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保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75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外墙保温板。该外墙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和隔热板,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依次连接,第一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框架和第一发泡保温层,第二保温板包括第二保温框架和第二发泡保温层,第三保温板包括第三保温框架和第三发泡保温层,第一保温板的第一插块与第二保温板的第二插槽插接配合且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保温板的第一插槽与第三保温板的第二插块插接配合且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这种设置使得外墙保温板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发泡保温层工艺简单,保温效果好。连接便捷,提升安装效率,且不易出现空鼓,确保美观度,隔热板能够有效隔绝热量,提升保温效果。温效果。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墙保温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尤其涉及外墙保温板。

技术介绍

[0002]外墙保温板,也叫地平线建筑外墙装饰一体板。外墙保温板主要用于住宅、工业、公共建筑的墙体及楼房屋面、游泳池、冷库、锅炉及一些对防水有特殊要求的保温工程。
[0003]为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效果,传统外墙保温是由聚合物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阻燃性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或挤塑板等材料复合而成,现场粘接施工。现有技术中有的采用在建筑物外墙表面制作外墙保温板发泡聚苯颗粒水泥聚合物砂浆发泡保温层,在建筑物外贴粘聚苯板加耐候保护层,聚苯保温板与墙体浇筑加聚合物砂浆保护层,水泥聚苯板构件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保温和经济效果,解决了诸如冷桥、结露、开裂、不易装修、火灾毒气排放、旧楼翻新、节能等内保温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工艺存在粘贴不实、易出现空鼓的现象,且工艺较复杂、繁琐。
[0004]因此,亟需一种外墙保温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保温板,该外墙保温板通过几段单独的保温板连接形成,内里使用发泡保温层,工艺简单,便捷安装,还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空鼓现象,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外墙保温板,外墙保温板包括:
[0008]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框架和第一发泡保温层,第一保温框架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一插块,第一保温框架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发泡保温层设置于第一容纳腔;
[0009]第二保温板,第二保温板包括第二保温框架和第二发泡保温层,第二保温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一插块插接配合,第二保温框架的内部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发泡保温层设置于第二容纳腔,第一插块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第二插槽;
[0010]第三保温板,第三保温板包括第三保温框架和第三发泡保温层,第三保温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块,第二插块与第一插槽插接配合,第三保温框架的内部具有第三容纳腔,第三发泡保温层设置于第三容纳腔,第二插块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插槽;
[0011]隔热板,隔热板设置于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和第三保温板的同一侧。
[0012]作为优选,外墙保温板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保温板,至少两个第一保温板依次连接,其中一个第一保温板的第一插块与相邻的第一保温板的第一插槽插接配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保温板的第一插槽与相邻的第一保温板的第一插块插接配合,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保温板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二保温板与第三保温板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第一保温板的两端。
[0013]作为优选,第二保温框架具有第一通孔,第二插槽靠近第一通孔的侧壁具有第二通孔,第一插块具有第三通孔,第二插槽远离第一通孔的侧壁具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连接件为第一螺栓,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后与第一螺纹孔螺接,以将第一保温板与第二保温板连接;
[0014]第一保温框架具有第四通孔,第一插槽靠近第四通孔的侧壁具有第五通孔,第二插块具有第六通孔,第一插槽远离第四通孔的侧壁具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连接件为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后与第二螺纹孔螺接,以将第一保温板与第三保温板连接。
[0015]作为优选,第一通孔与第四通孔均为沉孔。
[0016]作为优选,第一保温框架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第一容纳腔分隔为两个第一容纳空间,两个第一容纳空间内均设置有第一发泡保温层。
[0017]作为优选,第一插块具有第四容纳腔,第四容纳腔中设置有第一发泡保温层;第二插块具有第五容纳腔,第五容纳腔中设置有第三发泡保温层。
[0018]作为优选,第一保温框架、第二保温框架与第三保温框架的材质均为铝。
[0019]作为优选,隔热板与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通过螺钉连接。
[0020]作为优选,隔热板为尼龙板。
[0021]作为优选,第一发泡保温层、第二发泡保温层与第三发泡保温层的材料为聚氨酯。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公开一种外墙保温板,该外墙保温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第三保温板以及设置于第一保温板、第二保温板和第三保温板一侧的隔热板,第一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框架,第一保温框架中填充第一发泡保温层,第二保温板包括第二保温框架,第二保温框架中填充第二发泡保温层,第三保温板包括第三保温框架,第三保温框架中填充第三发泡保温层,第一保温框架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一插块,第二保温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槽,第三保温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块,其中,第一插槽与第二插块插接配合,第一插块与第二插槽插接配合;且第一插块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第二插槽,第二插块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插槽。使用发泡保温层不仅工艺简单,保温效果好,由于发泡保温层设置于框架中,能够避免出现开裂的问题;第一插槽与第二插块插接配合,第一插块与第二插槽插接配合,这种设置能够增加外墙保温板的整体性,且连接较为便捷,能够提升安装效率,且不易出现空鼓,确保外墙的美观度。隔热板能够有效隔绝热量,避免外部热量进入室内,或者避免室内的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墙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墙保温板的俯视图;
[0026]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墙保温板的主视图;
[0029]图6是图5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墙保温板通过过渡框架连接于外墙墙体的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1、外墙保温板;
[0033]10、第一保温板;11、第一保温框架;111、第一插槽;112、第一插块;12、第一发泡保温层;13、第一螺栓;14、第二螺栓;15、第三螺栓;
[0034]20、第二保温板;21、第二保温框架;211、第二插槽;22、第二发泡保温层;
[0035]30、第三保温板;31、第三保温框架;311、第二插块;32、第三发泡保温层;
[0036]40、隔热板;
[0037]50、过渡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保温板包括:第一保温板(10),所述第一保温板(10)包括第一保温框架(11)和第一发泡保温层(12),所述第一保温框架(11)设置有第一插槽(111)和第一插块(112),所述第一保温框架(11)的内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发泡保温层(1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第二保温板(20),所述第二保温板(20)包括第二保温框架(21)和第二发泡保温层(22),所述第二保温框架(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槽(211),所述第二插槽(211)与所述第一插块(112)插接配合,所述第二保温框架(21)的内部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发泡保温层(22)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插块(112)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插槽(211);第三保温板(30),所述第三保温板(30)包括第三保温框架(31)和第三发泡保温层(32),所述第三保温框架(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块(311),所述第二插块(311)与所述第一插槽(111)插接配合,所述第三保温框架(31)的内部具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三发泡保温层(32)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二插块(311)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插槽(111);隔热板(40),所述隔热板(40)设置于所述第一保温板(10)、所述第二保温板(20)和所述第三保温板(30)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保温板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保温板(10),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保温板(10)依次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保温板(10)的所述第一插块(112)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保温板(10)的所述第一插槽(111)插接配合,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保温板(10)的所述第一插槽(111)与相邻的所述第一保温板(10)的所述第一插块(112)插接配合,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保温板(10)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保温板(20)与所述第三保温板(30)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所述第一保温板(10)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框架(21)具有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川胡凯强胡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同曦大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