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套管转接头及其安装方法、套管连接结构。该套管转接头包括:内转接头(1);外转接头(2),套设在内转接头(1)外,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段(3)以及套接段(4),套接段(4)能够与内转接头(1)之间形成转接腔(5),套接段(4)具有与转接腔(5)连通的转接口(6);内转接头(1)和外转接头(2)在安装前分体设置,在安装时在连接段(3)与内转接头(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套管转接头,能够有效解决输氢套管之间的连接问题,既能够方便实现内管的连接,又能够保证外管与内管之间的保护气的连续性。的连续性。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转接头及其安装方法、套管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氢管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套管转接头及其安装方法、套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鉴于我国能源分布和需求的特点,西部地区的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较为丰富,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出的氢气未来有大规模低成本运输的需求。利用管道输氢是解决大规模氢气低成本长距离运输的有效途径。
[0003]相关技术中,由于建设专用输氢管道成本高昂,氢气的输送主要是通过掺混在天然气中的方式,利用天然气管道进行输送。但是,掺混的输送方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天然气钢制管道的氢气损伤、掺混比例限制高、氢气提纯能耗较高等。当掺氢天然气直接使用时,存在热值降低、终端设备对掺氢比例的适应性等问题。
[0004]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一种套管式输氢管道系统,能够避免氢气对管道造成的氢损伤,且无需提纯,成本低。在套管式输氢管道系统中,内管通高压氢气,内外管之间充等压保护气,实现临氢与承压的解耦。
[0005]由于输氢套管采用套管结构,外管套设在内管外,对内管进行完全包裹,因此在需要对两部分的输氢套管进行连接时,内管之间的连接会受制于外管结构的阻挡,因此连接较为困难,同时,内管之间的连通需要保持连续性,外管与内管之间的保护气的连通也需要具有连续性,这进一步增加了两段输氢套管在连接时的难度。
[0006]当前技术中缺乏一种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输氢套管之间的连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转接头及其安装方法、套管连接结构,能够有效解决输氢套管之间的连接问题,既能够方便实现内管的连接,又能够保证外管与内管之间的保护气的连续性。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套管转接头,包括:
[0009]内转接头;
[0010]外转接头,套设在内转接头外,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段以及套接段,套接段能够与内转接头之间形成转接腔,套接段具有与转接腔连通的转接口;
[0011]内转接头和外转接头在安装前分体设置,在安装时在连接段与内转接头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0012]进一步地,内转接头的轴向长度大于外转接头的轴向长度,内转接头与外转接头完成安装后,内转接头的第一端从连接段处伸出外转接头外预设距离,内转接头的第二端位于套接段的管口内侧。
[0013]进一步地,转接口处设置有转接管,转接管固定连接在套接段外,并与套接段之间形成密封配合。
[0014]进一步地,连接段、套接段和转接管为一体成型。
[0015]进一步地,内转接头套设在套接段内的第二端,端部设置有定位台阶,定位台阶被构造为与待焊接管件形成套接定位。
[0016]进一步地,内转接头的第二端端部的管壁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从定位台阶的底部向内壁面延伸。
[0017]进一步地,导向面在连接位置处的切线方向与内壁面的延伸方向一致。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套管转接头的安装方法,用于实现输氢套管之间的连接,输氢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安装方法包括:
[0019]将内转接头与内管进行对接,实现内转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连接;
[0020]将外转接头套设在内转接头外,并使得外转接头与外管之间实现对接,实现外转接头与外管之间的密封连接;
[0021]将外转接头的连接段与内转接头之间密封连接。
[0022]进一步地,将内转接头与内管进行对接,实现内转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连接的步骤包括:
[0023]将内管套接在内转接头的定位台阶外,并推动至定位台阶的止挡位置;
[0024]在内管与内转接头的对接位置进行焊接密封固定。
[0025]进一步地,将外转接头套设在内转接头外,并使得外转接头与外管之间实现对接,实现外转接头与外管之间的密封连接的步骤包括:
[0026]在外转接头套设在内转接头外之后,转动外转接头相对于内转接头的位置,使得外转接头上的转接口朝向到达预设位置;
[0027]使得外转接头的套接段连接端端面与外管连接端端面对齐;
[0028]将外转接头与外管在对接位置处进行焊接密封固定。
[0029]进一步地,安装方法还包括:
[0030]将纯氢管道与内转接头的第一端对齐,对纯氢管道和内转接头进行焊接密封固定;
