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导流筒的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10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式加热器,具体说是带导流筒的加热器。它包括筒状的壳体,该壳体呈立式布置,壳体两端均有管板,两个管板间均布有换热管,壳体的上端有上锥壳,下端有下锥壳,上锥壳的上端为循环气出口,下锥壳的下端为循环气进口。壳体侧壁上有不凝气出口。壳体侧壁上有蒸汽进口,壳体侧壁的底部有冷凝水出口。其特点是蒸汽进口对应的壳体内有导流筒,导流筒的两端均呈敞口状。导流筒的下端与蒸汽进口下方的那段壳体内侧壁呈密封状配合,导流筒的其它部位与壳体内侧壁间有间距,导流筒的上端面呈向着远离蒸汽进口一侧倾斜向下布置,且导流筒上端的最高点位于蒸汽进口上边沿的上方。该加热器的换热均衡,换热效果好。换热效果好。换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导流筒的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式加热器,具体说可对蒸汽进行导流、提高换热效果的带导流筒的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式加热器,即为换热器。它是一种将高温介质中的热能交换到低温介质中、从而达到加热效果的设备。换热式加热器含有竖向列管式等多种型号。
[0003]目前,传统的竖向列管式的加热器包括筒状的壳体,该壳体呈立式布置,壳体两端均有管板,管板的四周有壳体四周间呈固定密封状配合,两个管板间均布有竖直布置的换热管,壳体的上端有上锥壳,下端有下锥壳,上锥壳的上端为循环气出口,下锥壳的下端为循环气进口。所述壳体侧壁上有不凝气出口。所述壳体侧壁上有蒸汽进口,壳体侧壁的底部有冷凝水出口。使用时,需被加热的介质从循环气进口进入到上锥壳内,高温蒸汽从蒸汽进口进入到壳体内,需被加热的介质穿过换热管、上锥壳和循环气出口后排到指定位置,需被加热的介质在穿过换热管时,与壳体中的高温蒸汽换热,完成加热。这种加热器在使用时,靠近蒸汽进口那段壳体高温蒸汽多,其它位置高温蒸汽少,偏流较严重,导致换热不均匀,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导流筒的加热器,该加热器的换热均衡,换热效果好。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的带导流筒的加热器包括筒状的壳体,该壳体呈立式布置,壳体两端均有管板,管板的四周与壳体内侧壁间呈固定密封状配合,两个管板间均布有竖直布置的换热管,壳体的上端有上锥壳,下端有下锥壳,上锥壳的上端为循环气出口,下锥壳的下端为循环气进口。所述壳体侧壁上有不凝气出口。所述壳体侧壁上有蒸汽进口,壳体侧壁的底部有冷凝水出口。其特点是所述蒸汽进口对应的壳体内有导流筒,导流筒的两端均呈敞口状。所述导流筒的下端与蒸汽进口下方的那段壳体内侧壁呈密封状配合,导流筒的中部和上部与壳体内侧壁间有间距,导流筒的上端面呈向着远离蒸汽进口一侧倾斜向下布置,且导流筒上端的最高点位于蒸汽进口上边沿的上方。
[0007]其中,所述导流筒的侧壁上有若干个导流孔,且蒸汽进口正对的那段导流筒侧壁呈封闭状。所述导流孔分为不少于两个导流孔组,导流孔组中导流孔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该竖向平面为导流孔组的基准平面,导流孔组中导流孔的数量与基准平面与蒸汽进口的距离呈反比。
[0008]所述壳体中部的内径大于其上部和下部的内径,从而在壳体中部形成膨胀段,所述蒸汽进口位于膨胀段的侧壁上。所述导流筒同心固定在膨胀段内,导流筒的下端穿过膨胀段伸出到膨胀段下方的壳体内腔中,且导流筒下端的外侧壁与膨胀段下方的壳体内侧壁
呈虚接触,使得导流筒的下端与蒸汽进口下方的那段壳体内侧壁呈密封状配合,所述导流筒的外径小于膨胀段的内径,使得导流筒的中部和上部与壳体内侧壁间有间距。
[0009]所述不凝气出口有两个,它们分别位于壳体侧壁的上部和下部。
[0010]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1]由于本技术的带导流筒的加热器的蒸汽进口对应的壳体内有导流筒,导流筒的两端均呈敞口状,导流筒的下端与蒸汽进口下方的那段壳体内侧壁呈密封状配合,导流筒的其它部位与壳体内侧壁间有间距,导流筒的上端面呈向着远离蒸汽进口一侧倾斜向下布置,且导流筒上端的最高点位于蒸汽进口上边沿的上方。利用导流筒对蒸汽进行导流,从而大大减轻了偏流效果,提高了换热的均匀程度,从而使换热效果变好。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带导流筒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带导流筒的加热器中导流筒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带导流筒的加热器包括筒状的壳体1,该壳体1呈立式布置,壳体1两端均有管板,管板的四周与壳体1内侧壁间呈固定密封状配合,两个管板间均布有竖直布置的换热管2,换热管2两端对应的两个管板上均有让位孔,换热管2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让位孔中,且换热管2与让位孔间通过焊接的方式呈固定密度状连接。