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43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涉及畸形矫正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主体组件,主体组件包括第一魔术贴绑带、支具主体、限位挂带和第二魔术贴绑带,支具主体右侧缝合固定有拇指包裹片,支具主体左侧缝合有掌侧包裹单元,掌侧包裹单元包括连接部、魔术贴毛毡面、包裹侧耳和纽扣,支具主体右侧靠近拇指包裹片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垫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侧掌包裹单元和连接垫片的结构设计,以及拇指包裹片的限位挂袋设计,使得该支具在同一种型号下能够同时适应不同大小手掌的固定,同一种型号的支具在同年龄阶段使用时能够交替使用,能够减少医院对支具型号储备的种类,方便对支具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具不够用的情况出现。的情况出现。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


[0001]本技术涉及畸形矫正用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

技术介绍

[0002]手掌多姆或者多指是先天畸形的一种,由于新生儿体质弱,在国内多姆手术的实施最佳年龄段在3

6岁,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多姆切除手术在对患者手指进行校正后,需要其手指处进行矫正定位,帮助其恢复到正常的手指状态和习惯,目前大部分的多姆矫正支具其大小往往是固定的,无法适配不同大小的手掌,为达到预期的矫正目的,医生一般是根据患者手掌情况(例如患者在3

6岁年年龄段发育情况,有的手掌大,有的手掌小,有的胖已有的瘦),选用不同大小的矫正支具,这就需要医院储备诸多不同型号的矫正支具,即便如此,也经常出现某类型号的支具不够用的现象;并且,种类及型号过多,也导致器械室对支具的管理和取用带来诸多不便,而且目前一些矫正支具在使用后,手掌和指关节无法活动,在术后康复阻碍患者手指的康复锻炼,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有效与不同大小的手掌相适配,且固定后关节和手掌可以自由活动的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大小手掌的固定,同时还能保证手指自由活动的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
[0004]为了使得一种型号的支具能够同时适应多种手掌的固定,减少医院对支具型号储备的种类,方便对支具的管理,减少支具不够用的情况出现。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魔术贴绑带、支具主体、限位挂带和第二魔术贴绑带,所述支具主体的一侧缝合有拇指包裹片,所述支具主体的另一侧缝合有掌侧包裹单元,所述掌侧包裹单元包括包裹侧耳、连接部、魔术贴毛毡面和纽扣,所述支具主体的前端靠近拇指包裹片的一侧还缝合有连接垫片,所述连接垫片包括与支具主体缝合的棉布层,以及缝合在棉布层背面的魔术贴刺毡面;所述连接部位于包裹侧耳的前端,所述魔术贴毛毡面缝合在连接部的正面,所述纽扣有两个且缝合在连接部的背面,所述限位挂带顶端开设有与纽扣配合使用的挂孔,其中纽扣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图中未示出),可以分布在包裹侧耳的前端以及连接部的背面(图中未示出),以方便支具在使用时用来调整限位挂带的位置。
[0006]在使用通过调节掌侧包裹单元上的魔术贴毛毡面在连接垫片上的魔术贴刺毡面上的连接位置,而且整个治具在使用时都是采用魔术贴绑带对手掌进行绑定,在固定支具时只需要调整支具在固定时各个魔术贴绑带的松紧,即可使其适应不同大小手掌的固定。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魔术贴绑带有两组且分别对应缝合在支具主体尾端的两侧,所述第二魔术贴绑带缝合在拇指包裹片外侧且靠近顶端的位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使得患者拇指在被第二魔术贴绑带和限位挂带配合纽扣,且不会影响其关节处活动,所述限位挂带与第二魔术贴绑带同侧并缝合在拇
指包裹片的中部,所述限位挂袋的位置避开拇指中关节位置,所述第二魔术贴绑带的位置与拇指的指肚位置对应。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包裹侧耳和棉布层的正面均缝合有冰丝纺织层,所述冰丝纺织层由变性聚粘胶纤维构成,冰丝纺织层可以更好的与患者皮肤接触,提高患者佩戴后的舒适度。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具主体上还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支具主体整体由两层竹纤维面料,以及缝合在两层竹纤维面料之间的无纺棉垫组成,其两层竹纤维面料的边缘以及中部通过车缝进行连接,竹纤维面料具备较强的吸汗效果,配合透气孔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该支具使用时的舒适度。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具主体的前端对应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的位置处缝合有四个手指包裹片;每个手指包裹片的侧面避开指关节的位置处各缝合有一个第三魔术贴绑带,且每个手指包裹片的中部对应指关节位置处均开设有一个,便于手指关节活动的活动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侧掌包裹单元和连接垫片的结构设计,以及拇指包裹片的限位挂袋设计,使得该支具在同一种型号下能够同时适应不同大小手掌的固定,同一种型号的支具在同年龄阶段使用时能够交替使用,能够减少医院对支具型号储备的种类,方便对支具的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支具不够用的情况出现,而且通过多个魔术粘绑带的设计,再结合侧掌包裹单元和连接垫片上的魔术贴毛毡面和魔术贴刺毡面的配合,使得该支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魔术贴绑带的松紧来快速的调节其大小,同时利用设置的拇指包裹片配合限位挂带和挂孔,借助纽扣的设计,使得患者拇指处可以有效地被限位固定,且不会影响其关节处活动,不影响后期多姆术后患者的手指康复锻炼。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俯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连接垫片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整体俯视展开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01、主体组件;011、第一魔术贴绑带;012、支具主体;013、限位挂带;014、第二魔术贴绑带;02、掌侧包裹单元;021、连接部;022、魔术贴毛毡面;023、包裹侧耳;024、纽扣;03、连接垫片;031、棉布层;032、魔术贴刺毡面;04、冰丝纺织层;05、透气孔;06、拇指包裹片;07、挂孔;08、手指包裹片;09、第三魔术贴绑带;10、活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以图示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物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物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物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
化图示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示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1]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实施例一
[0023]请参阅图1

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包括主体组件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包括主体组件(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01)包括第一魔术贴绑带(011)、支具主体(012)、限位挂带(013)和第二魔术贴绑带(014),所述支具主体(012)的一侧缝合有拇指包裹片(06),所述支具主体(012)的另一侧缝合有掌侧包裹单元(02),所述掌侧包裹单元(02)包括包裹侧耳(023)、连接部(021)、魔术贴毛毡面(022)和纽扣(024),所述支具主体(012)的前端靠近拇指包裹片(06)的一侧还缝合有连接垫片(03),所述连接垫片(03)包括与支具主体(012)缝合的棉布层(031),以及缝合在棉布层(031)背面的魔术贴刺毡面(032);所述连接部(021)位于包裹侧耳(023)的前端,所述魔术贴毛毡面(022)缝合在连接部(021)的正面,所述纽扣(024)缝合在连接部(021)的背面,所述限位挂带(013)顶端开设有与纽扣(024)配合使用的挂孔(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拇术后矫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魔术贴绑带(011)有两组且分别对应缝合在支具主体(012)尾端的两侧,所述第二魔术贴绑带(014)缝合在拇指包裹片(06)外侧且靠近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李军万值颖姚玲林文华李旭杨忠兵赵麒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