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631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57
一种红外烘干装置,包括:炉体,位于所述炉体内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炉体一端的主动辊和与主动辊相对设置于炉体另一端的从动辊;缠绕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输送带;和连接于所述主动辊一侧的牵引电机;在所述传送机构上方设置有红外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为多层,上下重叠布置于炉体内,上层传送机构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一料斗,料斗的出口位于相应下层传送机构的进料端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烘干装置,采用多层红外加热方式替代了传统的热风烘干,能够降低物料干燥成本,节省能源,烘干均匀,提高烘干效率。提高烘干效率。提高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烘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干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烘干过程是工业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一方面,烘干的均匀度和烘干效果对于最终产生的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因此,烘干方式的改进对于材料最终性能的影响极其重要;另一方面,烘干过程在材料生产过程中属于耗能占比较大的单元,因此,节约烘干过程中的能耗、提升烘干效率,对于节约材料的生产成本和节能减排都有重要的意义。
[0003]现有市面上的工业物料烘干设备种类繁多,烘干原理各不相同,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电热烘干设备,如传统的电热丝、电热板等方式,这种方式电热转换效率较低、耗能大,且待烘干物料在静置时,其各个位置难以受热均匀,水分不容易从物料内部分离,使得物料在烘干后内部仍残留有水分,物料烘干质量参差不齐。另外,烘干装置体积庞大,耗能较高,生产效率低。
[0004]行业内虽有一些方法对传统的烘干方式进行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504031A公开了一种干燥炉,包括具有加热腔的炉体、与加热腔连通的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以及用于控制进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的主控制器,通过设置湿度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加热腔内的数据传递给主控制器,反馈循环风量,实现了热风循环的同时保证了加热腔内的湿度,从而提高干燥效率。该方法不能从根源上解决无聊烘干不均匀,以及能耗较高的问题,并且烘干装置体积庞大,生产效率低;
[0005]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432467A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烘干装置,通过在底部设置加热板,配合热风机带入热风的方式,进行烘干,并且在烘干的过程中,通过振动板对待烘干物料进行振动,使得振动板上的活性炭与上升的热气流更加充分的接触,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烘干的效果,然而通过热风和加热板的方式烘干耗能仍然很高,烘干效率低,不能适应大批量的物料的生产要求。
[0006]日本专利公开号JP2006226549A公开了一种粉末或粒状材料加热烘干装置,其利用远红外线加热器通过将加热器产生的远红外线吸收到待加热物体中来升高并干燥待加热物体的温度。但其加热过程中,需要一个搅拌机构对物料进行搅拌,在物料烘干过程中需要经历装料、卸料等过程,生产效率不高,无法间断生产,且对于待烘干物料最终的形貌影响较,适用范围不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红外烘干装置,其解决了目前工业粉末、颗粒物等烘干效果不好、耗能高、装置复杂庞大等技术问题。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烘干装置,包括:炉体,位于所述炉体内的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设置在炉体一端的主动辊和与主动辊相对设置于炉体另一端的从动辊;缠绕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输送带;和连接于所述主动辊一侧
的牵引电机;在所述传送机构上方设置有红外加热器;所述传送机构为多层,上下重叠布置于炉体内,上层传送机构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一料斗,料斗的出口位于相应下层传送机构的进料端上方。
[0009]进一步地,所述炉体包括:炉体框架和可活动侧壁,所述炉体框架连接炉体的顶部和底部,起到固定作用;而可活动侧壁连接于炉体框架上。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炉体两侧的封闭防尘罩,所述料斗位于封闭防尘罩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可包括位于从动辊一端的输送带纠偏装置,所述输送带纠偏装置一条贯穿所述从动辊的轴的杆;杆两端穿出所述炉体,其中一端连接有定点万向轴承,相对的另一端连接有可移动万向轴承;还包括:设置在可移动万向轴承一端的纠偏滑块和连接于纠偏滑块的纠偏电机,以及设置在输送带两侧的限位开关。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具有凸起的挡止部。
[0013]进一步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冷凝水收集机构,所述冷凝水收集机构包括一冷凝水集液槽,用于收集从炉体顶部流下或滴落的冷凝水;和一冷凝水排出装置,用于将收集到的冷凝水排出到炉体外部。
[0014]进一步地,炉体的顶部设置为倾斜顶部或弧形顶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料斗在上方具有一入口,在下方具有一出口,所述出口的截面积小于入口的截面积。
[0016]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出口的宽度W设置为输送带宽度的0.8

0.9倍之间。
[0017]进一步地,最上方的传送机构的进料端上方的料斗中设置有一震动布料机。
[0018]本技术的烘干装置,一方面采用红外加热方式,替代了传统的热风烘干,可提高热效率25-30%左右,能耗较低,从而降低物料干燥成本,节省能源;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多层分段烘干的方式,对物料的烘干更均匀。在两个方面协同提升了烘干效率。另外,对于一些工艺要求较高的特殊材料,还可以通过内部涂层、输送带材料等的设置,提高所得材料的洁净度。还通过冷凝水收集机构的独特设置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烘干效果。并且通过传送带的方式,能够不间断的对物料进行烘干,减少了装料、卸料的时间,能够适应大批量不间断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红外烘干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红外烘干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烘干装置的冷凝水收集机构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烘干装置的冷凝水收集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烘干装置的输送带纠偏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烘干装置的输送带纠偏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炉体;
[0027]2:传送机构;21:牵引电机;22:主动辊;23:从动辊;
[0028]3:输送带;
[0029]4:红外加热器;
[0030]5:可活动侧壁;
[0031]6:封闭防尘罩;
[0032]7:料斗;71:振动布料器;72:原料入口;
[0033]8:输送带纠偏装置;81:纠偏电机;82:纠偏滑块;83:限位开关;84:可移动万向轴承;85:定点万向轴承;86:杆;
[0034]9:冷凝水集液槽;91:收集槽;92:围堰;93:下框体支撑部;
[0035]10:冷凝水排出装置;
[0036]11:湿气排出口;
[0037]12:物料收集中转斗;
[0038]13:顶盖板;
[0039]14;红外加热器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1]以下结合图1

4,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烘干装置,包括:炉体(1),位于所述炉体(1)内的传送机构(2),所述传送机构(2)包括设置在炉体一端的主动辊(22)和与主动辊相对设置于炉体另一端的从动辊(23);缠绕在主动辊(22)和从动辊(23)之间的输送带(3);和连接于所述主动辊一侧的牵引电机(21);在所述传送机构(2)上方设置有红外加热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为多层,上下重叠布置于炉体内,上层传送机构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一料斗(7),料斗(7)的出口位于相应下层传送机构的进料端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外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包括:炉体框架和可活动侧壁(5),所述炉体框架连接炉体的顶部和底部,起到固定作用;可活动侧壁连接于炉体框架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红外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炉体两侧的封闭防尘罩(6),所述料斗(7)位于封闭防尘罩(6)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红外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还可包括位于从动辊一端的输送带纠偏装置(8),所述输送带纠偏装置(8)包括一条贯穿所述从动辊的轴的杆(86);杆(86)两端穿出所述炉体(1),其中一端连接有定点万向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玉省周海管佳瑜周少雄张广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创明超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