所述壳体1的上端有上锥壳5,下端有下锥壳10,上锥壳5的上端为循环气出口4,下锥壳10的下端为循环气进口11。所述壳体1侧壁上有不凝气出口6。所述壳体1侧壁上有蒸汽进口3,壳体1侧壁的底部有冷凝水出口12。所述蒸汽进口3对应的壳体1内有导流筒7,导流筒7的两端均呈敞口状。所述壳体1中部的内径大于其上部和下部的内径,从而在壳体1中部形成膨胀段8,所述蒸汽进口3位于膨胀段8的侧壁上。所述导流筒7同心固定在膨胀段8内,导流筒7的下端穿过膨胀段8伸出到膨胀段8下方的壳体1内腔中,且导流筒7下端的外侧壁与膨胀段8下方的壳体1内侧壁呈虚接触,使得导流筒7的下端与蒸汽进口3下方的那段壳体1内侧壁呈密封状配合,所述导流筒7的外径小于膨胀段8的内径,使得导流筒7的中部和上部与壳体1内侧壁间有间距。所述导流筒7的上端面呈向着远离蒸汽进口3一侧倾斜向下布置,且导流筒7上端的最高点位于蒸汽进口3上边沿的上方。利用导流筒7可使蒸汽进入壳体1后,先填充慢导流筒7与壳体1的间隙,在从导流筒7的口部溢流到导流筒7内,与换热管2接触实现换热。由于靠近蒸汽进口3的那段壳体1内腔蒸汽较多,所以将导流筒7的上端面呈向着远离蒸汽进口3一侧倾斜向下布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导流效果。
[0016]所述导流筒7的侧壁上有若干个导流孔9,且蒸汽进口3正对的那段导流筒7侧壁呈封闭状。所述导流孔9分为不少于两个导流孔9组,导流孔9组中导流孔9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该竖向平面为导流孔9组的基准平面,导流孔9组中导流孔9的数量与基准平面与蒸汽进口3的距离呈反比。由于靠近蒸汽进口3的那段壳体1内腔蒸汽较多,所以将导流孔9组中导流孔9的数量与基准平面与蒸汽进口3的距离呈反比,从而进一步确保导流效果,避免偏流。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导流孔9组有两个,所述蒸汽进口3的中心线位于上层导
流孔9组的基准平面内,因而上层导流孔9组靠近蒸汽进口3,上层导流孔9中设置有四个,下层导流孔9组有十一个导流孔9。
[0017]为了便于不凝气体排出,所述不凝气出口6有两个,它们分别位于壳体1侧壁的上部和下部。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人孔,液位计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等现有加热器的各种接口,这些接口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在赘述。
[0019]使用时,需被加热的介质从循环气进口11进入到上锥壳5内,高温蒸汽从蒸汽进口3进入到壳体1内,在导流筒7和导流孔9的作用下,蒸汽均匀穿过导流筒7与换热管2接触,需被加热的介质在穿过换热管2时,与壳体1中的蒸汽换热,完成加热即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导流筒的加热器,包括筒状的壳体(1),该壳体(1)呈立式布置,壳体(1)两端均有管板,管板的四周与壳体(1)内侧壁间呈固定密封状配合,两个管板间均布有竖直布置的换热管(2),壳体(1)的上端有上锥壳(5),下端有下锥壳(10),上锥壳(5)的上端为循环气出口(4),下锥壳(10)的下端为循环气进口(11);所述壳体(1)侧壁上有不凝气出口(6);所述壳体(1)侧壁上有蒸汽进口(3),壳体(1)侧壁的底部有冷凝水出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口(3)对应的壳体(1)内有导流筒(7),导流筒(7)的两端均呈敞口状;所述导流筒(7)的下端与蒸汽进口(3)下方的那段壳体(1)内侧壁呈密封状配合,导流筒(7)的中部和上部与壳体(1)内侧壁间有间距,导流筒(7)的上端面呈向着远离蒸汽进口(3)一侧倾斜向下布置,且导流筒(7)上端的最高点位于蒸汽进口(3)上边沿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导流筒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7)的侧壁上有若干个导流孔(9),且蒸汽进口(3)正对的那段导流筒(7)侧壁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雁行黄华平钱东来付胜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东盛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