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组合测量工具,包括量角器,直尺和三角尺;所述量角器位于所述直尺的近端,并与所述直尺之间通过第一枢轴连接,使两者相对旋转;所述直尺的起点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轴的方向延伸形成指示旋转角度的指针部,所述指针部长度不小于所述量角器的半径;所述三角尺设置于所述直尺的远端,且两者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量角器可相对直尺旋转,并在旋转后通过与直尺同轴设置的指示部的指向快速读出所测角度的度数,或快速画出该角度对应的弧长;三角尺与直尺垂直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直角的设计可检测两个物体之间的垂直度或直线度。个物体之间的垂直度或直线度。个物体之间的垂直度或直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测量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0002]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等是人们所熟悉的文具,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其结构变化不大。由于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单一文具,因而学生在实际使用时必须同时带齐各种文具,不仅易于丢失,而且使用时多有不便。市场上虽可见到某些可折叠的直尺,但并不具备量角器功能。
[0003]为此,中国专利CN201810457466.2所揭示的“一种数学组合式绘图器”中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但该技术方案中,量角器和三角尺沿直尺的长度方向居中设置于直尺的两侧,并要连接点旋转。当需要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将量角器或三角尺中至少一个旋转至与直尺的侧边平行后再进行测量,否则当其中两者或三者重叠时,将影响测量读数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组合测量工具。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组合测量工具,包括量角器,直尺和三角尺;所述量角器位于所述直尺的近端,并与所述直尺之间通过第一枢轴连接,使两者相对旋转;所述直尺的起点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轴的方向延伸形成指示旋转角度的指针部,所述指针部长度不小于所述量角器的半径;所述三角尺设置于所述直尺的远端,且两者垂直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枢轴位于所述量角器的中心,以及所述直尺的起点;且所述第一枢轴至所述直尺的两侧的距离相等。
[0008]优选的,所述量角器的弧形边缘处设置有标记角度的刻度线,其主体部分绕所述第一枢轴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指针部上贯穿有第二枢轴,且所述第二枢轴插接至所述弧形槽内,并绕所述第一枢轴旋转。
[0009]优选的,所述指针部的长度与所述量角器的半径相当,且其上靠近所述第二枢轴的端部形成有一直角形的缺口;所述缺口的指示边与所述直尺的两个侧边平行,且所述指示边位于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的连接线的延长线上。
[0010]优选的,所述直尺中远离所述三角尺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标识长度或深度的刻度线;指示边至所述直尺中具有刻度线的侧边的距离等于所述量角器的零度刻度线至所述量角器底边边缘的距离。
[0011]优选的,所述指针部的端部呈箭头状,且箭头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的连接线的延长线上。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枢轴包括贯穿所述指针部和所述弧形槽的销轴,以及与所述销
轴螺纹连接的定位帽;旋转所述定位帽调节所述销轴的插接深度,直至所述销轴与所述指针部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三角尺为等腰直角三角尺。
[0014]优选的,所述直尺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孔,有一移动块贯穿所述腰型孔和所述三角尺;所述移动块带动所述三角尺沿所述腰型孔的设置方向移动。
[0015]优选的,所述腰型孔的两端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一组用于限定所述移动块终点的凸块。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0017]量角器可相对直尺旋转,并在旋转后通过与直尺同轴设置的指针部的指向快速读出所测角度的度数,或快速画出该角度对应的弧长;三角尺与直尺垂直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直角的设计可检测两个物体之间的垂直度或直线度;
[0018]量角器、直尺和三角尺沿直尺的长度方向设置,对于长度较小的物体的测量可通过直尺或三角尺测得其具体长度并进行读数,无需旋转量角器,测量快速方便;三种测量尺也可单独使用,组合后实现一尺多用,提高工作效率;
[0019]第一枢轴沿直尺的宽度方向居中设置,并位于量角器的中心处,保证旋转过程的稳定性;第一枢轴、第二枢轴及指示边位于同一轴线上,方便快速得出测量角度的同时也保证了测量角度度数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2: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状态正视图;
[0022]图3:本技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4: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二状态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0025]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组合测量工具,包括量角器1,直尺2和三角尺3。其中,所述量角器1位于所述直尺2的近端(即靠近所述直尺2的零刻度线的位置),并与所述直尺2之间通过第一枢轴101连接,使两者相对旋转。所述三角尺3设置于所述直尺的远端,且两者垂直设置。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枢轴101位于所述量角器1的中心,以及所述直尺2的起点。所
述量角器1的弧形边缘处设置有标记角度的刻度线;所述直尺2中远离所述三角尺3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标识长度或深度的刻度线。所述第一枢轴101至所述直尺2的两侧的距离相等,即所述第一枢轴沿所述直尺2的宽度方向居中设置;这样设计可保证所述量角器1或所述直尺2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同时可快速得出旋转角度或画出该角度对应的弧长,并可快速得出测量产品的长度。
[0028]所述直尺2的起点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轴101的方向延伸形成指示旋转角度的指针部21。为方便快速得出旋转角度,本技术中优选将所述指针部21长度设计成不小于所述量角器1的半径;进一步的,所述指针部21的长度与所述量角器1的半径相当。
[0029]所述量角器1其主体部分绕所述第一枢轴101开设有弧形槽11;所述指针部21上贯穿有第二枢轴102,且所述第二枢轴102插接至所述弧形槽11内,并绕所述第一枢轴101旋转。具体的,所述第二枢轴102包括贯穿所述指针部21和所述弧形槽11的销轴,以及与所述销轴螺纹连接的定位帽;通过旋转所述定位帽调节所述销轴的插接深度,使得所述量角器1与所述直尺2之间产生微小间隙,进而使得两者可相对旋转,并在到达测量角度或位置时通过反向旋转所述定位帽减小所述量角器1与所述直尺2之间的间隙,直至所述销轴与所述指针部21固定连接。销轴和定位帽螺纹连接,可实现量角器与直尺之间任意角度的旋转,以及旋转后的位置固定;进而保证测量角度的精准度。
[0030]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指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量角器(1),直尺(2)和三角尺(3);所述量角器(1)位于所述直尺(2)的近端,并与所述直尺(2)之间通过第一枢轴(101)连接,使两者相对旋转;所述直尺(2)的起点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轴(101)的方向延伸形成指示旋转角度的指针部(21),所述指针部(21)长度不小于所述量角器(1)的半径;所述三角尺(3)设置于所述直尺的远端,且两者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枢轴(101)位于所述量角器(1)的中心,以及所述直尺(2)的起点;且所述第一枢轴(101)至所述直尺(2)的两侧的距离相等;所述量角器(1)的弧形边缘处设置有标记角度的刻度线,其主体部分绕所述第一枢轴(101)开设有弧形槽(11);所述指针部(21)上贯穿有第二枢轴(102),且所述第二枢轴(102)插接至所述弧形槽(11)内,并绕所述第一枢轴(101)旋转;所述指针部(21)的长度与所述量角器(1)的半径相当,且其上靠近所述第二枢轴(102)的端部形成有一直角形的缺口(210);所述缺口(210)的指示边(211)与所述直尺(2)的两个侧边平行,且所述指示边(211)位于所述第一枢轴(101)和所述第二枢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星程,张建平,施明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东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