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编织方法、支架及支架输送器技术

技术编号:377726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8
本公开提供了支架编织方法、支架及支架输送器,柱状芯轴上设置至少两列不安装定位桩的孔位,采用线材沿从其中一定位桩底部绕过后再上下往复折弯走向绕过定位桩,同时线材跨越不设置定位桩的两行孔位后再绕过下一定位桩,通过线材绕柱状芯轴上的定位桩进行上下往复缠绕编织形成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柔性的支架。对应跨越不设置定位桩的孔位位置形成的部分织网柔性较高,其他位置织网柔性较低,使得织网整体上柔性适中,以此防止该支架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风险,同时又降低了该支架装载与释放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编织方法、支架及支架输送器


[000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支架编织方法、支架及支架输送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医学领域,腔内假体已被广泛地用于植入血管、胆管、或者生物体的其它类似的腔管。这些假体通常被称作支架,并且用于保持、打开或扩张管腔或隔绝病灶管腔。在扭曲的管腔内需要能顺应管腔空间扭曲结构的支架,这样支架在实现治疗功能的同时对管腔的不利影响最小。在血管或非血管领域,多数需要植入支架的部位都存在迂曲或重复性弯曲形变的问题。现有的支架中存在以下问题:支架柔性不足导致支架断裂、支架端口损伤管腔、支架闭塞打折等。而高柔性支架存在装载与释放困难,支架装载与释放过程容易发生力度过大、支架破损、定位不准、支架闭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架编织方法、支架及支架输送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架柔性不足或柔性过高而影响支架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4]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支架编织方法,该方法使用柱状芯轴,所述柱状芯轴沿其长度分割线和圆周分割线交点位置形成有呈行和列布置的孔位,所述长度分割线沿所述柱状芯轴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圆周分割线沿所述柱状芯轴的圆周向布置;对应相邻行的所述孔位交错布置,所述孔位内可拆卸设置有凸出柱状芯轴外表面的定位桩,其中,至少两列成列布置的孔位不设置定位桩,不设置定位桩的其中一列孔位两端的孔位设置定位桩;
[0005]以其中任意一个定位桩为基准点作为起始点,使线材沿从该定位桩底部绕过后再呈上下往复折弯走向绕过定位桩,所述线材跨越不设置定位桩的两行孔位后再绕过下一定位桩;使线材在柱状芯轴上交叉编织形成包括有菱形结构和圆形结构组合的织网。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使线材从所述柱状芯轴的一端对应的第一行定位桩中第一基准定位桩底部斜向上绕过第一基准定位桩,并使线材从第一行定位桩上方的第二行定位桩中的第二基准定位桩上部斜向下绕过第二基准定位桩,第二基准定位桩紧挨所述第一基准定位桩;
[0008]步骤二:使线材在第一行定位桩和第二行定位桩上下往复重复步骤一至线材在第二行定位桩无对应需绕过的定位桩,使线材斜向上跨越两行孔位后再从第四行定位桩中的定位桩上部斜向下绕过该定位桩,使线材从第三行定位桩中的其中一个定位桩底部斜向上绕过该定位桩;按步骤一的缠绕方式使线材在第三行定位桩和第四行定位桩上下往复缠绕;
[0009]步骤三:使线材沿柱状芯轴长度方向不断向上编织,至线材绕至柱状芯轴另一端最后一行定位桩的其中一个定位桩后,线材从该定位桩上部斜向下回绕至倒数第二行定位桩中的一个定位桩,且线材与该定位桩上的已有线材交叉缠绕后从该定位桩底部斜向上绕
至最后一行定位桩的另一定位桩;使线材从最后一行定位桩向倒数第二行定位桩上下往复回勾交叉缠绕;
[0010]步骤四:使线材沿柱状芯轴长度方向不断向下按照与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缠绕方式反向与已有线材交叉编织,至线材绕回至第一行定位桩;
[0011]步骤五:分离所述定位桩,得到编织形成的织网。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四中,所述线材向下跨越未设置定位桩的孔位时,与孔位处对应的线材交叉。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三中,所述线材沿柱状芯轴长度方向向上绕至柱状芯轴另一端最后一行定位桩,该行定位桩对应所述柱状芯轴的最后一行孔位,该行孔位对应为柱状芯轴上第奇数行孔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材在定位桩处对应交叉形成圆形结构;所述线材在相邻三行的四个相邻定位桩处对应形成菱形结构。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五中,分离定位桩前对柱状芯轴上的织网热定型处理。
[0016]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支架,所述支架通过上述支架编织方法制备,所述线材构造为韧性线材。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覆膜,所述覆膜为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制成的透明的薄膜:
[0018]膨胀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透明的薄膜;或聚氨酯材料制成的透明的薄膜;所述覆膜包覆在所述支架的至少一端。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材在相邻两行定位桩上形成的编织图案相同。
