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915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上侧的主体壳,还包括冷却管,所述主体壳的侧壁开设有壁槽,所述冷却管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导热杆,所述主体壳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且位于上下侧分别设置有增压泵和制冷器,所述增压泵与制冷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冷却管位于壁槽的内部,且冷却管的形状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增压泵与制冷器相连接,所述主体壳的上侧设置有环盖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了装置的循环降温功能,且降温效果较好,有利于镍基合金脱气过程的正常运行,且能够对不同规格大小的脱气装置进行定位控温,并保证了脱气装置四周温度变化的稳定性。的稳定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控温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镍基合金是指在650~1000℃高温下有较高的强度与一定的抗氧化腐蚀能力等综合性能的一类合金。按照主要性能又细分为镍基耐热合金、镍基耐蚀合金、镍基耐磨合金、镍基精密合金与镍基形状记忆合金等。目前,在镍基合金脱气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控温装置,以确保工艺的正常运行。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镍基合金脱气过程主要通过降温来控制温度,然而现有的控温装置对温度的控制不够线性,导致镍基合金的脱气过程产生震荡,脱气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镍基合金脱气过程主要通过降温来控制温度,然而现有的控温装置降温后的温度数值比较随机,降温幅度比较大,很容易就影响了镍基合金的脱气过程。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上侧的主体壳,还包括冷却管,所述主体壳的侧壁开设有壁槽,所述冷却管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导热杆,所述主体壳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且位于上下侧分别设置有增压泵和制冷器,所述增压泵与制冷器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管位于壁槽的内部,且冷却管的形状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增压泵与制冷器相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冷却管的安装使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主体壳的上侧设置有环盖盘,所述环盖盘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内螺纹环板,所述环盖盘的上侧安装有密封顶盘,所述密封顶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环板,且内螺纹环板与外螺纹环板均与主体壳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顶盘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卡接有温度感应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环盖盘与密封顶盘的安装使用。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的外侧分别套设有两组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的背对侧均设置有制热板。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脱气装置的定位使用。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面设置有对称螺纹段,两组所述第一移动板的相对面靠近底部均贯穿开设有第一螺孔,且两组第一移动板分别通过第
一螺孔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两组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下端均位于第一滑槽的内部。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第一移动板的移动使用。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面设置有对称螺纹段,两组所述第二移动板的相对面靠近底部均贯穿开设有第二螺孔,且两组第二移动板分别通过第二螺孔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两组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下端均位于第二滑槽的内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第二移动板的移动使用。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组导热杆将脱气装置上的高温传递至壁槽内的螺旋状冷却管中,并与冷却液进行冷热交换,然后启动固定壳内顶部的增压泵,将螺旋状冷却管中的热的冷却液导入到连接管中,再由连接管将其导入到制冷器中,而后重新将其导入到螺旋状冷却管中,往复上述步骤,实现了装置的循环降温功能,温度变化线性变化,且降温效果较好,有利于镍基合金脱气过程的正常运行;
[0018]分别转动底盘上的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以在对称螺纹段、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配合下带动两组第一移动板以及两组第二移动板分别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而相对移动,直至两组第一移动板和两组第二移动板分别与脱气装置的外侧面相贴合,能够对不同规格大小的脱气装置进行定位控温,且保证了脱气装置四周温度变化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内部俯视示意图。
[0023]图中:1、主体壳;2、底盘;3、固定壳;4、壁槽;5、冷却管;6、导热杆;7、温度感应器;8、增压泵;9、连接管;10、制冷器;11、环盖盘;12、内螺纹环板;13、密封顶盘;14、外螺纹环板;15、第一螺杆;16、第二螺杆;17、第一移动板;18、第二移动板;19、制热板;20、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5]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本实施例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2上侧的主体壳1,还包括冷却管5,主体壳1的侧壁开设有壁槽4,冷却管5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导热杆6,主体壳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固定壳3的内部且位于上下侧分别设置有增压泵8和制冷器10,增压泵8与制冷器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冷却管5位于壁槽4的内部,且冷却管5的形状呈螺旋状设置,冷却管5的两端分别与增压泵8与制冷器10相连接,主体壳1的上侧设置有环盖盘11,环盖盘1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
内螺纹环板12,环盖盘11的上侧安装有密封顶盘13,密封顶盘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环板14,且内螺纹环板12与外螺纹环板14均与主体壳1侧壁螺纹连接,密封顶盘13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卡接有温度感应器7;
[0028]具体的,通过若干组导热杆6将脱气装置上的高温传递至壁槽4内的螺旋状冷却管5中,并与冷却液进行冷热交换,然后启动固定壳3内顶部的增压泵8,将螺旋状冷却管5中的热的冷却液导入到连接管9中,再由连接管9将其导入到制冷器10中,而后重新将其导入到螺旋状冷却管5中,往复上述步骤,实现了装置的循环降温功能,且降温效果较好,有利于镍基合金脱气过程的正常运行。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参照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底盘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20与第二滑槽21,且第一滑槽20与第二滑槽21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15和第二螺杆16,第一螺杆15与第二螺杆16的外侧分别套设有两组第一移动板17和第二移动板18,第一移动板17与第二移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底盘(2)上侧的主体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管(5),所述主体壳(1)的侧壁开设有壁槽(4),所述冷却管(5)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导热杆(6),所述主体壳(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壳(3),所述固定壳(3)的内部且位于上下侧分别设置有增压泵(8)和制冷器(10),所述增压泵(8)与制冷器(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5)位于壁槽(4)的内部,且冷却管(5)的形状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冷却管(5)的两端分别与增压泵(8)与制冷器(10)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镍基合金脱气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1)的上侧设置有环盖盘(11),所述环盖盘(1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内螺纹环板(12),所述环盖盘(11)的上侧安装有密封顶盘(13),所述密封顶盘(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螺纹环板(14),且内螺纹环板(12)与外螺纹环板(14)均与主体壳(1)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顶盘(13)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卡接有温度感应器(7)。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潘金林潘俊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沃尔德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