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蛋白酶降解(TED)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具体地,涉及一种靶向蛋白酶降解(TED)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分子生物学从3个基本层次上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首先,在DNA水平,通过基因敲除, 从而使目标蛋白的DNA失活;其次,在mRNA水平,通过小分子RNA,与目标蛋白的mRNA结合, 从而抑制mRNA的翻译及表达;再次,在蛋白水平,通过对翻译后靶蛋白的修饰,例如甲基化、磷 酸化、糖基化等,从而调整靶蛋白的量及活性。
[0003]就药物研发的总体发展来看,小分子和大分子两种药物形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如小分子 药物的发展一直面临如何维持体内药物浓度以及耐药性等关键挑战。有些靶点部位的形状不利于小 分子的药物设计而成为“不可成药”的靶点。针对这些靶点目前还未找到有效的调控方式。单抗虽相 对于小分子具有高亲和力和高选择性的优势,易于开发成高效、高选择性的药物,但其最大的弊端 在于无法透过细胞膜,因此无法作用于胞内靶点。抗体药物偶联体(ADC)利用具有内吞性的抗体提 供靶向并作为载体将超级毒素药物送达靶向部位。ADC类药物开发遇到的瓶颈是治疗窗口不够宽, 除了抗体本身引起的毒副作用外,超级毒素会因偶联的非均一性而在到达靶位前脱落,引起严重 毒副作用。此外,泛素
‑
蛋白酶体系统正常生理功能负责清理细胞中变性、变异或者有害的蛋白。
[0004]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更高效、且可重复利用的降解靶蛋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的 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高效、且可重复利用的降解靶蛋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的化合 物。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式Ia或式Ib所示的偶联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07]R
L
‑
R
T
‑
L1
‑
R
E3
ꢀꢀꢀ
(Ia)
[0008]R
T
‑
L1
‑
R
E3
‑
R
L
ꢀꢀꢀ
(Ib)
[0009]其中,
[0010](a)所述R
E3
为E3连接酶配体部分;
[0011](b)所述R
T
为靶标分子部分;
[0012](c)所述L1为连接R
E3
和R
T
部分的连接头,且L1如式II所示;
[0013]‑
W1‑
L2
‑
W2‑ꢀꢀꢀ
(II)
[0014]其中,
[0015]W1和W2各自独立地为
‑
(W)
s
‑
;其中,s=0、1、2、3或4(较佳地,s=0、1或2,更佳地,s=1 或2),W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无(键)、
‑
C(R
b
)2‑
、
‑
O
‑
、
‑
S
‑
、
‑
N(R
a
)
‑
、
‑
C(O)
‑
、
‑
SO2‑
、
‑
SO
‑
、
ꢀ‑
PO3‑
、
‑
C(R
b
)=C(R
b
)
‑
、
‑
C≡C
‑
、取代或未取代的C3
‑
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至10
元杂环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10元杂芳基(较佳地,W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
ꢀ‑
N(R
a
)
‑
、
‑
C(O)
‑
、
‑
C≡C
‑
;更佳地,W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
‑
NH
‑
、
‑
C(O)
‑
、
‑
C≡C
‑
);
[0016]L2如式III所示,
[0017]‑
(M)
o
‑ꢀꢀꢀ
(III)
[0018]其中,下标o为2~50的整数(较佳地,下标o为2~20的整数,更佳地,下标o为2~10的整数; 最佳地,下标o为2、3、4、5、6或7);M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下组的二价基团:
‑
C(R
b
)2‑
、
‑
O
‑
、
‑
S
‑
、
‑
N(R
a
)
‑
、
‑
C(O)
‑
、
‑
SO2‑
、
‑
SO
‑
、
‑
PO3‑
、
‑
C(R
b
)=C(R
b
)
‑
、
‑
C≡C
‑
、取代或未取代的C3‑8环烷基、取 代或未取代的4至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1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10元杂芳基、氨 基酸残基;
[0019](d)R
L
为R'或R";
[0020](d1)R'不存在或为H、活性基团或离去基团;较佳地,R'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H、
‑
OH、
‑
SH、
ꢀ‑
COOH、
‑
COO
‑
C1‑6烷基、保护基团(如氨基保护基团);
[0021](d2)R"为
‑
W3‑
L
P1
‑
W
P1
‑
(R
P
)
q1
;其中,
[0022]W3选自:无,或由1、2或3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的二价片段组成的二价基团:W'、 和W
