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带带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905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包带带道,包括带道外圈壁,所述带道外圈壁包括左侧带道外圈壁、上部带道外圈壁和右侧带道外圈壁,所述带道外圈壁面向内圈带道壁的这一面的局部设有凹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能起到较好的防至打包带被横向拉扯的作用,提高捆扎外观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包带带道


[0001]本技术涉及打包机的框架机构,尤其涉及其中的打包带带道。

技术介绍

[0002]打包机是用打包带捆扎物品的机器,框架装置中的打包带带道是打包带在捆扎物品前的运动导向和支撑结构,其包括了带道外圈壁和带道内圈壁,带道外圈壁和带道内圈壁之间为走带通道,带道外圈壁和带道内圈壁之间的间距很小,这对打包带运行导向有好处。由于打包带具有相当的韧性和硬度,进带过程中打包带可能会形成波浪形所导致的带道外圈壁与带道内圈壁被波浪形的打包带所连接而造成在带道打开过程中横向拉扯打包带的情况,影响捆扎外观质量。对此的解决办法,一般会采用顶针来限位打包带,但这样会造成结构的复杂性和有可能卡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包带带道,能够用结构简单的方法避免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缺点,提高捆扎外观质量。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打包带带道,包括带道外圈壁,所述带道外圈壁包括左侧带道外圈壁、上部带道外圈壁和右侧带道外圈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道外圈壁面向内圈带道壁的这一面的局部设有凹区。
[0005]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带道外圈壁、上部带道外圈壁和右侧带道外圈壁面向内圈带道壁的这一面的局部设有所述凹区。
[0006]进一步地,所述左侧带道外圈壁、上部带道外圈壁和右侧带道外圈壁通过弯曲段连接为连续的带道外圈壁。
[0007]进一步地,所述凹区的轮廓线为弧形,所述凹区与外圈带道壁的平直边为平顺过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弧形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打包带带道包括分离的内圈活动带道和外圈固定带道,所述带道外圈壁设置在外圈固定带道内圈表面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圈固定带道为整体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打包带带道由结合为一体的内圈带道和外圈带道构成,其横截面为向着一侧敞开的槽型,所述带道外圈壁设置在外圈带道的内圈表面上。
[0012]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结构简单,且能起到较好的防至打包带被横向拉扯的作用,提高捆扎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外圈固定带道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内圈活动带道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打包带带道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打包带带道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打包带带道的横剖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带道外圈壁轮廓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参照附图1、2、3。
[0020]打包带带道包括分离的内圈活动带道2和外圈固定带道1,外圈固定带道1被固定在固定框架100上,内圈活动带道2有驱动装置驱动,而能够相对于固定框架100的面板101前后运动而打开和关闭带道。
[0021]带道外圈壁设置在外圈固定带道1的内圈表面上,带道内圈壁设置在内圈活动带道2的外圈表面上。所述带道外圈壁包括左侧带道外圈壁11、上部带道外圈壁12和右侧带道外圈壁13,所述左侧带道外圈壁11、上部带道外圈壁12和右侧带道外圈壁13通过弯曲段14连接为连续的带道外圈壁。所述左侧带道外圈壁11、上部带道外圈壁12和右侧带道外圈壁13面向内圈带道壁2的这一面的局部设有凹区10。进带过程中,由于高速前进的打包带与狭槽式的带道的共同影响,如前所述,打包带可能会形成波浪形,所述凹区10能够起到吸收作用,避免或缓解进带过程中因打包带可能会形成的波浪形所导致的带道外圈壁与带道内圈壁被有一定硬度的打包带所连接而造成的带道打开过程中被横向拉扯的情况,可以起到替代顶针的作用而简化结构;同时又能使带道的平直部分仍然能够对打包带起到导向和约束作用。
[0022]所述外圈固定带道1优选为整体件,对于整体件的外圈固定带道1来说,成型这种凹区10更容易,且凹区10的衔接更光滑,提高凹区10上述作用的应用效果。所述凹区10的轮廓可以是圆弧形的或为椭圆弧等弧形,所述凹区10与外圈带道壁的平直边为平顺过渡。所述左侧带道外圈壁11、上部带道外圈壁12和右侧带道外圈壁13上的凹区可以是每一侧一个或多个,每个凹区的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
[0023]实施例2,参照附图4、5、6。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包带带道由结合为一体的内圈带道32和外圈带道31构成,其横截面为向着一侧也即固定框架的面板敞开的槽型,所述打包带带道被配置有驱动机构。在退带前一瞬间,由驱动机构驱动,打包带带道向远离固定框架的方向快速运动,从而打开带道,打包带200得以被退带而包在被捆扎物品外。
[0025]所述带道外圈壁设置在外圈带道31的内圈表面上。所述带道外圈壁包括左侧带道外圈壁11、上部带道外圈壁12和右侧带道外圈壁13,
[0026]图6显示了带道外圈壁轮廓线,所述左侧带道外圈壁11、上部带道外圈壁12和右侧带道外圈壁13面向内圈带道32的这一面的局部设有凹区10。凹区10的设置方式可以与实施例1相同。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打包带带道,包括带道外圈壁,所述带道外圈壁包括左侧带道外圈壁、上部带道外圈壁和右侧带道外圈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道外圈壁面向内圈带道壁的这一面的局部设有凹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包带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带道外圈壁、上部带道外圈壁和右侧带道外圈壁面向内圈带道壁的这一面的局部设有所述凹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包带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带道外圈壁、上部带道外圈壁和右侧带道外圈壁通过弯曲段连接为连续的带道外圈壁。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包带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区的轮廓线为弧形,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邦毅张彩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