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748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旨在解决当前智能机器人与儿童在居家用途中互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包括可移动的机体、拾取口、铲起机构、导入机构、滑盖机构、驱动中枢、防护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可移动的机体的行进端开设有拾取口,经拾取口内的铲起机构及导入机构的引导,便于机体在移动过程中对家庭中儿童散落的玩具进行拾取,再通过驱动中枢的驱动,使得被拾取进铲起机构上的玩具从机体内顶升抬起,配合与铲起机构同步运动的能够侧开的滑盖机构,儿童可以从机体的拾取腔中拿取被拾取的玩具,利用这种智能陪护机器人,提高该机器人的使用率及促进交互效果,并且也提高了儿童对玩具再使用的兴趣。对玩具再使用的兴趣。对玩具再使用的兴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已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智能机器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其中,陪护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人的一种,能够辅助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给生活带来便利。
[0003]目前主流的智能机器人主要聚焦于机器人与用户的交互研究与运用,以及学习辅导、AR等功能,这类机器人过于注重附加功能的堆砌,而忽略了儿童伴侣的产品属性,例如儿童在家玩玩具时,玩具随手丢放,导致儿童对玩具只有短暂记忆及兴趣,同时对智能机器人的功能和交互动作也比较单一,只有在有需求时用到,两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差。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以解决当前智能机器人与儿童在居家用途中互动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包括可移动的机体、拾取口、铲起机构、导入机构、滑盖机构、驱动中枢、防护机构;所述拾取口布置于所述机体行进端,所述铲起机构布置于所述拾取口内部,所述导入机构布置于所述铲起机构进料一侧,所述滑盖机构布置于所述铲起机构出料一侧,所述驱动中枢布置于所述机体内部联接所述铲起机构及滑盖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布置于所述驱动中枢上联接所述铲起机构。
[0006]优选地,所述铲起机构包括底板、铲板、挡板、导块;所述底板布置于所述拾取口底部,所述铲板相对所述拾取口进口布置于所述底板进料端;其中,所述铲板与所述底板连接形成置物面,所述置物面相对导入机构的位置设有避让槽;所述挡板布置于所述底板终端联接所述驱动中枢,所述导块相对所述驱动中枢的位置固设于所述底板上,其中,所述导块与所述防护机构挤压接触。
[0007]优选地,所述导入机构包括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拾取口进口的电机A,所述电机A输出端套接有旋叶,两个所述旋叶间隙配合构成相对所述铲板进料方向的导料通道。
[0008]优选地,所述滑盖机构包括相对所述拾取口的位置布置于所述机体顶盖的盖体,所述盖体上相对所述驱动中枢的位置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与所述驱动中枢啮合接触。
[0009]优选地,所述驱动中枢包括转轴、导向座、滑块、不完全齿轮;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挡板高端,所述导向座布置有两个,相对所述拾取口的位置呈对称结构固设于所述机体底板上,其中,所述导向座上竖直开设有直线导槽,所述直线导槽上连通有圆弧导槽,所述圆弧导槽的圆心与所述直线导槽的终点重合,所述滑块布置于所述导向座内侧,其中,所述滑块上相对所述直线导槽的位置分别设有导柱A和导柱B,所述导柱A与所述直线导槽滑动连
接,所述导柱B与所述直线导槽及圆弧导槽滑动配合,且所述滑块高端连接有不完全齿轮,所述不完全齿轮与所述齿板啮合接触。
[0010]优选地,所述驱动中枢还包括驱动轴、转角连杆;所述驱动轴相对所述圆弧导槽的位置布置于所述导向座一角,其中,所述驱动轴输入端连接有电机B,所述驱动轴输出端与所述导向座角部转动连接,转角连杆,布置于所述滑块内侧,其中,所述转角连杆固定端套接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转角连杆活动端转动设于所述滑块上。
[0011]优选地,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导柱A的位置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并且不完全齿轮的圆心与导柱A位置对齐。
[0012]优选地,所述转角连杆活动端相对所述导柱B的位置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相对所述底板运动终点的位置布置于所述导向座上的翼板,所述翼板根部与所述导向座转动连接,所述翼板侧壁通过钩簧与所述导向座弹性连接;其中,所述翼板的尺寸与所述避让槽的尺寸适配。
