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及眼底照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68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及眼底照相机。遮光组件包括:遮光罩,其具有弹性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第一转接环,其固定设在遮光罩的第一开口边上,且用于与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相连;以及第二转接环,其包括固定设在遮光罩的第二开口边上且用于将遮光罩固定在眼底照相机的外壳的转接环体,以及设在转接环体上且沿着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弹性支肋,其中弹性支肋与弹性罩布的内表面接触并被设置成朝向第一转接环延伸。该遮光组件降低了遮光组件的遮光罩在拍摄组件移动最远位置时遮挡拍摄组件的风险,提高了眼底照相机的有效拍摄范围。提高了眼底照相机的有效拍摄范围。提高了眼底照相机的有效拍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及眼底照相机


[0001]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眼底照相机领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及包括该遮光组件的眼底照相机。

技术介绍

[0002]眼底照相机能够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及时检查,并对多种疾病起到有效的诊断、预警作用,例如可以通过筛选眼底照相机获得的眼底图像检测脑梗塞、脑溢血、脑动脉硬化、脑肿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或脑年化黄斑变性,因此眼底照相机或将成为筛查相关疾病不可或缺的医疗器械。
[0003]为了阻挡外部光源(例如太阳光)进入到眼底照相机内并影响眼底照相机的拍摄质量,需要在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与壳体的观察窗之间加装遮光组件,以将外部光源与眼底照相机隔绝。随着科技的进步,眼底照相机正在朝向全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导致现有的遮光组件已经难以目前需求。比如,我们在青岛市居民健康风险筛查活动中发现,现有的遮光组件主要包括遮光罩、设在遮光罩的第一开口边上且与拍摄组件相连的第一转接环和设在遮光罩的第一开口边上且与壳体相连的第二转接环,当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在壳体中运动到最远位置(例如最左侧或最右侧)时,遮光组件的遮光罩极易产生褶皱并遮挡拍摄组件,导致眼底照相机获得的眼底图像存在黑影,限缩了眼底照相机的有效拍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如上所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及包括该遮光组件的眼底照相机,其可以降低了遮光组件的遮光罩在拍摄组件移动最远位置时遮挡拍摄组件的风险,提高了眼底照相机的有效拍摄范围。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其提供了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其包括:遮光罩,其具有弹性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第一转接环,其固定设在遮光罩的第一开口边上,且用于与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相连;以及第二转接环,其包括固定设在遮光罩的第二开口边上且用于将遮光罩固定在眼底照相机的外壳的转接环体,以及设在转接环体上且沿着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弹性支肋,其中弹性支肋与遮光罩的内表面接触并被设置成朝向第一转接环延伸。
[0006]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弹性支肋呈现为弯曲的矩形片。
[0007]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弹性支肋的数量为6

10个。
[0008]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二开口边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图形,并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圆边、第一直边、第二圆边和第二直边,其中在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的中点处各设有一个弹性支肋,在第一圆边的两个端点处和一个中点处各设有一个弹性支肋,在第二圆边的两个端点处和一个中点处各设有一个弹性支肋。
[0009]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当弹性支肋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成的弯曲的矩形片时,矩形片的厚度为设定距离的0.004

0.01倍,矩形片在展平后的长度为设定
距离的0.2

0.25倍,矩形片在展平后的宽度为设定距离的0.2

0.25倍,其中设定距离为第一开口边的中心到第二开口边的中心的距离。
[0010]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转接环和第二转接环的材料皆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酰胺。
[0011]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转接环与遮光罩之间的连接为熔接或粘接,第二转接环的转接环体与遮光罩之间的连接为熔接或粘接。
[0012]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转接环与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之间的连接为卡接、螺纹连接或锁扣连接。
[0013]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转接环的转接环体与眼底照相机的外壳之间的连接为卡接、螺纹连接或锁扣连接。
[0014]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遮光罩的材料为不透明的橡胶、硅胶或具有弹性的针织物。
[00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其提供了一种眼底照相机,其包括如本技术第一方面的遮光组件。
[0016]在技术的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及包括该遮光组件的眼底照相机中,遮光组件的遮光罩的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可依次通过第一转接环和第二转接环分别连接到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和壳体,使得遮光罩可以阻止外界光源(例如太阳光)进入壳体并干扰眼底照相机的拍摄质量,由此可以提高眼底照相机获得的眼底图像的质量。同时,由于遮光罩具有一定弹性,使得遮光罩可以被拉伸或释放,所以遮光罩不但阻挡外界光源进入眼底照相机,还可以通过弹性伸缩的特性允许拍摄组件在相机壳体内进行运动并在合适位置拍摄出各样的眼底图像。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遮光组件使用了具有转接环体和弹性支肋的改进型的第二转接环,其中转接环体能像现有技术那样将遮光罩固定在眼底照相机的外壳,而增设的弹性支肋可以贴着遮光罩的内表面并对其实施一定程度的侧向支撑,当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在眼底照相机的壳体内移动到最远位置时,弹性支肋可以跟随遮光罩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并在变形过程中支撑着遮光罩,降低遮光罩产生褶皱并遮挡拍摄组件的风险,由此可以提高眼底照相机的有效拍摄范围,即保证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在其移动最远位置时不被遮光罩所遮挡并能拍摄出清晰的眼底图像。
附图说明
[0017]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0018]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遮光组件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0019]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遮光组件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遮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遮光组件的第二转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转接环;2、第二转接环;21、弹性支肋;22、转接环体;3、遮光罩;3a、第一开口边;3b、第二开口边;10、遮光组件;20、拍摄组件;3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4]为了降低遮光罩在拍摄组件移动最远位置(例如最左侧或最右侧)时遮挡拍摄组件的风险,提高眼底照相机的有效拍摄范围,即保证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在其移动最远位置上不被遮光罩所遮挡并能拍摄出清晰的眼底图像,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及一种包括该遮光组件的眼底照相机。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10,该遮光组件10包括遮光罩3。如图2和图3所示,遮光罩3包括彼此对称的第一开口边3a和第二开口边3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眼底照相机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光罩,其具有弹性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开口边和第二开口边;第一转接环,其固定设在遮光罩的第一开口边上,且用于与眼底照相机的拍摄组件相连;以及第二转接环,其包括固定设在遮光罩的第二开口边上且用于将遮光罩固定在眼底照相机的外壳的转接环体,以及设在转接环体上且沿着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弹性支肋,其中弹性支肋与遮光罩的内表面接触并被设置成朝向第一转接环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弹性支肋呈现为弯曲的矩形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弹性支肋的数量为6

10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开口边的形状为中心对称图形,并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圆边、第一直边、第二圆边和第二直边,其中在第一直边和第二直边的中点处各设有一个弹性支肋,在第一圆边的两个端点处和一个中点处各设有一个弹性支肋,在第二圆边的两个端点处和一个中点处各设有一个弹性支肋。5.根据权利要求2到4任一项所述的遮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当弹性支肋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成的弯曲的矩形片时,矩形片的厚度为设定距离的0.0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如杰任文斌郭振赵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