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831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容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中的内胆,所述内胆具有中空且凸出于内胆外表面的导热脉管,所述导热脉管在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器具本体内设有用于支撑并加热所述内胆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与所述内胆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内胆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一侧接触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另一侧伸入所述间隙并接触所述导热脉管和/或所述内胆外表面。解决目前内胆底面与发热盘存在间隙影响内胆均热效果的问题。减少发热盘和内胆之间的间隙,将发热盘上更多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内胆上,提高内胆受热的均匀度,内胆放置在发热盘上更加稳定,不易晃动,减少用户对烹饪器具产品质量的疑虑。量的疑虑。量的疑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目前的饭煲类型按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发热盘式和电磁线圈加热(IH)式饭煲。其中,由于发热盘加热方式的特性,内胆与其直接接触进行升温,因此发热盘的造型往往需要与内胆造型进行相应的调整搭配以确保最佳加热效果。
[0003]超导均热内胆作为一种新兴的内胆设计方案,往内胆壁中注入超导液,可以实现加热过程中饭煲内部立体同步升温,加热更加均匀,使得米饭口感更佳。与传统内胆不同,为了将超导液注入内胆壁中,将内胆外观设计成六边形的网状脉络结构,便于超导液在其中流动。超导均热内胆底部平整性相对较差,难以与发热盘完全贴合,导致内胆放置不平,影响使用体验;超导均热内胆底部凹处与发热盘间的空气间隙导致内胆表面产生温度差,影响均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烹饪器具,带有导热脉管的内胆和发热盘能尽量贴合增大两者之间接触面积,提高热传导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容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中的内胆,所述内胆具有中空且凸出于内胆外表面的导热脉管,所述导热脉管在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器具本体内设有用于支撑并加热所述内胆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与所述内胆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内胆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一侧接触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另一侧伸入所述间隙并接触所述导热脉管和/或所述内胆外表面。
[0007]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脉管在所述内胆的底部外表面上围成数个凹槽,所述导热件伸入至少部分凹槽中。
[0008]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件伸入凹槽的部分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和圆角多边形中的一种。
[0009]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件伸入凹槽的部分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0010]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发热盘上。
[0011]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的数个第一导热凸起。
[0012]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盘和凸设于所述导热盘一侧面的第二导热凸起,所述第二导热凸起伸入所述间隙并接触所述导热脉管和/或所述内胆外表面,所述导热盘的另一侧面接触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
[0013]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件相对所述内胆可独立取放于所述器具本体。
[0014]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件连接在所述内胆上并连同所述内胆取放于所述
器具本体。
[0015]在上述的烹饪器具中,所述导热盘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全部贴合。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通过设置导热件解决目前内胆底面与发热盘存在间隙影响内胆均热效果的问题。利用内胆上设置的导热脉管和填充在导热脉管内的导热介质,可以将内胆局部接受的热量快速的传递到内胆的其他部位,在内胆和发热盘之间设置导热件,并且导热件一侧接触发热盘,另一侧伸入到发热盘与内胆之间的间隙内并接触导热脉管和/或内胆外表面,从而减少发热盘和内胆之间的间隙,将发热盘上更多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内胆上,提高发热盘与内胆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让内胆受热更加均匀,并且由于导热件填补了发热盘和内胆之间的间隙,使得内胆放置在发热盘上更加稳定,不易晃动,减少用户对烹饪器具产品质量的疑虑。
[0018]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脉管在所述内胆的底部外表面上围成数个凹槽,所述导热件伸入至少部分凹槽中。导热脉管在内胆底部外表面围成数个凹槽可以通过导热脉管内的导热介质将热量更快的向凹槽内传递,提高内胆均热速度,而导热件伸入到部分凹槽中,使得导热件也起到了将发热盘热量直接传递到凹槽内的目的,使得内胆受热更加均匀,而且导热件伸入到凹槽内,也可以防止内胆相对发热盘转动,固定住内胆和发热盘的相对位置。
[0019]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件伸入凹槽的部分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和圆角多边形中的一种。这些伸入凹槽内的导热件的形状比较容易加工,并且不具有棱角,不易划伤内胆,对内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0020]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件伸入凹槽的部分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完美的贴合整个凹槽,使得导热件能与凹槽完整接触,既能将热量均匀的传递到内胆上,还能让内胆获得最稳定的摆放。
[0021]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发热盘上。防止导热件在清洗或者运输过程中丢失,并且导热件与发热盘一体成型可以减少发热盘和导热件之间的热损失。
[0022]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的数个第一导热凸起。凸出的第一导热凸起用于伸入导热脉管与内胆之间的间隙,对间隙进行填补,只要将内胆底部凹陷部分对准第一导热凸起即可完成内胆的安装,降低用户操作难度。
[0023]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件包括导热盘和凸设于所述导热盘一侧面的第二导热凸起,所述第二导热凸起伸入所述间隙并接触所述导热脉管和/或所述内胆外表面,所述导热盘的另一侧面接触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通过设置导热盘为基础并在导热盘上设置第二导热凸起,使导热盘能与发热盘良好的匹配,同时第二导热凸起能与内胆底部凹陷部分匹配,更好的发挥导热件的导热作用。
[0024]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件相对所述内胆可独立取放于所述器具本体。导热件可以单独取出,可以无需对现有烹饪器具进行的发热盘和内胆进行改造,适用性更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25]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件连接在所述内胆上并连同所述内胆取放于所述器具本体。导热件连接在内胆上,除了可以让内胆受热更均匀外,还可以对内胆底部的导热脉管进行保护。
[0026]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导热盘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全部贴合。减少导热盘与发热盘之间的热损失,将发热盘产生的热量尽量多的传递到内胆上。
[0027]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30]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烹饪器具实施例一中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烹饪器具实施例一中发热盘和内胆组合后的立体图;
[0034]图6为本技术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35]图7为图6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36]图8为本技术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0037]图9为本技术烹饪器具实施例二中导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技术烹饪器具实施例二中发热盘和内胆组合后的立体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容置于所述器具本体中的内胆,所述内胆具有中空且凸出于内胆外表面的导热脉管,所述导热脉管在内填充有导热介质,所述器具本体内设有用于支撑并加热所述内胆的发热盘,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与所述内胆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与所述发热盘之间设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一侧接触所述发热盘的上表面,另一侧伸入所述间隙并接触所述导热脉管和/或所述内胆外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脉管在所述内胆的底部外表面上围成数个凹槽,所述导热件伸入至少部分凹槽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伸入凹槽的部分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形和圆角多边形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伸入凹槽的部分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匹配。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贾云鹏谢伟峰邹凌风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