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舱顶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556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航空机载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驾驶舱顶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产品亮度不均匀、抗振动性能差、温差耐受范围小的问题,主要包括外壳、发光组件、反光板、扩散面板和用于增强顶灯亮度的均匀度的导光板;其中,反光板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位于外壳顶部和导光板之间;光线在反光板的反射下从导光板的正面射出;导光板包括交叉光区和非交叉光区,反光板设置在非交叉光区对应的导光板的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发光组件、反光板、导光板的配合,可以有效提高顶灯的发光均匀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处采用嵌装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紧凑度,进而提高顶灯的整体抗振动性能。进而提高顶灯的整体抗振动性能。进而提高顶灯的整体抗振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舱顶灯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机载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驾驶舱顶灯。

技术介绍

[0002]本申请意在提供一种适用于航空机载的驾驶舱顶灯,该驾驶舱顶灯针于该领域现有产品的缺陷进行了优化设计。
[0003]现有技术中的顶灯产品存在如下缺陷:如亮度不均匀、由于结构松散导致的抗振效果差、对环境温度变化(高温或低温)的耐受性较差等,上述缺陷导致现有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客户体验较差且寿命较短。如何设计出一种亮度均匀、具备较好的抗振动性能、且对温差适应性强的机载顶灯产品,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舱顶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产品亮度不均匀、抗振动性能差、温差适应范围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驾驶舱顶灯,包括:外壳、发光组件、反光板、扩散面板和用于增强所述顶灯亮度的均匀度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外壳底端开口,所述导光板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发光组件成对且对称布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两端;从发光组件射出的光线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截面进入所述导光板中;所述反光板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位于外壳顶部和导光板之间;所述光线在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下从导光板的正面射出;所述导光板包括交叉光区和非交叉光区,所述反光板设置在非交叉光区对应的导光板的背面;
[0006]所述扩散面板平行于与所述导光板设置在外壳的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扩散面板有为透明的有机玻璃材质。
[0007]上述设计中,通过发光组件、反光板、导光板的配合,可以有效提高顶灯的发光均匀度;具体的,通过综合考虑交叉光区和非交叉光区发光亮度,将反光板设置在非交叉光区对应的导光板的背面,可以有效平衡导光板的亮度均匀。
[000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扁平状矩形罩壳结构,包括框壳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框壳顶部;所述导光板和扩散面板均为为矩形板件;两个所述发光组件对称布置在所述导光板的长边的截面处。
[0009]上述设计中,分体式的罩壳结构利于提高顶灯装配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进而提高顶灯的装配效率;进一步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产品的检修和周期性维护。
[00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所述第一反光板和所述第二反光板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非交叉光区对应的导光板的背面。
[0011]上述设计中,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的布置方式可有效降低导光板中部的交叉光区两侧的非交叉光区的亮度差别,进而提高导光板亮度的均匀度。
[00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壳的底端开口处设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限位板,所述扩散面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扩散面板上垂直设有用于对所述反光板进行水平限位的限位凸条。
[0013]上述设计中,通过限位板、限位凸条和所述导光板的配合,方便对所述扩散面板进行定位和安装,同时可有效提高顶灯整体结构的紧凑度,增强抗振动性能。
[0014]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导光板之间设有滤光板。
[0015]上述设计中,滤光板可以有效过滤顶灯光照中对人体有害的光波。
[0016]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发光组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滤光板的第一安装槽,所述滤光板嵌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
[0017]上述设计中,通过第一安装槽与滤光板的配合,将导光板与滤光板结合为一个整体,有效提高了顶灯整体结构的紧凑度,进而提高了所述顶灯的整体抗振动性能。
[001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位于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二安装槽,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嵌装入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0019]上述设计中,通过第二安装槽与所述发光组件的配合,可有效提高发光组件的安装可靠性,进而提高顶灯的整体抗振动性能。
[002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光源印制板和设置在所述光源印制板上线性阵列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002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外部顶端安装有航空插头组件,所述航空插头组件一端通过电线与所述发光组件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内的照明控制系统交联。
[0022]如上所述,本技术的驾驶舱顶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通过发光组件、反光板、导光板的配合,可以有效提高顶灯的发光均匀度;具体的,通过综合考虑交叉光区和非交叉光区发光亮度,将反光板设置在非交叉光区对应的导光板的背面,可以有效平衡导光板的亮度均匀。
[0024](2)通过分体式的罩壳结构利于提高顶灯装配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进而提高顶灯的装配效率;进一步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产品的检修和周期性维护。
[0025](3)本技术多处采用限位板、限位凸条、安装槽等结构,使得零部件之间尽量采用嵌装的连接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紧凑度,进而提高顶灯的整体抗振动性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装配时的定位便捷性,进而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驾驶舱顶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7]图2显示为图1中A

A处剖视图;
[0028]图3显示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9]图4显示为图1中B

B处剖视图;
[0030]图5显示为图4中B处放大图;
[0031]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框壳的俯视图;
[0032]图7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框壳的仰视图。
[0033]元件标号说明
[0034]外壳1,发光组件2,扩散面板4,导光板5,交叉光区6,非交叉光区7,第一反光板8,第二反光板9,框壳10,盖板11,螺栓12,支撑结构13,长槽14,裙边15,限位板16,限位凸条17,滤光板18,第一安装槽19,第二安装槽20,航空插头组件21,电线22,护套23,接地结构24,光源印制板25,发光二极管26。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6]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舱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发光组件、反光板、扩散面板和用于增强所述顶灯亮度的均匀度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外壳底端开口,所述导光板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发光组件成对且对称布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两端;从发光组件射出的光线垂直于所述导光板的截面进入所述导光板中;所述反光板设置在导光板的背面,位于外壳顶部和导光板之间;所述光线在所述反光板的反射下从导光板的正面射出;所述导光板包括交叉光区和非交叉光区,所述反光板设置在非交叉光区对应的导光板的背面;所述扩散面板平行于与所述导光板设置在外壳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舱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扁平状矩形罩壳结构,包括框壳和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框壳的顶部;所述导光板和扩散面板均为为矩形板件;两个所述发光组件对称布置在所述导光板的长边的截面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舱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所述第一反光板和所述第二反光板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且位于所述非交叉光区对应的导光板的背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云祥罗俊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旭机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