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音圈的方法、电动致动器、电动换能器和扬声器技术

技术编号:377771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造音圈的方法、电动致动器、电动换能器和扬声器。公开了一种制造音圈(1a..1d)的方法,其中,当在截面平面(D)中观察时,绕组(4a..4g)在第一节段(B1)中被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而在第二节段(B2)中被设置成彼此紧挨着。在第一步骤中,在第二节段(B2)中,将绕组(4a..4g)中的第一绕组(4a、4a')和第二绕组(4b)设置成处于彼此上方但相对彼此向一旁偏移。在第二步骤中,在第二节段(B2)中,通过按压和/或折叠将第一绕组(4a、4a')移动到第二绕组(4b)的高度位置。而且,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种类的音圈(1a..1d)的电动致动器(17a..17c)。最后,公开了包括这种电动致动器(17a..17c)的电动换能器(32a..32b)、扬声器(21)以及输出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造音圈的方法、电动致动器、电动换能器和扬声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音圈的方法,该音圈具有形状为沿着圆周线围绕音圈轴线延伸的环或绕组的电导体。而且,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被设计为连接至板状结构或振膜的背面,该背面与板状结构或振膜的发声表面相反,并且该电动致动器包括上述种类的至少一个音圈,以及磁体系统,该磁体系统被设计成在音圈的环形节段中产生横向于电导体的磁场。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上述种类的电动致动器,以及被固定至所述至少一个音圈和磁体系统的振膜。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声学)换能器,该电动换能器包括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具有发声表面以及与该发声表面相反的背面。该电动换能器另外包括上述种类的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是在所述背面上连接至所述板状结构的。特别地,可以将该板状结构实施为显示器。以这种方式,该电动致动器与显示器一起形成输出装置(用于音频和数据两者)。