[0014]优选地,所述导向座上相对导块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块滑动连接;其中,所述导块终端开设有斜面A,所述斜面A与所述翼板根部的斜面B挤压接触。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在可移动的机体的行进端开设有拾取口,经拾取口内的铲起机构及导入机构的引导,便于机体在移动过程中对家庭中儿童散落的玩具进行拾取,再通过驱动中枢的驱动,使得被拾取进铲起机构上的玩具从机体内顶升抬起,配合与铲起机构同步运动的能够侧开的滑盖机构,儿童可以从机体的拾取腔中拿取被拾取的玩具,利用这种智能陪护机器人,提高该机器人的使用率及促进交互效果,并且也提高了儿童对玩具再使用的兴趣,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功能强大,交互得到进一步的促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去壳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仰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6中细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中枢及其联接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5]图中:1、机体;2、拾取口;3、铲起机构;4、导入机构;5、滑盖机构;6、驱动中枢;7、防护机构;
[0026]301、底板;302、铲板;303、挡板;304、导块;3041、斜面A;
[0027]401、电机A;402、旋叶;
[0028]501、盖体;502、齿板;
[0029]601、转轴;602、导向座;6021、直线导槽;6022、圆弧导槽;603、滑块;6031、导柱A;6032、导柱B;604、不完全齿轮;605、驱动轴;606、电机B;607、转角连杆;
[0030]701、翼板;7011、斜面B;702、钩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2]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参见图1至图8,包括可移动的机体1、拾取口2、铲起机构3、导入机构4、滑盖机构5、驱动中枢6、防护机构7;拾取口2布置于机体1行进端,铲起机构3布置于拾取口2内部,导入机构4布置于铲起机构3进料一侧,滑盖机构5布置于铲起机构3出料一侧,驱动中枢6布置于机体1内部联接铲起机构3及滑盖机构5,防护机构7布置于驱动中枢6上联接铲起机构3。值得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智能机器人的交互模块置于一个可移动的机体1内,机体1形状类似于扫地机器人的扁平状,其主要目的在于便于机体1对家庭中儿童散落的玩具进行拾取,并将拾取的玩具顶升出机体1,这种扁平结构有利于儿童从机体1上拿取被拾取的玩具。
[0033]本专利技术在可移动的机体1的行进端开设有拾取口2,经拾取口2内的铲起机构3及导入机构4的引导,便于机体1在移动过程中对家庭中儿童散落的玩具进行拾取,再通过驱动中枢6的驱动,使得被拾取进铲起机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机体(1);拾取口(2),布置于所述机体(1)行进端;铲起机构(3),布置于所述拾取口(2)内部;导入机构(4),布置于所述铲起机构(3)进料一侧;滑盖机构(5),布置于所述铲起机构(3)出料一侧;驱动中枢(6),布置于所述机体(1)内部联接所述铲起机构(3)及滑盖机构(5);防护机构(7),布置于所述驱动中枢(6)上联接所述铲起机构(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铲起机构(3)包括:底板(301),布置于所述拾取口(2)底部;铲板(302),相对所述拾取口(2)进口布置于所述底板(301)进料端;其中,所述铲板(302)与所述底板(301)连接形成置物面,所述置物面相对导入机构(4)的位置设有避让槽;挡板(303),布置于所述底板(301)终端联接所述驱动中枢(6);导块(304),相对所述驱动中枢(6)的位置固设于所述底板(301)上;其中,所述导块(304)与所述防护机构(7)挤压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机构(4)包括两个对称分布于所述拾取口(2)进口的电机A(401),所述电机A(401)输出端套接有旋叶(402),两个所述旋叶(402)间隙配合构成相对所述铲板(302)进料方向的导料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机构(5)包括相对所述拾取口(2)的位置布置于所述机体(1)顶盖的盖体(501),所述盖体(501)上相对所述驱动中枢(6)的位置连接有齿板(502),所述齿板(502)与所述驱动中枢(6)啮合接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家用智能儿童陪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中枢(6)包括:转轴(601),穿设于所述挡板(303)高端;导向座(602),布置有两个,相对所述拾取口(2)的位置呈对称结构固设于所述机体(1)底板上;其中,所述导向座(602)上竖直开设有直线导槽(6021),所述直线导槽(6021)上连通有圆弧导槽(6022),所述圆弧导槽(6022)的圆心与所述直线导槽(6021)的终点重合;滑块(603),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坤李伟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