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铋盐连续除氯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644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铋盐连续除氯的工艺,中浸上清液作为待处理溶液;将除氯剂氧化铋在高酸条件下进行酸洗活化;将活化后的氧化铋加入到高位槽,连续稳定加入到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除氯;利用碱液对除氯后的浆料调节pH;对调节pH后的浆料利用压滤机进行液固分离,所得的滤液返回到湿法炼锌的中浸浓密机内,所得的滤渣进行再生处理;预先在碱液槽中配置碱液,连续向碱洗槽中输入碱液,与滤渣在高温高碱情况下进行碱洗反应,利用压滤机液固分离后得到的碱洗后液回收氯,得到的碱洗渣进行处理;将碱洗渣卸渣至酸洗槽进行酸洗活化后回用于除氯工序。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高硅低铁的湿法炼锌系统的中浸上清液的氯离子脱除。子脱除。子脱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铋盐连续除氯的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锌湿法有色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铋盐连续除氯的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湿法炼锌过程中,含锌物料如锌焙砂、氧化锌、各种烟尘及其他一些含锌物料(锌浮渣、生产辅料等)均含有氯,这部分氯几乎全部进入浸出液中。氯离子半径小,易从阳极保护膜的微小孔隙渗入阳极内部与铅相互作用,阳极发生腐蚀,硫酸铅以机械夹带形式进入阴极,与铅离子放电沉淀,降低了电锌质量。
[0003]国内锌冶炼企业常用的除氯方法有硫酸银沉淀法、铜渣法、铋盐法、离子交换法等。硫酸银沉淀法是通过往新液中添加硫酸银与氯离子作用生成难溶的氯化银沉淀,该方法操作简单,除氯效果好,但是成本高,银的再生回收率低,工业上无实用价值。铜渣法是利用铜及铜离子与溶液中的氯离子相互作用,生成难溶的氯化亚铜(Cu2Cl2)沉淀。铋盐法是氧化铋在酸性条件下Bi
3+
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铋,再经过水解生成难溶铋氧氯沉淀,铋氧氯在高温条件下碱洗再生成氧化铋,可以重复利用,减少生产成本。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可交换阴离子与新液中的氯离子反应,使得溶液中氯吸附在树脂上,树脂上相应的可交换阴离子进入溶液。工业上普遍使用较多的是铜渣法,但铜渣法铜渣含铜有严格要求,含铜低除氯效果差,因此亟需开发适用性强、既简单又可连续化流程、节水型且脱氯效率高的除氯工艺。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113930806A中公开了一种湿法电锌除氯及氯回收工艺,该工艺首先将氧化铋酸化后得到铋离子,铋离子与氯离子反应并水解生成氯氧铋沉淀,除氯工序中可将高氯硫酸锌溶液中的氯去除80%以上,再生工序中氯基本以氯化氢气态的形式溢出,氯的解析率可到到90%以上,氯化氢采用水进行吸收,制备成稀盐酸。中国专利申请CN102154552A公开了用三氧化二铋从含氯硫酸锌溶液中脱除氯的方法,该方法可将溶液中Cl

浓度降至300mg/L以下,Bi2O3的再生脱氯率可达98%以上。中国专利申请CN113930806A公开了一种硫酸锰电解液净化除氯的方法,将活化产物硫酸氧铋用于脱除硫酸锰电解液中的氯离子,氯脱除率达到95.0%以上,铋利用率超过98.0%以上。这些方法均可达到很好的除氯效果,但以上方法并未在中浸上清液中进行相关除氯应用,工艺流程复杂且未实现连续作业,设备及人工成本高,不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从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铋盐连续除氯的工艺。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从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铋盐连续除氯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准备湿法炼锌的中浸上清液作为待处理溶液;
[0009]S2、将除氯剂氧化铋在高酸条件下进行酸洗活化;
[0010]S3、将活化后的氧化铋加入到高位槽,然后将其连续稳定加入到步骤S1的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除氯;
[0011]S4、利用碱液对步骤S3最终得到的浆料调节pH;
[0012]S5、对调节pH后的浆料利用压滤机进行液固分离,所得的滤液返回到湿法炼锌的中浸浓密机内,所得的滤渣转入步骤S6进行再生处理;
[0013]S6、预先在碱液槽中配置碱液,连续向碱洗槽中输入碱液,与滤渣在高温高碱情况下进行碱洗反应,利用压滤机液固分离后得到的碱洗后液回收氯,得到的碱洗渣转入步骤S7进行处理;
[0014]S7、将碱洗渣卸渣至酸洗槽进行酸洗活化后回用于除氯工序,实现铋盐的重复利用。
[0015]进一步地,设置搅拌反应槽1#和搅拌反应槽2#,活化后的氧化铋与中浸上清液均连续进入搅拌反应槽1#内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浆料连续进入搅拌反应槽2#内进行调节pH。
[0016]进一步地,步骤S2中,利用废酸液或浓硫酸进行酸洗活化,初始酸度控制在190