技术介绍

[0002]音圈和制造音圈的方法通常是已知的。通常,将导线进行卷绕,以使其具有螺旋路线并形成音圈。在电动致动器内,将音圈设置在磁场中,以使在电流流过电导体时,力作用在音圈上。由所述力引起的音圈相对于磁体系统的移动在上述种类的电动换能器或扬声器中被转换成声音,如通常所知的。当在受限的容积中达到特定的输出功率和声音质量时,空间限制(尤其是在移动手持装置中)会导致问题。设计的自由度特别是受到音圈的限制,是因为音圈无法根据现有技术成形为任何可想到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供一种制造音圈、更好的电动致动器、更好的扬声器、更好的电动换能器以及更好的输出装置的更好方法。特别地,设计的自由度将得到改进,以使在有问题的空间限制下也可以实现特定的输出功率和声音质量。
[0004]本专利技术的问题是通过在开头段落中公开的方法来解决的,其中,当在垂直于圆周线的截面平面中观察时并且当音圈轴线指示高度方向时,该圆周线的第一节段中的不同绕组被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其中,当在所述截面平面中观察时,圆周线的第二节段中的所述不同绕组被设置成彼此紧挨着,并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在第一步骤中,在第二节段中,将所述绕组中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设置成处于彼此上方但相对彼此向一旁偏移,以及
[0006]a)在第二步骤中,在第二节段中,将第一绕组按压到第二绕组的高度位置,或者
[0007]b)在第二步骤中,在第二节段中,将第一绕组折叠到第二绕组的高度位置,或者
[0008]c)在第二步骤中,在第二节段中,借助于组合的折叠和按压方式,将第一绕组移动到第二绕组的高度位置。
[0009]结果,当在包括音圈轴线的截面平面中观察时,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位于相同的高度位置或者在第二步骤之后位于垂直于音圈轴线设置的同一平面中。
[0010]而且,本专利技术的问题是通过如开头段落中所限定的电动致动器来解决的,其中,当在垂直于圆周线的截面平面中观察时并且当音圈轴线指示高度方向时,该圆周线的第一节段中的电导体的不同绕组被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并且其中,当在所述截面平面中观察时,圆周线的第二节段中的电导体的所述不同绕组被设置成彼此紧挨着。
[0011]特别地,电动致动器的音圈是通过上面公开的方法来制造的。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问题是通过一种扬声器来解决的,该扬声器包括:上述种类的电动致动器,以及被固定至音圈和磁体系统的振膜。
[0013]再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问题是通过一种电动(声学)换能器来解决的,该电动换能器包括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具有发声表面以及与该发声表面相反的背面,并且该电动换能器包括正被连接至所述背面的上述种类的电动致动器。有利地,该电动致动器的所述至少一个音圈或磁体系统包括平的安装表面,该安装表面旨在被连接至板状结构的背面,该背面与板状结构的发声表面相反,其中,所述背面是垂直于音圈轴线定向的。特别地,可以将该板状结构实施为显示器。以这种方式,该电动致动器与显示器一起形成输出装置(用于音频和数据两者)。
[0014]通常,当在垂直于圆周线的所述截面平面中观察时并且当音圈轴线指示高度方向时,在第一节段中,与在第二节段中相比,更多的不同绕组可以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并且在第二节段中,与在第一节段中相比,更多的不同绕组可以设置成彼此紧挨着。
[0015]借助于所提出的措施,可以制造具有变化的高度外形的音圈,并且该音圈可以具有类似切口和孔的凹部。以此方式,减轻了处理有问题的空间和设计限制。在有问题的空间和设计限制下,也可以实现特定的输出功率和特定的声音质量。特别地,所提出的措施提供了以下优点:电动致动器本身的部分或该电动致动器所内置于的装置的部分可以局部地到达音圈的移动范围内。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通常可以增加电动致动器的组件密度以及电动致动器所内置于的装置的组件密度。
[0016]所提出的措施特别适用于“微型”电动致动器。所提出的措施也适用于一般的扬声器,特别是微型扬声器,其振膜面积小于600mm2和/或其后腔容积处于200mm3到2cm3的范围内。这种微型扬声器用于所有种类的移动装置,诸如移动电话、移动音乐装置、膝上型电脑和/或耳机。在这一点上应注意,微型扬声器不一定包括其自己的后腔容积,而是可以使用扬声器所内置于的装置的空间作为后腔容积。这意味着,扬声器不必包括其自己的(封闭的)壳体,而可以仅包括(开放的)框架。这种扬声器所内置于的装置的后腔容积通常小于10cm3。
[0017]通常,“电动致动器”将电力变换成移动和力。电动致动器与振膜一起形成“扬声器”。电动致动器与板一起形成“电动(声学)换能器”。板的特定实施方式是显示器。在这种情况下,电动致动器与显示器一起形成“输出装置”(用于音频和数据两者)。通常,扬声器、电动换能器以及输出装置将电功率变换成声音。
[0018]应注意,声音也可以从板状结构和振膜的背面发出。然而,该背面通常面对扬声器或输出装置所内置于的装置(例如,移动电话)的内部空间。因此,板状结构或振膜可以被认为具有主发声表面和次发声表面(即,所述背面)。由主发声表面发出的声波直接至达用户的耳朵,而由次发声表面发出的声波不直接至达用户的耳朵,而是仅间接地经由扬声器或输出装置所内置于的装置的壳体的其它表面进行反射或激励。
[0019]电动声学换能器可以包括框架和/或壳体。可以将磁体系统和/或音圈连接至壳体或框架或者可以是壳体或框架的部分。
[0020]“框架”通常是将振膜、音圈以及磁体系统保持在一起的部件。通常,将框架直接连接至振膜和磁体系统(例如,借助于粘合剂),而将音圈连接至振膜。因此,框架是相对于磁体系统固定地设置的。正常情况下,框架与振膜、音圈以及磁体系统一起形成子系统,这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步骤的结果。
[0021]“壳体”通常被安装至框架和/或振膜,并包围换能器的后腔容积,即,振膜后面的空气或气体隔室。因此,壳体是相对于磁体系统固定地设置的。在常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音圈(1a..1d)的方法,所述音圈具有形状为沿着圆周线(C)围绕音圈轴线(A)延伸的环或绕组(4a..4g)的电导体(9),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圆周线(C)的截面平面(D)中观察时并且当所述音圈轴线(A)指示高度方向时,所述圆周线(C)的第一节段(B1)中的不同绕组(4a..4g)被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上,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截面平面(D)中观察时,所述圆周线(C)的第二节段(B2)中的所述不同绕组(4a..4g)被设置成彼此紧挨着,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将所述绕组(4a..4g)中的第一绕组(4a、4a')和第二绕组(4b)设置成处于彼此上方但相对彼此向一旁偏移,以及a)在第二步骤中,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将所述第一绕组(4a、4a')按压到所述第二绕组(4b)的高度位置,或者b)在第二步骤中,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将所述第一绕组(4a、4a')折叠到所述第二绕组(4b)的高度位置,或者c)在第二步骤中,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借助于组合的折叠和按压方式,将所述第一绕组(4a、4a')移动到所述第二绕组(4b)的高度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4a..4g)是通过卷绕所述电导体(9)来形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4a..4g)是通过切割、冲压或蚀刻金属片或金属箔来形成的,所述金属片或金属箔:

