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57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5
一种光学单元,其将具有光学模块的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摆动,不使摆动范围变窄而使光轴方向的厚度变薄。一种光学单元(1),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动体(20),其具有光学模块(22);固定体(10),其具有侧壁(10b、10c、10e及10f)和底壁(10B);摆动支撑机构(30),其将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摆动;以及驱动机构(41),其具有配置于侧壁的线圈(11)和配置于可动体的与线圈相对的位置的磁铁(21),在底壁(10B)的与磁铁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设置有使底壁的耐冲击性提高的加强部(51),在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最大限度地摆动时,磁铁(21)和加强部(51)直接碰撞。部(51)直接碰撞。部(51)直接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上,使用各种光学单元。其中,使用将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支撑为相对于固定体能够摆动的光学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将具备光学模块的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作为固定体的下壳体摆动,在可动体上具有加强板以防备可动体相对于下壳体的碰撞。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595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通过像专利文献1的光学单元那样在可动体上具备加强部,能够在可动体与固定体碰撞时抑制可动体及固定体的损伤。但是,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作为底壁的下壳体也需要较厚且坚固,因此存在光学单元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变厚的倾向。另一方面,当为了使光学单元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变薄而使光轴方向上的可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间隔变窄时,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的可动范围(摆动范围)变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将具有光学模块的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摆动的光学单元中,不使摆动范围变窄而使光轴方向的厚度变薄。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可动体,其具有光学模块;固定体,其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在与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交叉的周围方向上与所述光学模块相对,所述底壁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与被摄体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光学模块相对;摆动支撑机构,其将所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以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为摆动轴摆动;以及驱动机构,其具有线圈和磁铁,所述线圈配置于所述侧壁,所述磁铁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与所述线圈相对的位置,在所述底壁的与所述磁铁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上设置有使所述底壁的耐冲击性提高的加强部,在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最大限度地摆动时,所述磁铁和所述加强部直接碰撞。
[0006]根据本方式,在底壁的与磁铁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底壁的耐冲击性的加强部。因此,在可动体与固定体碰撞时,能够通过加强部抑制可动体和固定体的损伤。另外,通过将加强部设置在底壁的与磁铁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上,不需要将底壁整体构成得较厚,能够将底壁构成得较薄,因此,能够使光学单元整体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变薄。另外,根据本方式,在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最大限度地摆动时,磁铁与加强部直接碰撞。这样,通过在可动体上不形成加强部,能够使光轴方向上的磁铁与加强部之间的间隔、即光轴方向上的可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间隔不会变得过窄,能够抑制摆动范围变窄。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中,可以使所述加强部为树脂制。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
抑制在加强部过硬而磁铁与加强部碰撞时磁铁破损或磁铁从可动体脱离的情况。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中,所述加强部也可以与所述底壁一体地构成。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与底壁一起同时形成加强部,能够简单地将加强部形成于底壁。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中,所述加强部也可以由与所述底壁不同的部件构成。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各自所要求的特性,用最合适的材料分别形成加强部和底壁。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可动体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为矩形,所述磁铁设置在与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与所述可动体的对角线重叠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可动体的角部距中心的距离变远。因此,在可动体的角部与底壁的间隔等于与可动体的边对应的部分与底壁的间隔的情况下,可动体的可转动范围在以可动体的角部与底壁接触的方向为摆动轴的情况下、即在与可动体的对角线重叠的位置设置磁铁的情况下最窄。因此,通过使可动体的角部与底壁之间的间隔比与可动体的边对应的部分与底壁之间的间隔宽,能够有效地扩大可动体的可转动范围。换言之,通过在与和可动体的对角线重叠的位置不同的位置配置加强部,能够扩大直到磁铁与加强部接触为止的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的可动范围。因此,能够特别有效地使光学单元的光轴方向的厚度变薄,而不会使可动体相对于固定体的摆动范围变窄。专利技术效果
[0011]将具有光学模块的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摆动的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能够不使摆动范围变窄而使光轴方向的厚度变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的俯视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的主视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单元的主视剖视图。图5是参考例的光学单元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各实施例中对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仅在最初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在以后的实施例中省略其结构的说明。另外,在各图中,X轴、Y轴及Z轴分别是正交的方向,将从+X方向及

X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侧视图,将从

Y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主视图,将从+Y方向观察的图设为后视图,将从

Z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俯视图,将从+Z方向观察的图设为仰视图。另外,X轴方向对应于偏转轴方向,Y轴方向对应于俯仰轴方向,Z轴方向对应于光轴方向并且对应于滚转轴方向。
[0014]实施例1首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1,使用图1至图3对实施例1的光学单元1A进行说明。如下面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A具有:可动体20,其具有光学模块22;以及固定体10,其在与光学模块22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周围方向上包围可动体20。另外,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A具备作为摆动支撑机构的万向架机构30,该万向架机构30将可动体20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0以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为摆
动轴进行摆动。而且,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A具备驱动机构41,该驱动机构41具有配置于固定体10的线圈11(线圈11A及11B)和配置于可动体20的与线圈11相对的位置的磁铁21(磁铁21A及21B)。
[0015]<光学单元的整体结构>首先,使用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A的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A可优选用于照相机或智能手机等。这是因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A能够紧凑地构成,能够紧凑地构成照相机或智能手机。但是,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A并不限定于照相机或智能手机,能够不特别限定用途地用于各种装置。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单元1A具备可动体20,该可动体20具备设有透镜等的光学模块22。另外,具备固定体10,该固定体10具备:壳体部10A,其在与光学模块22的光轴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周围方向上包围可动体20;以及底壁10B,其能够在可动体20收纳于壳体部10A的状态下从

Z方向覆盖壳体部10A。另外,在可动体20与固定体10之间具备万向架机构30,该万向架机构30具备具有弹性的万向架框架部31,将可动体20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体10以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为摆动轴进行摆动。而且,具备使可动体20相对于固定体10摆动的驱动机构41。
[0017]<可动体>如图1及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可动体,该可动体具有光学模块;固定体,该固定体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在与所述光学模块的光轴方向交叉的周围方向上与所述光学模块相对,所述底壁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与被摄体侧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光学模块相对;摆动支撑机构,该摆动支撑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体以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为摆动轴摆动;以及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具有线圈和磁铁,所述线圈配置于所述侧壁,所述磁铁配置于所述可动体的与所述线圈相对的位置,在所述底壁的与所述磁铁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上设置有提高所述底壁的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江猛笠原章吾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