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化热成形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6390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6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氧化热成形钢及其生产方法,该钢种热成形后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屈服强度≥1000MPa,抗拉强度≥1500MPa,延伸率≥6%,且热成形后未出现氧化皮脱落,氧化层厚度在2um以内,点焊工艺窗口≥1.0KA,涂装后的漆膜附着力级别低于ISO240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氧化热成形钢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成形钢
,具体涉及一种抗氧化热成形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轧热成形钢板在商用车上的应用具备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热成形过程钢材表面会产生疏松氧化皮,氧化皮容易剥落到模具中,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因此常规热成形钢一般会在模具淬火后进行抛丸处理,或者以镀层板状态供货,但这样就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抗高温氧化热成形钢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Si、Cr元素有利于提高热成形钢抗高温氧化性能,但其又会带来热轧氧化铁皮严重的问题,因此,设计适宜的热轧工艺以减轻热轧氧化铁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0003]经检索,CN114130842A公开了一种高Cr

Si合金化1000

1800MPa级热成形钢氧化皮去除方法,所述钢的成分为:0.15

0.35%C,0.8~3.2%Mn,0.8~2.8%Si,1.5~3.9%Cr,0.01~0.05Nb,0.01~0.05%V,0.01~0.03%Ti,0.05~0.15%Cu,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并提供了一种盐酸酸洗和EPS结合的氧化皮去除工艺,采用浓度60g/L~200g/L、温度60

95℃的盐酸分三阶段进行酸洗,最终获得的钢在热成形后,氧化皮厚度不大于2um。
[0004]CN114540712A公开了一种添加Ce元素的无涂层增强抗高温氧化热冲压成形钢,所述钢的成分为:0.2~0.4%C,1.3~2.0%Si,1.0~1.8%Mn,0.15~1.5%Cr,0.01~0.15%Ti,0.0008~0.004%B,0.0002~0.01%Ce,Al≤0.05%,S≤0.01%,P≤0.01%,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钢制备过程包括炼钢、连铸、热轧、酸洗、冷轧、退火,获得的钢在930℃加热5min后迅速淬火的屈服强度≥1000MPa,抗拉强度≥1450MPa,总延伸率≥7.0%,强塑积≥12.0GPa
·
%。
[0005]综上可知,现有专利未涉及抗氧化热成形钢及热轧氧化铁皮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针对热成形过程钢材表面会产生疏松氧化皮,氧化皮容易剥落到模具中,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以及热成形钢应用于车厢板时,采用传统的冷轧热成形钢板成分淬透性能不足的问题,进行了抗氧化热成形钢的生产研发。
[0007]为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氧化热成形钢,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20

0.24%,Mn:0.8

2.0%,Ti:0.015

0.040%,P≤0.015%,S≤0.005%,N≤0.0050%,Si+Cr:2.0

4.0%,B:0.0015

0.0040%,稀土含量0.0015

0.0040%,所述稀土是但不限于Ce、Y、La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0008]该钢种热成形后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屈服强度≥1000MPa,抗拉强度≥1500MPa,延伸率≥6%,且热成形后未出现氧化皮脱落,氧化层厚度在2μm以内,点焊工艺窗口≥1.0KA,涂装后的漆膜附着力级别低于ISO 2409

2013标准要求的1级。下面对所述钢中主要的合金元素限制原因进行说明:
[0009]C是钢中重要的强化元素,对热成形后钢板的马氏体含量、抗拉强度等影响显著,且C含量增加后,可使CCT曲线右移、延迟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以获得单一马氏体组织。因此,基于组织控制和抗拉强度的要求,将C含量控制为0.20

0.24%。
[0010]Mn在钢中起到固溶强化、提高韧性的作用,同时采用较高Mn元素含量,可以提高奥氏体的淬透性,并降低临界冷却速率,但是Mn含量过高时,易引起铸坯偏析,影响组织均匀性,因此,将Mn含量控制为0.8

2.0%。
[0011]Si是钢中重要的间隙固溶强化元素,在相变过程能提高C的活度,促进C从铁素体向残余奥氏体中扩散,提高奥氏体的稳定性,促进后续的马氏体转变,同时Si能提高马氏体钢的回火稳定性,降低马氏体钢的过时效。另外,Si在热成形过程中可形成致密氧化膜,抑制钢板表面氧化膜继续生长,从而提高钢的抗高温氧化性。
[0012]Cr能够提高钢的淬透性,促进马氏体转变,同时Cr能提高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要求添加Si和Cr,并将Si+Cr含量控制为2.0

4.0%。
[0013]微量B可明显提高热成形用钢的淬透性,获得马氏体组织,但是B含量偏高时,晶界偏析的风险较大。因此,将B含量控制为0.0015

0.0040%。
[0014]微量稀土可通过形成细小析出相细化铸态组织,或对原始奥氏体起到钉扎作用,促进奥氏体再结晶和铁素体细化,另外,稀土有利于提高钢在热成形过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氧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力。但是,稀土含量偏高时,形成大尺寸的氧化物或硫化物夹杂的风险较大。因此,将稀土含量设计为0.0015

0.0040%,其中稀土是但不限于Ce、Y、La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少量的Ti可以固定钢中N,形成TiN以避免BN的形成,从而提高B的有效含量,但是Ti含量和N含量不宜过高,否则形成的液析TiN尺寸较大,易影响钢的塑性。因此,将Ti含量控制为0.015~0.040%,N含量控制为0.0050%。
[0016]一种所述抗氧化热成形钢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采用转炉冶炼

LF精炼

RH精炼

连铸

热轧的生产流程。
[0017]所述钢在RH真空精炼工序加入稀土,加入前保证钢液O≤0.0015%,S≤0.008%,加入稀土后进行吹氩处理。这缘于稀土易与氧、硫结合形成大尺寸的氧化物或硫化物夹杂,如果在炼钢工序添加稀土则必须保证O、S等元素控制在较低水平,且必须在真空工序之后。采用在RH真空精炼工序加入稀土,解决了所述问题。
[0018]进一步,所述钢铸坯厚度为200

250mm。
[0019]进一步,所述钢采用热送热装装入板坯加热炉。由于所述钢添加了Si、Cr、B等较多的淬透性元素,铸坯在室温下冷却时开裂的风险较大,因此要求:连铸后获得的钢坯采用热送热装送入板坯加热炉。
[0020]进一步,所述钢板坯再加热温度为1220

1280℃。为促进板坯加热时表面氧化铁皮疏松,利于后续板坯除鳞,从而减轻热轧氧化铁皮,采用较高的板坯加热温度。同时,较高的加热温度有利于减轻后续轧制时轧机负荷,避免轧机将热轧氧化铁皮压碎,并压入到钢板表面。因此,将板坯再加热温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氧化热成形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包括,C:0.20

0.24%,Mn:0.8

2.0%,Ti:0.015

0.040%,P≤0.015%,S≤0.005%,N≤0.0050%,Si+Cr:2.0

4.0%,B:0.0015

0.0040%,稀土含量0.0015

0.0040%,所述稀土是但不限于Ce、Y、La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氧化热成形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转炉冶炼

LF精炼

RH精炼

连铸

热轧的生产流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在RH真空精炼工序加入稀土,加入前保证钢液O≤0.0015%,S≤0.008%,加入稀土后进行吹氩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铸坯厚度为200

250mm;所述钢采用热送热装装入板坯加热炉;所述钢板坯再加热温度为1220

128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从加热炉中送出后迅速除鳞,除鳞前钢坯温度≥1205℃,除鳞水压力≥20MPa。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雪刚张开华郑昊青崔凯禹李海波陈述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