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71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7
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包括一个天线单元和一个基站单元,还包括一个支架结构;支架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底座和一个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间隔,第一底座上并列设置有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的上端与一个连接件铰接,第二底座上沿纵向设置有一个立杆,基站单元设置在立杆上,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斜杆,斜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底座上,斜杆的另一端延伸到连接件的外侧,天线单元设置在斜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斜杆可使天线伸出建筑屋顶,实现对建筑下方人员暂留区域的有效覆盖,解决传统的通信覆盖“塔下黑”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板状天线,特别是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展览场馆在开展期间会在场馆门口形成较大的人流队伍,入馆人员会在排队期间使用手机进行上网、通话、视频直播等操作,使得这一区域产生较大的通信需求。依靠常规的周边宏站和临时应急通信车仅能满足广域覆盖需求,无法完全满足场馆建筑下方人员暂留区域的高并发业务需求;由于传统抱杆方式天线下倾角角度受限,在场馆顶部增设基站无法解决“塔下黑”问题。现有技术中,天线机械下倾角最大只有十几度,无法满足大俯仰角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所述的这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天线的安装形式无法在架设后满足大俯仰角的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包括一个天线单元和一个基站单元,还包括一个支架结构;所述的支架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底座和一个第二底座,所述的第一底座和所述的第二底座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的第一底座上并列设置有两根支撑杆,两根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与一个连接件铰接,所述的第二底座上沿纵向设置有一个立杆,所述的基站单元设置在所述的立杆上,所述的连接件上设置有一个斜杆,所述的斜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底座上,所述的斜杆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的连接件的外侧,所述的斜杆在所述的连接件上形成第一支点,所述的斜杆在所述的第二底座上形成第二支点,所述的斜杆通过所述的第一支点和所述的第二支点与水平方向形成倾斜角度,所述的天线单元设置在所述的斜杆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的天线单元设置在所述的斜杆的上侧或下侧。
[0006]进一步的,两根所述的支撑杆倾斜设置,两根所述的支撑杆的倾斜角度对称。第一支点的高度决定斜杆的倾斜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基站单元为射频拉远单元。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底座和所述的第二底座各自包括一个压块围笼,任意一个所述的压块围笼内设置有至少一组混凝土压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天线单元通过一个天线倾斜装置设置在所述的斜杆上。
[0010]工作原理:通过构造一种牢固的斜杆,使天线通过抱杆结构实现较大的俯仰角设置,而不是受限于传统的机械和电子下倾角角度。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斜杆可使天线伸出建筑屋顶,实现对建筑下方人员暂留区域的有效覆盖,解决传统的通信覆盖“塔下黑”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的屋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的地面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方案,
[0017]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包括一个天线单元1和一个基站单元2,还包括一个支架结构;支架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底座3和一个第二底座4,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4之间设置有间隔,第一底座3上并列设置有两根支撑杆5,两根支撑杆5的上端与一个连接件6铰接,第二底座4上沿纵向设置有一个立杆7,基站单元2设置在立杆7上,连接件6上设置有一个斜杆8,斜杆8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底座4上,斜杆8的另一端延伸到连接件6的外侧,斜杆8在连接件6上形成第一支点,斜杆8在第二底座4上形成第二支点,斜杆8通过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与水平方向形成倾斜角度,天线单元1设置在斜杆8上。
[0018]进一步的,天线单元1设置在斜杆8的上侧或下侧。
[0019]具体的,天线单元1设置在上侧时,本技术安装在地面,可实现超大仰角;天线单元1设置在下侧时,本技术安装在屋顶,可实现超大俯角。
[0020]进一步的,两根支撑杆5倾斜设置,两根支撑杆5的倾斜角度对称。第一支点高度决定斜杆8的倾斜度。
[0021]进一步的,基站单元2为射频拉远单元(RRU)。
[0022]进一步的,第一底座3和第二底座4各自包括一个压块围笼,任意一个压块围笼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混凝土压块。
[0023]进一步的,天线单元1通过一个天线倾斜装置(图中未示)设置在斜杆8上。
[0024]具体的,天线倾斜装置用于调节天线单元1在斜杆8上的倾斜角度。
[0025]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0026]本技术将常规垂直安装的天线抱杆改为倾斜式安装,倾斜角度根据工程所需下倾角或仰角角度设置;天线抱杆的倾斜角度是由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的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来决定的,当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间距固定式时,第一支点高度越高、倾斜角度越小,第一支点高度越低、倾斜角度越大。
[0027]本技术的支架结构安装于高层建筑顶部时无需改变楼顶屋面结构,板状天线安装于斜杆前端下方后,可实现天线的超大倾角设置,同时天线整体可探出建筑屋顶女墙外,有效解决高层建筑楼顶天线覆盖“塔下黑”的问题;该支架结构安装于地面时,可实现天线的超大仰角设置,可实现对建筑高楼层部分的覆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俯仰角板状天线基础结构,包括一个天线单元(1)和一个基站单元(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支架结构;所述的支架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底座(3)和一个第二底座(4),所述的第一底座(3)和所述的第二底座(4)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的第一底座(3)上并列设置有两根支撑杆(5),两根所述的支撑杆(5)的上端与一个连接件(6)铰接,所述的第二底座(4)上沿纵向设置有一个立杆(7),所述的基站单元(2)设置在所述的立杆(7)上,所述的连接件(6)上设置有一个斜杆(8),所述的斜杆(8)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底座(4)上,所述的斜杆(8)的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的连接件(6)的外侧,所述的斜杆(8)在所述的连接件(6)上形成第一支点,所述的斜杆(8)在所述的第二底座(4)上形成第二支点,所述的斜杆(8)通过所述的第一支点和所述的第二支点与水平方向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昕张波王学灵章丽飞王锐沈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