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笋种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729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笋种植系统,包括地下管理模块和地上管理模块,所述地下管理模块包括下主管和设置于下主管内的下副管,所述下主管上设置有若干下出水口,所述下副管上设置有若干下传感位,所述地上管理模块包括上主管和设置于上主管内的上副管,所述上主管上设置有若干上出水口,所述上副管上设置有若干上传感位,所述下主管一端设置有第一输料箱,所述上主管一端设置有第二输料箱,所述下主管和上主管空间垂直,投影线呈网状,所述上副管和下副管均连接控制中心,所述第一输料箱和第二输料箱和控制中心相连。解决了现有竹笋种植系统管理不便,成活率低,不便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不便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不便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笋种植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竹笋培育
,尤其涉及一种竹笋种植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为多年生常绿禾本目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
[0003]竹笋种植传统的方式是选取合适的土地,对土地进行施肥,然后将母竹移栽至新土地,等待母竹根部长出新竹笋即可,传统方式种植,出芽率难以保证,同时移栽母竹操作方法较为复杂,现有技术中部分技术人员采用其它方式进行种植,如专利CN201810732255.5公开了一种高产楠竹笋种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把鲜嫩楠竹切碎,晒干,置于水池中浸泡,并加入0.3%~0.5%的石灰,浸泡时间24~48小时后,捞起沥至含水量60%~70%;然后均匀喷上杀菌液;2)选择阴凉、通风、湿度较大、土壤偏酸性、结构疏松、腐殖质多的场地;3)将场地翻土15~20cm,后将切碎的鲜嫩楠竹均匀铺开,然后均匀覆盖一层有机肥,然后覆一层土,再覆一层有机肥,最后用土覆盖;完毕用麻袋覆盖1~2天;4)每2天浇一次水,水量达到70%~80%;5)在第10天,喷洒特制杀虫剂;喷洒后用稻草或枯草盖住;6)待楠竹笋露出芽后,每3~4天喷洒一次杀虫剂,防治笋夜蛾、笋蝇、竹象虫。其通过改良楠竹笋种植方法,缩短了楠竹笋的种植周期,产量较之前提升一半。实践中发现通过切碎的鲜嫩楠竹方法进行育种,其成活率较低,其虽然可用于产业化种植,但由于其成活率低,难以进行推广。其成活率主要由原料和管理造成,传统种植方法由于无法直观进行观察,导致无法进行批量管理,在当前的智慧农业前景下,其无法满足当代农民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笋种植系统,以解决现有竹笋种植系统管理不便,成活率低,不便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笋种植系统,包括地下管理模块和地上管理模块,所述地下管理模块包括下主管和设置于下主管内的下副管,所述下主管上设置有若干下出水口,所述下副管上设置有若干下传感位,所述地上管理模块包括上主管和设置于上主管内的上副管,所述上主管上设置有若干上出水口,所述上副管上设置有若干上传感位,所述下主管一端设置有第一输料箱,所述上主管一端设置有第二输料箱,所述下主管和上主管空间垂直,投影线呈网状,所述上副管和下副管均连接控制中心,所述第一输料箱和第二输料箱和控制中心相连。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料箱包括箱体、与箱体相连的打压泵、设置于箱体内的搅拌轴、设置于打压泵和箱体之间的过滤组件。下主管埋于地底,不便于维修和保养,因此供水时采用过滤组件进行过滤,从源头避免出现下出水口堵塞的现象。
[0007]优选的,所述上出水口包括与上主管相连的柱状喷头,所述柱状喷头内设置有螺
旋水道、过滤板和活动设置于过滤板上的搅拌桨,所述柱状喷头下方设置有与之配合的锥形喷嘴。上主管安装在地表外,出现堵塞现象可以人工处理,由于螺旋水道和过滤板的设置,通过螺旋水道的水柱冲刷,可带动搅拌桨转动,将过滤板上的堵塞物进行刮除,减少堵塞现象的发生,其堵塞现象同理也是通过传感器进行判断,当区域内出现少水现象,在供给水源后,仍处于此状态时,则判定为堵塞,将告警通知人工处理。旋下锥形喷嘴,清理柱状喷头或者更换过滤板即可。
[0008]优选的,所述上传感位包括距离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
[0009]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竹笋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选取适宜长度的竹鞭条,放入促活液中浸泡;竹鞭条的选择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为了保证成活率,可选取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筛选,通常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促活液的种类市场上较多,且技术已经成熟,无论是生根还是提供营养均可,此处可按照经验进行选择。
[0011]S2、培育种植地,包括松土、施肥和调节pH值;采用机械翻土,同时对其进行施肥,根据竹鞭条种植要求,对土壤进行pH值得调节,土壤调节pH值得方法为常规手段,此处竹笋所需的pH值使用现有技术即可获得。
[0012]S3、在种植地上挖出深度为15

