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759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1)水温: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幼体进入育苗池,水温为28.3~28.7℃,之后升高到29.8~30.2℃,到达糠虾幼体M2开始降至28.8~29.2℃,仔虾P2降至27.8~28.2℃;(2)密度:无节幼体投放密度18~20万/m3;(3)饲料:无节幼体变态为蚤状幼体,开始投喂牟氏角毛藻、骨条藻,保持总密度为400~600个/ml;蚤状2期开始辅以微囊饵料,日投饵次数为5~6次;蚤状3期投喂骨条藻,密度为90~110个/ml;糠虾1~2期投喂微囊饵料、虾片及轮虫;糠虾3期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二餐,微粒饵料四餐;仔虾1期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四餐,微粒饵料二餐。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提高对虾苗抗病能力,提高存活率和规格合格率。格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虾育苗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等优点,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属于优良虾种,其虾苗供不应求,而采用传统方法育苗,蚤状幼体抗病能力弱,导致虾苗幼体存活率低,影响育苗生产。故急需针对“广泰1号”,提供一种育苗方法,有效提高虾苗抗病能力,提高存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
[0006](1)水温: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幼体进入育苗池,水温为28.3~28.7℃,之后升高到29.8~30.2℃,到达糠虾2期开始降至28.8~29.2℃,仔虾2期降至27.8~28.2℃;
[0007](2)密度:无节幼体投放密度18~20万/m3;
[0008](3)饲料:无节幼体变态为蚤状幼体,开始投喂牟氏角毛藻、骨条藻,两者数量比例为0.8~1.2:0.8~1.2,保持总密度为400~600个/ml;
[0009]蚤状2期开始辅以微囊饵料,日投饵次数为5~6次,每日投喂密度为0.8~1.2mg/L,蚤状3期调整骨条藻密度为90~110个/ml;糠虾1~2期投喂微囊饵料、虾片及轮虫,微囊饵料和虾片的每日总投喂密度为1.4~1.6mg/L,所述微囊饵料和虾片的质量比0.4~0.6:0.8~1.2,所述轮虫的每日投喂密度9~11ind/mL;
[0010]所述微囊饵料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5~7份、海藻多糖2~3份、鼠李糖乳杆菌6~8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4~5份,制成粒径为10

20μm的微囊饵料。
[0011]糠虾3期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二餐,微粒饵料四餐,卤虫无节幼体每餐投喂9~11ind/mL,微粒饵料每餐投喂0.8~1.2mg/L;仔虾1期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四餐,微粒饵料二餐,每餐投喂卤虫无节幼体9~11ind/mL,微粒饵料4~6mg/L;所述微粒饵料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粉18~22份、酵母粉8~10份、椰子粕35~45份、木薯茎叶粉25~30份、桑叶粉28~32份、西番莲提取物10~20份,制成粒径为130

140μm的微粒饵料。
[0012]其中,幼体各阶段:无节幼体N,蚤状幼体Z,糠虾幼体M,仔虾幼体P。Z1:蚤状1期,Z2:蚤状2期;
[0013]M1:糠虾1期,M2:糠虾2期,M3:糠虾3期;
[0014]P1:仔虾1期,P2:仔虾2期;P3~11依次类推仔虾3~11期,P12:仔虾12期。
[0015]进一步的,所述微囊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椰子油5份、海藻多糖2.5
份、鼠李糖乳杆菌7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4份。
[0016]进一步的,所述微粒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鱼粉20份、酵母粉9份、椰子粕40份、木薯茎叶粉28份、桑叶粉30份、西番莲提取物15份。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对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进行育苗,有效提高对虾抗病能力,不但具有较高的虾苗存活率,还有效避免携带病原菌,而且具有较高的规格合格率。
[0019](2)本专利技术采用椰子油、海藻多糖、鼠李糖乳杆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制备微囊饵料,采用西番莲提取物鱼粉、桑叶粉、木薯茎叶粉、椰子粕、酵母粉制备微粒饵料,能够更好满足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各阶段幼体对营养需求,提高吸收率,提高抗病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育苗用水采用6kW离心泵,在海边经粗过滤统一提取,之后经沙滤池过滤后进入沉淀池沉淀,经100ppm漂白粉(有效氯含量≧30%)消毒处理24小时后,经72小时不间断曝气、沉淀,待余氯自然消失后,再经过过滤注入各用水池。
[0024]实施例1