[0031]将保护气管道与转接口对齐后,将保护气管道与转接口之间进行焊接密封固定。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套管连接结构,用于实现两个输氢套管的连接,包括上述的套管转接头,每个输氢套管的连接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套管转接头,两个套管转接头的转接口之间通过保护气管道连通。
[0033]进一步地,套管连接结构还包括纯氢管道,纯氢管道设置在两个套管转接头的内转接头之间,并与内转接头密封连接。
[003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套管转接头包括:内转接头;外转接头,套设在内转接头外,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段以及套接段,套接段能够与内转接头之间形成转接腔,套接段具有与转接腔连通的转接口;内转接头和外转接头在安装前分体设置,在安装时在连接段与内转接头之间形成密封连接。该套管转接头的内转接头和外转接头分开设置,仅在安装时进行密封连接,因此,在该套管转接头实现套管之间的连接时,可以首先实现内转接头与套管的内管之间的连接,由于此时外转接头与内转接头分开,因此外转接头不会对内转接头与内管之间的连接形成阻碍,可以方便实现内转接头与内管之间的连接,能够保证连接质量,操作更加简单,易于实现,在完成内转接头与内管之间的密封连接之后,可以将外转接
头套接在内转接头外,并使得外转接头与外管之间对接之后密封连接,之后在将外转接头与内转接头之间进行密封连接,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内管的连接和外管的连接可以分开进行,降低了套管连接的难度,提高了连接的效率,同时,由于套接段上开设有与转接腔连通的转接口,因此可以通过两个转接口之间的连通,从外管的外部实现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形腔之间的连通,进而实现了环形腔内的保护气的连通,保证了内管氢气以及内管与外管之间的保护气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003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6]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套管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套管转接头与输氢套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8]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套管转接头与输氢套管的安装方法流程图。
[003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40]1、内转接头;2、外转接头;3、连接段;4、套接段;5、转接腔;6、转接口;7、转接管;8、定位台阶;9、导向面;10、内管;11、外管;12、纯氢管道;13、保护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转接头(1);外转接头(2),套设在所述内转接头(1)外,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段(3)以及套接段(4),所述套接段(4)能够与所述内转接头(1)之间形成转接腔(5),所述套接段(4)具有与所述转接腔(5)连通的转接口(6);所述内转接头(1)和所述外转接头(2)在安装前分体设置,在安装时在所述连接段(3)与所述内转接头(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接头(1)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外转接头(2)的轴向长度,所述内转接头(1)与所述外转接头(2)完成安装后,所述内转接头(1)的第一端从所述连接段(3)处伸出所述外转接头(2)外预设距离,所述内转接头(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套接段(4)的管口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口(6)处设置有转接管(7),所述转接管(7)固定连接在所述套接段(4)外,并与所述套接段(4)之间形成密封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3)、所述套接段(4)和所述转接管(7)为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接头(1)套设在所述套接段(4)内的第二端,所述内转接头(1)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台阶(8),所述定位台阶(8)被构造为与待焊接管件形成套接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接头(1)的第二端端部的管壁设置有导向面(9),所述导向面(9)从所述定位台阶(8)的底部向内壁面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9)在连接位置处的切线方向与所述内壁面的延伸方向一致。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管转接头的安装方法,用于实现输氢套管之间的连接,输氢套管包括内管(10)和外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将内转接头(1)与内管(10)进行对接,实现内转接头(1)与内管(10)之间的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道贵,陈炼,杨雨薇,江斌,房芳芳,何旭道,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