外部,点触开关11与控制面板8形成电性连接。
[0030]工作原理:在无人机降落至凹凸不平的地面时,位于底座17内部的点触开关11未与地面相接触时,点触开关11向控制面板8发出电信号,通过控制面板8控制电动推杆6启动,通过电动推杆6的启动可以带动底座17一同下降,直至底座17底部的点触开关11与地面相接触挤压打开为止,当点触开关11开启时电动推杆6关闭,从而能够使无人机在降落时保持稳定,避免无人机在坑洼不平的地面降落导致侧翻的情况发生,实现了无人机的自适应起降。
[00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包括机身(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1)四个拐角处的连接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机翼(3),所述机身(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8),所述机身(1)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圆板(7),所述圆板(7)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底座(17),所述底座(17)的横截面为半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杆(5)一端的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输出端设置有导向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起降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9),所述支撑杆(5)与所述固定座(9)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与所述机身(1)的竖直夹角为50
°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林恩吴开兴周啟华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海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