)通过熔焊或钎焊进行互连,和/或

)折叠在彼此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导体(9)由铝制成或者包括铝,并且在折叠或弯曲区域被硬化和退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至步骤c)中的一个步骤期间,所述绕组(4a..4g)中的所述第一绕组(4a、4a')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执行横向于所述音圈轴线(A)的横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组(4a..4g)中的所述第一绕组(4a、4a')在执行步骤a)至步骤c)中的一个步骤之前远离所述音圈轴线(A)向外突出,而在步骤a)至步骤c)中的所述一个步骤期间,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执行横向于所述音圈轴线(A)的向内横向移动,或者

所述绕组(4a..4g)中的所述第一绕组(4a、4a')在执行步骤a)至步骤c)中的一个步骤之前向着所述音圈轴线(A)向内突出,而在步骤a)至步骤c)中的所述一个步骤期间,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执行横向于所述音圈轴线(A)的向外横向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从金属箔中切割出所述电导体(9);ii)在所述电导体(9)上形成绝缘层;iii)通过以下项由所述电导体(9)制成绕组(4a..4g)的叠层(10、10a、10b):

堆叠单独的绕组(4a..4g)并且电连接所堆叠的单独的绕组(4a..4g),和/或

折叠所述电导体(9);iv)在所述叠层(10、10b、10c)的所述绕组(4a..4g)之间施加粘合剂(5),以及v)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或者根据步骤a)至步骤c)中的任一步骤的工艺步骤在所述第二节段(B2)中形成所述绕组(4a..4g)。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步骤a)至步骤c)的单个工艺步骤中形成多个绕组(4a..4g)。9.一种电动致动器(17a..17c),所述电动致动器被设计为连接至板状结构(31)或振膜(18)的背面,所述背面与所述板状结构(31)或所述振膜(18)的发声表面(S)相反,并且所述电动致动器包括:

至少一个音圈(1a..1d),所述至少一个音圈在环形节段中具有形状为沿着圆周线(C)围绕音圈轴线(A)延伸的环或绕组(4a..4g)的电导体(9),并且特别地所述至少一个音圈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来制造的,以及

磁体系统(22),所述磁体系统被设计成在所述至少一个音圈(1a..1d)的环形节段中产生横向于所述导体(9)的磁场(M),

其中,当在垂直于所述圆周线(C)的截面平面(D)中观察时并且当所述音圈轴线(A)指示高度方向时,所述圆周线(C)的第一节段(B1)中的所述电导体(9)的不同绕组(4a..4g)被设置成一个在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
申请(专利权)人:奥音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