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城市高架道路防眩装置及设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00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是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城市高架道路防眩装置及设计方法;包括收集高架桥及其周边的相关技术资料;建立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验证在需要设置声屏障的路段,在需要进行防眩设计的路段,将声屏障透明屏体材质更换为调光玻璃,通过光控或者远程网控的方式实现调光玻璃透明与不透明状态的切换,且不影响声屏障的隔声功能;利用光控探头采集当地光照度,根据采集的光照度为光控调光玻璃设定限值。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声屏障透明屏体更换为调光玻璃的方式来防止玻璃幕墙把光折射到道路上,并通过光控或远程网控的方式实现智能控制。这有利于提高高架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效的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城市高架道路防眩装置及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是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城市高架道路防眩装置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高架桥给城市交通带来畅达的同时,也会由于高架两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对光的折射作用给高架行车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国内外对于高架桥梁的设计通常只是完成高架桥的线形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交叉口设计、沿线附属设施设计以及相应的匝道设计,这些设计都是基于道路用地界范围以内高架行车安全的设计。而对于道路用地界以外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基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常常忽视高架两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对光的折射作用导致的高架行车安全问题。而高架两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对光的折射作用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常见问题。某些高架的两侧虽然有声屏障,但是声屏障主要用于隔声降噪,其透明屏体的材料主要有PC板、玻璃钢板及亚克力板,均有较高的透光性,对玻璃幕墙反射眩光无法起到遮挡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通过将声屏障透明屏体更换为调光玻璃的方式来防止玻璃幕墙把光折射到道路上。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城市高架道路防眩装置及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高架桥及其周边的相关技术资料;步骤2、建立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步骤3、验证在需要设置声屏障的路段由于周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导致的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影响,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论证确定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导致的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具体影响情况;步骤4、若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不会由于眩光问题导致行车安全事故,则不予考虑眩光问题;步骤5、若眩光可能会导致高架行车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考虑在项目前期阶段能否规避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步骤6、若眩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难以规避,则考虑对声屏障进行增加防眩功能的优化设计;步骤7、在需要进行防眩设计的路段,将声屏障透明屏体材质更换为调光玻璃,通过光控或者远程网控的方式实现调光玻璃透明与不透明状态的切换,且不影响声屏障的隔声功能;步骤8、利用光控探头采集当地光照度,根据采集的光照度为光控调光玻璃设定限值,即当玻璃幕墙反射的太阳光照超过设定的限值时,调光玻璃自动切换,呈现不透明的外
观状态,有效控制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步骤9、针对不同季节设定调光玻璃的切换时间,通过网络设定早六点至晚六点关闭电源,此时电控调光玻璃里面的液晶分子会呈现不规则的散布状态,呈现不透明的外观状态;而在夜间给调光玻璃通电后,里面的液晶分子呈现整齐排列,光线可以自由穿透,此时调光玻璃瞬间呈现透明状态;鉴于调光玻璃需要白天断电、夜间通电的特性,可安装太阳能板为调光玻璃供电,既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也能满足防眩的要求;步骤10、考虑遮挡光线的效果、经济性和横向通视的要求,对材质优化区域的位置及间隔进行调整;步骤11、对高架全线进行试车运行检验,若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则返回步骤10,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声屏障透明屏体更换为调光玻璃的方式来防止玻璃幕墙把光折射到道路上,并通过光控或远程网控的方式实现智能控制。这有利于提高高架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效的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方明中“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08]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城市高架道路防眩装置及设计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高架桥及其周边的相关技术资料;步骤2、建立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步骤3、验证在需要设置声屏障的路段由于周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导致的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影响,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论证确定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导致的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具体影响情况;步骤4、若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不会由于眩光问题导致行车安全事故,则不予考虑眩光问题;步骤5、若眩光可能会导致高架行车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考虑在项目前期阶段能否规避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步骤6、若眩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难以规避,则考虑对声屏障进行增加防眩功能的优化设计;步骤7、在需要进行防眩设计的路段,将声屏障透明屏体材质更换为调光玻璃,通过光控或者远程网控的方式实现调光玻璃透明与不透明状态的切换,且不影响声屏障的隔声功能;步骤8、利用光控探头采集当地光照度,根据采集的光照度为光控调光玻璃设定限值,即当玻璃幕墙反射的太阳光照超过设定的限值时,调光玻璃自动切换,呈现不透明的外观状态,有效控制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步骤9、针对不同季节设定调光玻璃的切换时间,通过网络设定早六点至晚六点关闭电源,此时电控调光玻璃里面的液晶分子会呈现不规则的散布状态,呈现不透明的外观
状态;而在夜间给调光玻璃通电后,里面的液晶分子呈现整齐排列,光线可以自由穿透,此时调光玻璃瞬间呈现透明状态;鉴于调光玻璃需要白天断电、夜间通电的特性,可安装太阳能板为调光玻璃供电,既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也能满足防眩的要求;步骤10、考虑遮挡光线的效果、经济性和横向通视的要求,对材质优化区域的位置及间隔进行调整;步骤11、对高架全线进行试车运行检验,若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则返回步骤10,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声屏障透明屏体更换为调光玻璃的方式来防止玻璃幕墙把光折射到道路上,并通过光控或远程网控的方式实现智能控制。这有利于提高高架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效的保障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城市高架道路防眩装置及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1、收集高架桥及其周边的相关技术资料;步骤2、建立倾斜摄影三维实景模型;步骤3、验证在需要设置声屏障的路段由于周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导致的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影响,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论证确定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导致的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具体影响情况;步骤4、若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不会由于眩光问题导致行车安全事故,则不予考虑眩光问题;步骤5、若眩光可能会导致高架行车发生安全事故,首先考虑在项目前期阶段能否规避眩光对高架行车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步骤6、若眩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难以规避,则考虑对声屏障进行增加防眩功能的优化设计;步骤7、在需要进行防眩设计的路段,将声屏障透明屏体材质更换为调光玻璃,通过光控或者远程网控的方式实现调光玻璃透明与不透明状态的切换,且不影响声屏障的隔声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杰谢榕李印冬徐宁傅建邦赵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