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的育苗方法
[0025](1)水温: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幼体进入育苗池,育苗池育苗水体为15

20m3,每平方设置120目气石4个,水温为28.5℃,之后升高到30℃,到达糠虾幼体M2开始降至29℃,仔虾P2降至28℃;
[0026]光照: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P2前的光照为微光,至P5过渡到自然光照。
[0027]充气:无节幼体期微气,使幼体不下沉为度,以后逐渐增加充气量至沸腾状;育苗期间保持不间断充气。
[0028](2)密度:无节幼体投放密度20万/m3;
[0029](3)饲料:无节幼体变态为蚤状幼体,开始投喂牟氏角毛藻、骨条藻,牟氏角毛藻、骨条藻保持密度分别约为250个/ml;
[0030]蚤状2期开始辅以微囊饵料,日投饵次数为5次,日投喂密度为1mg/L,以200目的筛绢网过滤;蚤状3期投喂骨条藻,密度为100个/ml;糠虾幼体1~2期投喂微囊饵料、虾片及轮虫,微囊饵料日投喂密度为0.5mg/L,虾片日投喂密度为1mg/L,轮虫日投喂密度10ind/mL,以150目的筛绢网过滤;
[0031]上述微囊饵料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椰子油5份、海藻多糖2.5份、鼠李糖乳杆菌7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4份,制成粒径为10

20μm的微囊饵料。
[0032]M3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二餐,微粒饵料四餐,卤虫无节幼体每餐投喂10ind/mL,微粒饵料每餐投喂1mg/L;
[0033]仔虾P1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四餐,微粒饵料二餐,卤虫无节幼体每餐投喂10ind/mL,微粒饵料每餐投喂5mg/L,以100目的筛绢网过滤;该微粒饵料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鱼粉20份、酵母粉9份、椰子粕40份、木薯茎叶粉28份、桑叶粉30份、西番莲提取物15
份,制成粒径为130

140μm的微粒饵料。
[0034]育苗至仔虾P12后出苗。
[0035]实施例2

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的育苗方法
[0036](1)水温: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幼体进入育苗池,育苗池育苗水体为15

20m3,每平方设置120目气石4个,水温为28.5℃,之后升高到30℃,到达糠虾幼体M2开始降至29℃,仔虾P2降至28℃;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1)水温: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幼体进入育苗池,水温为28.3~28.7℃,之后升高到29.8~30.2℃,到达糠虾2期开始降至28.8~29.2℃,仔虾2期降至27.8~28.2℃;(2)密度:无节幼体投放密度18~20万/m3;(3)饲料:无节幼体变态为蚤状幼体,开始投喂牟氏角毛藻、骨条藻,保持总密度为400~600个/ml;蚤状2期开始辅以微囊饵料,日投饵次数为5~6次,蚤状3期调整骨条藻密度为90~110个/ml;糠虾1~2期投喂微囊饵料以及虾片、轮虫;糠虾3期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二餐,微粒饵料四餐;仔虾1期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四餐,微粒饵料二餐;所述微囊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椰子油5~7份、海藻多糖2~3份、鼠李糖乳杆菌6~8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4~5份;所述微粒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鱼粉18~22份、酵母粉8~10份、椰子粕35~45份、木薯茎叶粉25~30份、桑叶粉28~32份、西番莲提取物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椰子油5份、海藻多糖2.5份、鼠李糖乳杆菌7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4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抗病能力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饵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鱼粉20份、酵母粉9份、椰子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绍令何强周沼嘉林维肖
申请(专利权)人:渤海水产育种海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