U
;其中,W
U
为可自发裂解的二价片段;
[0023]L
P1
为
‑
(M')
t1
‑
W
Y
‑
(M')
t2
‑
;其中,W
Y
为无或在细胞表面或细胞质内可裂解的二价连接部 分;下标t1和t2各自独立地为0、1、2、3、4、5、6、7、8、9或10;
[0024]W
P1
为无、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a或式Ib所示的偶联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R
L
‑
R
T
‑
L1
‑
R
E3
ꢀꢀ
(Ia)R
T
‑
L1
‑
R
E3
‑
R
L
ꢀꢀ
(Ib)其中,(a)所述R
E3
为E3连接酶配体部分;(b)所述R
T
为靶标分子部分;(c)所述L1为连接R
E3
和R
T
部分的连接头,且L1如式II所示;
‑
W1‑
L2
‑
W2‑ꢀꢀ
(II)其中,W1和W2各自独立地为
‑
(W)
s
‑
;其中,s=0、1、2、3或4(较佳地,s=0、1或2,更佳地,s=1或2),W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无(键)、
‑
C(R
b
)2‑
、
‑
O
‑
、
‑
S
‑
、
‑
N(R
a
)
‑
、
‑
C(O)
‑
、
‑
SO2‑
、
‑
SO
‑
、
‑
PO3‑
、
‑
C(R
b
)=C(R
b
)
‑
、
‑
C≡C
‑
、取代或未取代的C3
‑
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至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
1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10元杂芳基(较佳地,W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
‑
N(R
a
)
‑
、
‑
C(O)
‑
、
‑
C≡C
‑
;更佳地,W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
‑
NH
‑
、
‑
C(O)
‑
、
‑
C≡C
‑
);L2如式III所示,
‑
(M)
o
‑ꢀꢀ
(III)其中,下标o为2~50的整数(较佳地,下标o为2~20的整数,更佳地,下标o为2~10的整数;最佳地,下标o为2、3、4、5、6或7);M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下组的二价基团:
‑
C(R
b
)2‑
、
‑
O
‑
、
‑
S
‑
、
‑
N(R
a
)
‑
、
‑
C(O)
‑
、
‑
SO2‑
、
‑
SO
‑
、
‑
PO3‑
、
‑
C(R
b
)=C(R
b
)
‑
、
‑
C≡C
‑
、取代或未取代的C3‑8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4至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
10
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10元杂芳基、氨基酸残基;(d)R
L
为R'或R";(d1)R'不存在或为H、活性基团或离去基团;较佳地,R'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H、
‑
OH、
‑
SH、
‑
COOH、
‑
COO
‑
C1‑6烷基、保护基团(如氨基保护基团);(d2)R"为
‑
W3‑
L
P1
‑
W
P1
‑
(R
P
)
q1
;其中,W3选自:无,或由1、2或3个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的二价片段组成的二价基团:W'、和W
U
;其中,W
U
为可自发裂解的二价片段;L
P1
为
‑
(M')
t1
‑
W
Y
‑
(M')
t2
‑
;其中,W
Y
为无或在细胞表面或细胞质内可裂解的二价连接部分;下标t1和t2各自独立地为0、1、2、3、4、5、6、7、8、9或10;W
P1
为无、
‑
S
‑
S
‑
或其中,*代表与L
P1
连接的部分;较佳地,W
P1
为
‑
S
‑
S
‑
或下标q1>0(较佳地,q1=1);R
P
为
‑
W4‑
L
P4
‑
R
P1
、
‑
W4‑
L
P4
‑
R
P1
‑
R
TED
或
‑
W4‑
L
P4
‑
R
P1
‑
R"';其中,W4为无或
‑
(W")
s1
‑
W
P2
‑
(W")
s2
‑
;L
P4
为
‑
(M')
t5
‑
;R
TED
为
‑
R
T
‑
L1
‑
R
E3
或
‑
R
E3
‑
L1
‑
R
T
;其中,下标s1和s2各自独立地为0、1、2、3或4;t5为0、1、2、3、4、5、6、7、8、9或10(较佳地,t5为0、1、2或3);W
P2
为无、NH、
‑
C(R
b
)(COOH)
‑
、
‑
C(R
b
)(COR"')
‑
、
‑
C(R
b
)(NR
a
)
‑
(如
‑
CH(
‑
NH2)
‑
)、
‑
N(R"')
‑
或
‑
C(R
b
)(NH(R"'))
‑
;R"'为
‑
W5‑
L
P2
‑
W6‑
L
P3
‑
R
P2
;其中,L
P2
为
‑
(M')
t3
‑
;L
P3
为
‑
(M')
t4
‑
;其中下标t3和t4各自独立地为0、1、2、3、4、5、6、7、8、9或10(较佳地,t3和t4各自独立地为0、1、2或3);W5为
‑
(W')
s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冬,王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优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