200g/L。
[0017]进一步地,步骤S3中,高位槽配备搅拌机构,避免除氯剂沉淀结块。
[0018]进一步地,步骤S4中,碱液浓度>70g/L。
[0019]进一步地,步骤S3中,除氯反应过程温度30

50℃,反应时间1.0

1.5h。
[0020]进一步地,步骤S4中,浆料调节pH=2.5

3.5。
[0021]进一步地,步骤S6中,碱洗反应温度为85℃,碱度不低于70g/L,反应时间为1.0

1.5h,终点碱度>30g/L,反应过程中如果碱度不满足>30g/L,需补加碱液。
[0022]进一步地,步骤S5中设置至少两台压滤机用于压滤,各压滤机交替使用,以实现连续的压滤作业。
[0023]进一步地,步骤S6中,设置至少两个碱洗槽分别用于碱洗,各碱洗槽交替使用,以实现连续的碱洗作业。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高硅低铁的湿法炼锌系统的中浸上清液的氯离子脱除;
[0026]2、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连续作业,从而可以实现大负荷高效除氯,且除氯过程不产生废渣和废水,氯以氯化钠形式可以得到进一步回收利用。
[0027]3、本专利技术中,将除氯剂送入高位槽中可实现均匀连续性添加除氯剂,稳定反应过程和指标控制;
[0028]4、在高硅低铁的湿法炼锌系统中,可实现中浸上清液中氯离子的脱除;
[0029]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续的两个反应搅拌槽,同时满足除氯过程和除氯浆料pH调节的工艺需求,保证过程连续化;
[0030]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配碱槽,碱液可以连续输送,稳定调节除氯后浆料pH和碱洗过程碱度的连续化调节,同时避免人员在槽面直接加碱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3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0033]实施例1
[003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从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铋盐连续除氯的工艺,如图1所示,具体过程为:
[0035](1)准备中浸上清液30m3并使其连续进入搅拌反应槽1#,再连续进入搅拌反应槽2#进行搅拌反应,其中的氯离子含量为700mg/L;
[0036](2)在酸洗槽预先加入3m3硫酸和3m3废酸液,加入氧化铋或后续得到的碱洗渣后,检测酸度需要在190

200g/L,搅拌反应1.5h,矿浆浓度需要小于或等于40%,如果浓度过高,使用冷凝水稀释,防止泵体堵塞;
[0037](3)将活化后的除氯剂输送至高位槽,控制流量2.5m3/h,连续性加入搅拌反应槽1#中与中浸上清液反应进行除氯,除氯后的浆料进入搅拌反应槽2#中。除氯反应温度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铋盐连续除氯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准备湿法炼锌的中浸上清液作为待处理溶液;S2、将除氯剂氧化铋在高酸条件下进行酸洗活化;S3、将活化后的氧化铋加入到高位槽,然后将其连续稳定加入到步骤S1的中浸上清液中进行除氯;S4、利用碱液对步骤S3最终得到的浆料调节pH;S5、对调节pH后的浆料利用压滤机进行液固分离,所得的滤液返回到湿法炼锌的中浸浓密机内,所得的滤渣转入步骤S6进行再生处理;S6、预先在碱液槽中配置碱液,连续向碱洗槽中输入碱液,与滤渣在高温高碱情况下进行碱洗反应,利用压滤机液固分离后得到的碱洗后液回收氯,得到的碱洗渣转入步骤S7进行处理;S7、将碱洗渣卸渣至酸洗槽进行酸洗活化后回用于除氯工序,实现铋盐的重复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设置搅拌反应槽1#和搅拌反应槽2#,活化后的氧化铋与中浸上清液均连续进入搅拌反应槽1#内进行反应,反应后的浆料连续进入搅拌反应槽2#内进行调节p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利用废酸液或浓硫酸进行酸洗活化,初始酸度控制在1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启范添辉王志军车贤李宏宇林明辉林钦先万学武罗仁昆林茂袁华兰浩波罗甲飞李本恩范挎林普艳富李金美安成斌张和彪王杰阿克卓力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