22cm、宽度的为20

30cm的长沟,挖沟的深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为了保证工业化批量培育,将尺寸近似设置,可以保证竹笋生长趋势基本相同,将相应传感器安装在下传感位上,并放入下主管,将竹鞭条按一定间隔放入长沟内,然后进行掩埋;下主管主要用于输送水源、部分养分和部分药液,保证种植所需水分、部分营养供给和病虫害的预防。
[0013]S4、将相应传感器安装在上传感位上,将上主管安装在地表上;上主管安装通常不采用贴地安装,而是采用支架将上主管进行安装,上主管主要是输送养分,以及部分药液,通过从地表伸入至根部。
[0014]S5、将第一输料箱与下主管相连,第二输料箱与上主管相连,并将传感器与控制中心相连;传感器的布置可以为十字交叉形或其他形状,需要保证其获得最大感知范围。
[0015]S6、下传感位上的传感器用于检测范围内的湿度信息和养分信息,所述上传感位上的传感器用于进行视觉检测,主要用于检测新生竹笋的高度、粗细等外观形状;控制中心定期获取下传感位和上传感位的信息,捕捉缺陷信息,并发送至使用者;
[0016]S7、使用者根据缺陷信息,对第一输料箱和第二输料箱内的物质进行调节,并且及时通过上主管和下主管供应。
[0017]优选的,所述缺陷信息包括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所述外部缺陷包括高度缺陷和壮实度缺陷,所述内部缺陷包括含水量缺陷、养分缺陷和病菌量缺陷。如此当出现外部缺陷时,可以通过对供料的调节通过修正内部缺陷继而解除竹笋的外部缺陷,有助于工业化生产。同时网状布置的传感器,可以通过立体空间有限元分析,分析出缺陷区域,人工对缺陷区域进行处理,如此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干预,基本无需人工施肥和管理,即可获得产量高的竹笋。对于当前智慧农业的发展无疑是巨大进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竹笋种植系统通过对地下竹鞭的情况与地上竹笋的情况结合,采用控制中心的系统算法结合专家的经验,进行养分和水分的补给,管理方便,同时在出水口处
设置防堵喷头,利用水压带动搅拌桨将过滤板上堵塞物擦除,可以有效防止堵塞现象,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竹笋种植系统管理不便,成活率低,不便于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1、下主管;12、下副管;13、下出水口;14、下传感位;15、第一输料箱;21、上主管;22、上副管;23、上出水口;24、上传感位;25、第二输料箱;151、箱体;152、打压泵;153、搅拌轴;154、过滤组件;231、柱状喷头;232、螺旋水道;233、过滤板;2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笋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管理模块和地上管理模块,所述地下管理模块包括下主管(11)和设置于下主管(11)内的下副管(12),所述下主管(11)上设置有若干下出水口(13),所述下副管(12)上设置有若干下传感位(14),所述地上管理模块包括上主管(21)和设置于上主管(21)内的上副管(22),所述上主管(21)上设置有若干上出水口(23),所述上副管(22)上设置有若干上传感位(24),所述下主管(11)一端设置有第一输料箱(15),所述上主管(21)一端设置有第二输料箱(25),所述下主管(11)和上主管(21)空间垂直,投影线呈网状,所述上副管(22)和下副管(12)均连接控制中心,所述第一输料箱(15)和第二输料箱(25)和控制中心相连。2.一种竹笋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适宜长度的竹鞭条,放入促活液中浸泡;S2、培育种植地,包括松土、施肥和调节pH值;S3、在种植地上挖出深度为15

22cm、宽度的为20

30cm的长沟,将相应传感器安装在下传感位(14)上,并放入下主管(11),将竹鞭条按一定间隔放入长沟内,然后进行掩埋;S4、将相应传感器安装在上传感位(24)上,将上主管(21)安装在地表上;S5、将第一输料箱(15)与下主管(11)相连,第二输料箱(25)与上主管(21)相连,并将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习安曾琪琳许彩龚建新刘青青罗萍胡江明张明肖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桃江县竹缘林科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