[0020]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器,所述支架输送器对上述支架进行输送;所述支架输送器至少包括尾端接头、双腔支撑管、外管接头、外管、芯轴管、锥形头和后释放装置,所述尾端接头与所述双腔支撑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双腔支撑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外管接头与所述外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外管的另一端与锥形头可拆卸连接,所述芯轴管安装在所述双腔支撑管的其中一个腔内;所述后释放装置包括限位器、拉线手柄与展开丝,所述固定器设置在所述芯轴管靠近锥形头的一端,所述展开丝从设置在尾端结头的所述拉线手柄穿入所述双腔支撑管的另一个腔内并延伸至锥形头处,所述展开丝与所述限位器配合保持所述支架呈非折叠状态固定于所述芯轴管的状态。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器包括固定环和固定线圈,所述固定环卡固在所述芯轴管外圆周面,所述固定环与所述芯轴管外圆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固定线圈的一端从所述缝隙穿过,所述固定线圈在所述固定环两侧对应形成两个环;所述固定线圈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架上的菱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所述展开丝穿过固定线圈的两个环。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靠近双腔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外腔支撑管的端部抵接。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头上设有展开丝插槽。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接头上至少设有外管冲洗端口,所述外管冲洗端口与所述外管连通。
[0025]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柱状芯轴上设置至少两列不安装定位桩的孔位,采用线材沿从其中一定位桩底部
绕过后再上下往复折弯走向绕过定位桩,同时线材跨越不设置定位桩的两行孔位后再绕过下一定位桩,使线材在柱状芯轴上交叉编织形成包括有菱形结构和圆形结构组合的织网。对应跨越不设置定位桩的孔位位置形成的部分织网柔性较高,其他位置织网柔性较低,使得织网整体上柔性适中,以此防止该支架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的风险,同时又降低了该支架装载与释放难度。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公开柱状芯轴的展开图(未安装定位桩)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公开柱状芯轴的展开图(安装有定位桩)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公开线材从柱状芯轴底端开始编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公开线材编织至最后一行孔位并开始回勾编织时的结构示意视图及其局部放大;
[0032]图5为本公开从柱状芯轴顶部回勾编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架编织方法,该方法使用柱状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芯轴沿其长度分割线和圆周分割线交点位置形成有呈行和列布置的孔位,所述长度分割线沿所述柱状芯轴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圆周分割线沿所述柱状芯轴的圆周向布置;对应相邻行的所述孔位交错布置,所述孔位内可拆卸设置有凸出柱状芯轴外表面的定位桩,其中,至少两列成列布置的孔位不设置定位桩,不设置定位桩的其中一列孔位两端的孔位设置定位桩;以其中任意一个定位桩为基准点作为起始点,使线材沿从该定位桩底部绕过后再呈上下往复折弯走向绕过定位桩,所述线材跨越不设置定位桩的两行孔位后再绕过下一定位桩;使线材在柱状芯轴上交叉编织形成包括有菱形结构和圆形结构组合的织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线材从所述柱状芯轴的一端对应的第一行定位桩中第一基准定位桩底部斜向上绕过第一基准定位桩,并使线材从第一行定位桩上方的第二行定位桩中的第二基准定位桩上部斜向下绕过第二基准定位桩,第二基准定位桩紧挨所述第一基准定位桩;步骤二:使线材在第一行定位桩和第二行定位桩上下往复重复步骤一至线材在第二行定位桩无对应需绕过的定位桩,使线材斜向上跨越两行孔位后再从第四行定位桩中的定位桩上部斜向下绕过该定位桩,使线材从第三行定位桩中的其中一个定位桩底部斜向上绕过该定位桩;按步骤一的缠绕方式使线材在第三行定位桩和第四行定位桩上下往复缠绕;步骤三:使线材沿柱状芯轴长度方向不断向上编织,至线材绕至柱状芯轴另一端最后一行定位桩的其中一个定位桩后,线材从该定位桩上部斜向下回绕至倒数第二行定位桩中的一个定位桩,且线材与该定位桩上的已有线材交叉缠绕后从该定位桩底部斜向上绕至最后一行定位桩的另一定位桩;使线材从最后一行定位桩向倒数第二行定位桩上下往复回勾交叉缠绕;步骤四:使线材沿柱状芯轴长度方向不断向下按照与步骤一和步骤二的缠绕方式反向与已有线材交叉编织,至线材绕回至第一行定位桩;步骤五:分离所述定位桩,得到编织形成的织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线材向下跨越未设置定位桩的孔位时,与孔位处对应的线材交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线材沿柱状芯轴长度方向向上绕至柱状芯轴另一端最后一行定位桩,该行定位桩对应所述柱状芯轴的最后一行孔位,该行孔位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泽粮邱宇晨颜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