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76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包括铝塑膜壳,所述铝塑膜壳内设有锂金属和集流体,所述锂金属和集流体导电连接,所述集流体上导电连接有极耳,所述极耳引出至所述铝塑膜壳外部;所述铝塑膜壳上设有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所述电解液出口处连接有软胶管和/或电芯插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它能同时针对铝壳电芯与软包电芯补锂,前期生产、改型等费用投入较低且方便,但无法重复使用。复使用。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通过负极补锂策略可有效弥补锂离子电池因SEI膜形成、生长等原因导致的活性锂损失,进而提升其能量密度与循环性能。
[0003]当前较多的研究是通过将锂箔与负极片以辊压等物理方法复合在一起进行补锂以达到补锂目的。但因为锂金属极为活泼,对空气和水敏感,此类直接补锂方法存在对生产环境、工艺、设备要求高和危险系数大的缺点,同时由于当前锂箔原材料加工工艺限制,特别是在于厚度不能做的很薄,对于准确控制锂箔补锂量是比较困难的。
[0004]为了达到更好的补锂效果,中国专利号CN201922180290.3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补锂装置,但是该装置依旧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该装置为敞开体系,装置中的电解液、锂金属等易受环境影响,对环境要求高;2、电解液易挥发,存在环境污染问题;3、补锂电芯浸泡在电解液中,存在相互污染问题;4、该装置基本不具有批量生产可行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它能同时针对铝壳电芯与软包电芯补锂,前期生产、改型等费用投入较低且方便,但无法重复使用。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包括铝塑膜壳,所述铝塑膜壳内设有锂金属和集流体,所述锂金属和集流体导电连接,所述集流体上导电连接有极耳,所述极耳引出至所述铝塑膜壳外部;所述铝塑膜壳上设有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所述电解液出口处连接有软胶管和/或电芯插入管。
[0010]可选地,所述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均为螺塞接口。
[0011]可选地,所述锂金属和集流体辊压复合。
[0012]可选地,所述集流体和极耳焊接。
[0013]可选地,所述电芯插入管上套接有密封胶塞,所述密封胶塞上具有可供电芯插入管穿过的通道。
[0014]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软胶管或电芯插入管的第一堵件。
[0015]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电解液进口的第二堵件。
[0016]可选地,所述铝塑膜壳由铝塑膜通过热封方式封装于所述锂金属和集流体外部制成。
[0017]3、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可同时针对铝壳电芯与软包电芯补锂,前期生产、改型等费用投入较低且方便,但无法重复使用;通过直接外部补锂,可有效的控制补锂量;工艺简单,不改变现行的电芯生产工艺路线,仅在电芯注液后加上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补锂装置,利用电芯静置时间补锂,化成前去除装置即可;对电芯生产环境无额外要求,易于生产;避免锂金属与负极材料直接接触补锂发生大量放热情况,提高补锂过程安全性;在电芯生产过程中,补锂装置内部锂金属不用暴露于环境中,提高生产安全系数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1、铝塑膜壳;2、锂金属;3、集流体;4、极耳;5、电解液进口;6、电解液出口;7、软胶管;8、电芯插入管;9、密封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本技术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27]结合附图1和2,本实施例的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包括铝塑膜壳1,所述铝塑膜壳1内设有锂金属2和集流体3,所述铝塑膜壳1由铝塑膜通过热封方式封装于所述锂金属2和集流体3外部制成,所述锂金属2和集流体3导电连接,所述集流体3上导电连接有极耳4,所述极耳4的一端位于所述铝塑膜壳1内部与所述集流体3导电连接,另一端引出至所述铝塑膜壳1外部;所述铝塑膜壳1上设有电解液进口5和电解液出口6;在针对软包电芯补锂时,所述电解液出口6处连接有软胶管7,如图2所示,所述软胶管7与配有同样螺塞接口的注液后的软包电芯连接,软包电芯螺塞接口一般设置在气囊袋处,化成后切除;在针对铝壳电芯
补锂时,所述软胶管7上连接有电芯插入管8,如图1所示,所述电芯插入管8由铝壳电芯注液口插入注液后的电芯内部,需没入电芯内部电解液液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不设置所述软胶管7而直接连接所述电芯插入管8,图1带电芯插入管结构的针对铝壳电芯补锂,图2不带电芯插入管结构的针对软包电芯补锂。
[0028]本电芯外部补锂装置的工作原理:补锂时,打开所述电解液进口5和电解液出口6,抽真空注液,铝塑膜壳1内部电解液经由所述电解液出口6和软胶管7与电芯内部电解液连通(对于铝壳电芯,还包括电芯插入管8),形成离子通路,注液完成后须关闭所述电解液进口5,之后将引出至外部的极耳4与电芯负极连接,形成电子通路,电芯静置,至锂金属2消耗完毕,也可根据电芯设计需要延长静置时间,去除补锂装置,完成补锂。
[0029]本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可同时针对铝壳电芯与软包电芯补锂,前期生产、改型等费用投入较低且方便,但无法重复使用;通过直接外部补锂,可有效的控制补锂量;工艺简单,不改变现行的电芯生产工艺路线,仅在电芯注液后加上本专利技术方法的补锂装置,利用电芯静置时间补锂,化成前去除装置即可;对电芯生产环境无额外要求,易于生产;避免锂金属与负极材料直接接触补锂发生大量放热情况,提高补锂过程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塑膜壳,所述铝塑膜壳内设有锂金属和集流体,所述锂金属和集流体导电连接,所述集流体上导电连接有极耳,所述极耳引出至所述铝塑膜壳外部;所述铝塑膜壳上设有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所述电解液出口处连接有软胶管和/或电芯插入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进口和电解液出口均为螺塞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金属和集流体辊压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外部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和极耳焊接。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志友任洪杉张育红姚玉勇宁小玉张贝相佳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